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攀西战略地位 打造攀西国家级新材料战略基地
2016-07-22张成明
张成明
四川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富集区,钒钛磁铁矿储量巨大,稀土、碲铋等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的铬、钴、镍、镓等稀贵元素,是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的重要原材料,是国防军工和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攀西地区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攀西资源开发。
发展现状:钒钛“集群”,钢铁 “精”“特”
目前,攀西地区已找到矿产80余种,钒钛磁铁矿资源保有储量约90亿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4,其中钛资源储量近6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87%,钒资源储量1763万吨,约占全国储量的40%,矿中伴生有铬、钴、镍、镓等十几种稀贵金属,其储量均达到相应元素的特大型矿山等级。
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攀西试验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组织动员各方力量,为试验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近年来的创新开发,攀西试验区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钛矿供应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钛金属生产基地和稀土产业基地。钒钛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群化,钢铁产业向“精”“特”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稀土产业初步形成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也初具规模。目前,试验区已形成年产钒钛铁精矿2500万吨、标准钒渣30万吨、钒制品3.5万吨、钛精矿200万吨、钛白粉60万吨、海绵钛3.15万吨、冶炼分离稀土氧化物3.2万吨、高精度抛光粉4000吨、钕铁硼薄片4000吨、稀土金属2000吨及储氢电池1亿安时的生产能力,为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基础奠定了基础。
查找问题:认识不清,动力不够
一是战略资源地位认识不清晰,协调推动力度不够。目前,攀西试验区“创新开发、先行先试”尚无有力举措和鲜活实践,在要素配置,技术引进、区域合作、布局调整等方面存在壁垒,政府服务能力、金融环境、制度环境有待提升和改善。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创新开发重点不够突出。一些关键技术仍未突破,制约产业向高端发展。三是政策配套支持不健全、发展环境有待提升。在要素配置、配套服务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影响了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整体提升。四是科技创新进展缓慢,资源综合利用成效不明显。攀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难度大,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较高,实现经济效益时间长,制约产业向高端发展。
四点建议:提升战略地位是首要
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攀西地区战略地位。组建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挂帅或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高规格领导班子,构建强有力的高层协调推动机制;将试验区开发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统筹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建立具有技术储备、体制储备和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新材料基地,为我国国防军工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加强科技攻关,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国家层面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科技攻关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突破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形成新材料产业高端技术。搭建创新科研平台,加速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攀西碲铋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围绕钒钛、稀土、碲铋三大资源产业,集中资金、聚焦项目,突破关键品种和核心工艺技术,引导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搭建高层次人才平台,用好利益分配杠杆,积极探索“项目—人才—产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抓好政策落实,完善产业配套政策。一是调整钒钛产业在国家产业目录中的分类,将钒钛、稀土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单独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大项目,予以引导支持。二是深化土地利用、资源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采矿临时用地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矿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流优惠政策支持。四是加强金融政策支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支行,协调银行与企业推动实施债转股,帮扶、引导重点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是创新用电机制,制定电力和电价支持政策。
推进协同发展,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钢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大型集团企业,形成产业辐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攀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以军民融合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增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能力,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打造钒钛、稀土等战略性高端产业群,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发展相融合,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院士:必须向新材料高新产业转型升级
国内现有近40家企业和研究所投入建设碳纤维生产线,但国内单线产能到达千吨级并投产的企业只有3家,并且大部分碳纤维企业只有一、两条生产线,存在品种规格单一、能耗高、工位少、生产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向新材料高新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攀枝花要依托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组织专业团队,调动人才与科研力量的积极性,不断铸强攀枝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科研实力,与大企业深度合作,为攀枝花打造世界级钒钛之都添加后劲。我们相信,攀枝花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大有可为。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树立以全面转型促全面振兴的理念
攀枝花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攀枝花的二次创业和再工业化;树立“以全面转型促全面振兴”的理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按照链式发展、集群化的思路,培育一批规模大、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导优势产业链。
中国社科院陈东林研究员:以生态农业带动康养产业
攀枝花资源得天独厚,芒果的适宜生长情况超过了东南亚等原产地,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水果生产不愁销售,这说明市场需求强。但目前攀枝花大多是收购商上门收购,应尽快形成一条龙的产销渠道。建议在城市整体布局上做进一步微调,将钒钛等矿产资源的冶炼和制造向西北部地区转移,在本市及东部进行生态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带动康养产业的发展。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罗懋康教授:产能过剩不是把产能消灭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攀枝花钢铁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不是把产能消灭掉,而是要提升层次,为“一带一路”、西部开发等做全局性全球性的考虑。攀枝花钛含量世界第一,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非常可惜,如果钒钛生产的成本能降下来的话,就可以提升一些中高级制品、设备及装备的性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