让生活牵手课堂,体验丰盈童心
2016-07-23丁玲
丁玲
【摘 要】
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许多教育主张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尤其是“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深深的嵌入了每一个教者的心中。本文立足小语课堂,探索如何让生活与课堂牵手,还教育以真实的面目,给学生以生活化阅读,让我们语文教育在奋勇向前的同时,不忘初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教育 陶行知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主张的核心理念,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的,他提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然而,随着课堂形式主义之风的盛行,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犹如盲人摸象,沙地建楼,留给学生的不过是美丽的幻影罢了。因此,回归生活,唤醒体验,不仅是为了找回大师的主张,更是为了给当前语文教育一个突破的出口。
一、亲近生活,让课堂丰富多彩
陶行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即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投入到言语教育之中,在生活中感知语言,观察事物,表达情感。因此,让小学语文课堂丰富起来,让稚嫩的童心丰盈起来,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情境入手,让孩子们亲近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点滴的观察和思考中构建自己的生活教育结构,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一课教学,教师赋予了课堂以生活环境,唤醒孩子们的心灵,师:母亲,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啊!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有哪些叫法呢?生:妈妈!生:妈咪!生:还可以叫娘。从生活切入果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师:对母亲的称呼可以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此刻,孩子们的眼光中饱含了深情。师:谁来说一说你心目中,母亲是怎样的呢?又一次从生活着手,打开孩子的心扉,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说着:“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和蔼可亲”“美丽”“温柔”……师:孩子们,你们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丽词语都用在母亲身上,因为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们现在就走进这篇文章,一起来读课题……
教育核心是心灵的呼唤,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激发、诱导出生命潜在的力量。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生活中对母亲的感情为切入点,唤醒孩子们对母亲感悟,情之浓浓,意之切切,让孩子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文本,课堂上便酿出情感的芳醇。
二、体验生活,让课堂貌美如花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参与的教育都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参与的学校是死的学校。”事实如此,生活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将生活融入教育,教育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回顾传统语文课堂,学习就是学习,生活里的事儿要在生活中去处理,这种思想无疑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困”在了课堂上,积极性和创造力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让小学语文课堂多彩起来,必须让生活牵手课堂,将生活情境安插到语文课堂中来,增强学生体验,让语文课在孩子们的心灵里貌美如花。
小学语文《花瓣飘香》一课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特意从花店里买来几朵玫瑰花。还没有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拢了过来,生: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啊?生:老师,你的花是送给谁的啊?生:我知道,老师一定是让我们写关于“花”的作文。生:不是,不是,一定是老师奖励给我们的。教师微笑着,对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充满赞许:大家猜对了,这些花儿确实是送给你们的,奖励你们作业认真,奖励你们上课进步。教师边说边将一些整理时掉落的花瓣送给孩子们,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将花瓣捧在手中,放到鼻子前闻了闻,甜甜的笑容便荡漾在脸上……在接下来学习《花瓣飘香》的过程中,孩子们伴随着课堂上花瓣的香感受“小女孩”手里的花瓣香,互相辉映,情感也随之升腾……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高的分数,而在于拥有多少的诗意。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是幸福的,当她手捧着花儿带给孩子生活化的体验的时候,她享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甜蜜;学生也是幸福的,花儿的香甜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体验,热乎乎,美滋滋,幸福的味道便盈满了心田。
三、链接生活,让课堂神采飞扬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这本书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语文教学一旦与这本书连接,就会发掘出丰富的阅读宝库。因此,让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可以让生活牵手课堂,创造适宜的生活氛围,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文本,体验文本,通过“教学做合一”将阅读融入生活,让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小学语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教学,教师布置前置性任务,首先要求大队部组织“小伙伴”记者团的小编辑和小主持人成立一支“绿色行动”小分队,举行暑期夏令营活动——杭州三日游。同时,队员自己制作队旗、队标,并设计“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旅游方案。另外,队员还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进而了解杭州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孩子们对活动兴趣十足,课堂反馈环节中,“荡舟西湖,尽情抒怀”“漫游花丛,播种理想”“溪中漂流,放飞童心”,每一个活动都彰显了自然的气息,都喷薄着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和青山绿水相聚,与鸟禽和鸣,对自然的亲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无需多言,点点滴滴浓缩在每一句反馈中……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考虑到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空,于是,巧妙布局,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阅读,在自然中成长,孩子们不仅领悟自然的妙趣,更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主张,将教育和生活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打破了传统“教育只管教育”“生活只管生活”的局面。作为小语教者,必须领会其中的意旨,结合生活,牵手课堂;放飞课堂,开辟生活,让孩子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尽享受语文学习的美妙。
【参考文献】
【1】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2】姜子涵.扎根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探讨【J】.学周刊,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