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行的妙韵

2016-07-22王飙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雪域尼泊尔

王飙

旅行的妙韵,就在于神与景契、心与境融,一物有一物的价值,一地有一地的风情,大化万殊,气象纷纭。有的雄艳宏丽,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浩瀚无涯,有的细流婉转;有的雄浑苍凉,有的花谷盈芳;有的大气磅礴,有的小巧清亮……

所以,旅行者永远都不要抱一颗批判的心,去审视映入自己眼帘里的风景。你的灵魂,应该是一只不知疲倦的工蜂,尽情地接纳和吮吸,你的精神世界,才会色彩斑斓、饱满丰盈。一旦一个人的心里有了某种成见,那么,便会囿于成见,美,也就只存在于他的成见里了。人生在世,怎能让“曾经的沧海”代替眼底的波澜呢?尽管“巫山之云”美曼难收,但是他能集天下之云的秀妙于一身吗?胸中拘溺于某种成见的人,总是把自己打扮成“大彻大悟”之人。其实,在禅宗里,把这种人的这种“彻悟”,称之为“野狐禅”,他只要一开口,便散发着浓浓的野狐骚气。

前不久,旅行西藏,在山南桑耶镇下榻的宾馆里,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游客。他说:“我几年前,曾去过佛教的发源地,古属印度的尼泊尔,那里才是正宗的佛教,这里的佛教,都是赝品,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我说:“那你怎样来评价藏传佛教的祖寺桑耶寺呢?”

他说:“与尼泊尔的寺庙相比,桑耶寺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我说:“尼泊尔的寺庙,承载的是尼泊尔的宗教史;桑耶寺,承载的是雪域的宗教史,吐蕃人以其卓绝的智慧,把印度佛教改造成了适宜于自己的藏传佛教,其光焰,其影响力,都远远地超越了印传佛教,特别是桑耶寺,作为藏传佛教的祖寺,更是以广博的襟怀、伟大的开拓精神,创意的融合了汉、藏、印的文化、宗教之精华,写下了一部灿烂的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雪域文明史,你怎么能说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呢?大家都知道,橘生江南是为橘,生在江北则为枳,连植物都懂得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才能生长,更何况是印度佛教远嫁雪域呢?”

听了我的话,他突然脸色一沉说:“像你这样的死脑筋的人,跟你没法理论。”说完,一扭头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呵呵,他溜了,但是,那种野狐的骚气还弥漫于空气中呢。

中国画坛上,有一个苦瓜和尚,他既是一位名越千古的画家,也是一位浪迹天涯的旅行家。他的行,他的画,相激相融,共铸了他不朽于天地的伟大人生!他留于世上的还有一部《画语录》,他主张先受后识,而不是先入为主。人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抱有一颗混元之心,搜尽奇峰打草稿,吐纳万象于灵府,这样,你的笔墨,才是与大化自然的神遇而迹化,才是代山川立言的逸品妙笔。苦瓜和尚把这样的一颗混元之心称为“一”,一立则万有;一月在天,则万江之月各得风流!一横胸中,则万事万物可尽得其妙!

旅行的心态,透着你生命的韵宇,万水千山,万态千姿,万种风情,万千气象,一彻万融,以一持万,一摄万收,一动万随!

喜欢旅行、渴望成就卓越人生的你,心中有这样的一个“一”吗?

(编辑 花咖)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雪域尼泊尔
雪域家园
雪域高原长歌行
看好了!
雪域高原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
雪域
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
尼泊尔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