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P.NET的网上书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6-07-22胡文俊
胡文俊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类企业也纷纷抢占网络销售平台,提升销售业绩,抢占市场份额。而该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ASP.NET为技术平台、SQL Sever2008数据库为基础,采用C#语言等相关技术设计了一套网上书城销售系统,以期能够拓展图书企业的网络销售范围。
关键词:网络信息;ASP.NET;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05-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也同样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面对企业固定设备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其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企业所属各部门提设备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功能需求。
ASP.NET技术真正意义的开发是从1997年开始进行研发的,到现在最新的版本也是几经周折,到现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成为主流媒体的开发技术平台。ASP.NET技术可以动态实现在服务器端已经编译好的动态网页脚本文件。ASP.NET技术作为微软全力推出的WEB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发,已经在市场份额上占有一席之地,相信不久,必将成为Web开发技术的主流。
1 ASP.net 技术优点
ASP.NET技术主要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框架基础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代码分离
ASP.NET技术在技术研发之初,就刻意分开界面与后台代码,使其各司其职。这种代码分离技术可以,可以有效节省程序开发人员的编码难度,特别是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也节省了不少人力消耗,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支出成本。另外,代码分离技术把前台和后台有意分开,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可以把前后台作为两个大的系统进行相关编码开发,可以对编码人员进行不同任务分工,避免重复开发的现象,有效提高研发效率。
1.2 管理能力较强
ASP.NET技术的配置信息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配置信息一般会以文本文档的形式保存,当在另外一个装有ASP.NET的电脑或服务器时,只要把保存有配置信息的文本文档拷贝到相应的文件位置上就可以立即使用。
1.3 多语言支持性
ASP.NET技术包含的.NET Framework开发平台,具有广泛的拓展性能,可以支持多种语言在平台上进行研发。例如C#、HTML、Css等语言都可以在公共运行平台上进行共同研发。例如C#语言可以进行相关后台逻辑功能的研发,而html可以主攻前台界面的开发,而两者之间在ASP.NET技术上具有良好的共融性,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功能。
1.4 较高执行力
ASP.NET技术在研发初期就充分考虑到执行效率,所以ASP.NET技术就采取了快速存取、数据缓冲等方法来整体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了系统的响应时间以及没有必要的数据缓冲等步骤。
1.5 代码复用性
ASP.NET技术为用户提高了性能较高的控件技术,同时程序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研发自定义控件以便实现功能需求,通过综合使用自定义控件和系统提供的控件,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性能,以及拓展程序的应用空间。
1.6 安全性
在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营造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交互系统是当今世界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系统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网络上,任何客户端都可以进行相关权限的访问,如何保护系统数据安全对于程序开发者来说也是一直关注的重点。而ASP.NET技术是微软进行相关开发,它结合Windows身份验证来对服务器的相关代码进行安全管理,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安全的管理其ASP.NET应用程序。
2 B/S架构介绍
B/S模式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应用领域。例如在如今的网络世界中,大多都是采用的B/S模式结构,用户在客户端上只要安装了360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等工具,通过浏览相应的网页,客户端把相应的数据信息传送到中间层,并将其相应的信息处理为SQL语言,通过ADO.NET等相关技术传输给数据库,数据库根据相关传送的SQL语句进行相关操作,并把返回的数据集以Html格式以相应的传输协议发送到客户端,而后客户端就可以看到自己想要浏览的具体内容。由此过程可知,具体的实际的操作内容基本上都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而客户端只是起到数据浏览、传输以及接受的效用。现今B/S模式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主要分为浏览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三大部分组成。其中Http传输协议主要是贯穿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而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协议主要贯穿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浏览器发送HTML或者相关脚本文件到服务器;
2)服务器根据浏览器请求的程序进行相关的逻辑处理,服务器则执行相关程序,并把结果按照Http传输协议返回到浏览器端。
这一具体实时交互的过程被称为动态网站技术,大多数门户网站都是基于上述相关技术而建造的动态网站。现今多数研发公司及人员仍旧采用“三层架构”,即一种严格划分的层次架构,它把整个系统划分为具体的三个板块,在每个固定的板块中其具体实现的功能又不一样,而相互每个层次之间又可以相互调用、按照一定的传输信息进行信息传递。这种“三层架构”实际上就是把整个开发系统划分为表示层、应用层以及数据访问层,其具体如图1所示:
以这样的方式划分整个系统,有利于系统的研发、维护以及相应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对其分层是为了让具有相应功能结构的集中在统一的模块中,易于研发和维护。
1)表示层。以客户浏览的页面为主,呈现浏览器接收的HTML信息以及用户的输入信息等,提供了一个浏览器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界面。表示层主要是起到一个系统界面交互作用,它能够给使用用户进行数据交互,也能给把相应的信息传输到应用层。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主要是对于表示层传输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数据层进行相应的操作。
3)数据库层。主要是对于业务逻辑层传输过来的SQL语句,进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例如业务逻辑层传输过来的Select、Update、Delete等原句的执行等相关操作,并把实时数据反馈到业务逻辑层。
通过对于上述三层架构的额深层次分析可知,ASP.NET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特定功能,以C#为后台处理语言,而显示层可以以.aspx文件显示相关页面,通过对于相关类或接口的封装、扩展来实现业务逻辑层等,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实现三层架构模式。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发现,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技术具体优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较为迅速的信息之间相互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2)易于维护以及功能扩展。由于系统所采用的三层架构模式具有良好的维护、扩展性能,便于使用者、研发者进行相关操作;
3)移动办公。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办公称为可能;
4)运营成本低。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中,对于客户端来说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即可,而对于运营方只要选择好服务器就可以把网站维持运营,特别是当今网络硬件的快速发展,服务器也急速得到推广,这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3 工程实例
3.1 数据库设计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安全性强、高效性、智能化及成本低等特性,它能够高效处理大型在线联机事务与电子商务应用,根据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整体要求选用其作为数据库平台。
3.2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的数据层包括:数据接口层、数据定义层以及数据访问层。其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协作,可以实现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共享,这种共享的实现还是要借助于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检索、修改、排序、更新,存储的数据经过这些操作后,完成了数据处理的流程,可以返回最原始的层次。在使用数据层之前,首先得创建数据层,根据需求分析中设计好的数据表,用SQL语言设计对应这些表的各个属性,得到不同是实体类,这些实体类只是存在于概念模型上,并无任何实现,而仅仅是一种关系的映射而已,其主要功能是为下一阶段的处理夯实基础。
3.3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通过对于现今书店购买需求进行了相关调研,进而设计了相应的功能需求。此系统总计包括登录系统、书目信息管理系统、角色管理系统、书目购买系统等系统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众多小的功能模块,而对于部分基础业务模块,相对于不同操作权限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3.4 部分代码实现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以登录系统模块为例进行相关介绍。例如当用户已经登录系统时,为防止其他人用统一账号重复登录系统,则需要对该用户进行判断验证,这里就需要使用Session功能,具体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4 结论
本文对于ASP.net的开发技术、B/S架构模式进行了相关介绍和探索,并基于ASP.net的开发技术,应用C#开发语言构建了网上书城购买系统。在所实现的网上书城动态网站中,涵盖了现代网上书店的基本需求。从而有效促进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知名度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薛斌党, 郑世玲, 姜志国. 完全多重网格法求解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方法[J]. 光学学报, 2009 29(6).
[2] 宋海兰,李航,沙继东. ASP.NET开发实战[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 申自浩, 赵文涛, 郭荣幸. 基于B/S模式的煤矿物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4(1).
[4] 张跃廷, 王小科, 帖凌珍. ASP.NET程序开发范例宝典[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5] 马军. 精通ASP.NET 2.0网络应用系统开发[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6] 赵铭, 吴雷. C#2.0完全参考手册[M]. 2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