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的模式探讨

2016-07-22王国凡袁铜墙

运动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徽州民俗特色

杨 彬,王国凡,袁铜墙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的模式探讨

杨 彬,王国凡,袁铜墙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在顺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发展适合遵循如下模式:传统文化认同与创新相结合、活动项目与旅游相结合、政府扶持与民间组织兼容、竞技性与大众性相结合、传承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

徽文化;休闲体育;民俗;模式

休闲体育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生活和文化。由于受民族因素、地域、经济、政治、宗教、语言的长期影响,休闲体育文化也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流传于徽州民间地区的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活动,则被赋予了浓厚的徽文化特色,而徽文化也通过休闲体育的形式体现其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价值。徽文化特色的休闲体育分散于民间,活动依附于当地于岁时节令,并代代相承,相沿成俗。作为这些与徽州地区历史同步发展的各种身体娱乐活动和保健修身等民俗体育内容,是符合休闲体育的基本特征的,应纳入休闲体育研究的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休闲体育项目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面临着流失、传承和发展等诸多困境。在当今大力提倡要顺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背景下,研究探讨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现状

起源于安徽南部古徽州的地方区域性文化统称之为徽文化,被称为我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徽文化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到民俗、教育、戏曲、体育、宗教、雕刻、版画等各个方面。而徽州地区有很多传承至今民俗休闲体育就是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文化传统等社会要素深刻影响着徽州民俗体育的规模和个性,其活动形式打着徽文化的烙印。这些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活动是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因其特有的民俗性、竞技性、娱乐性,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成为该地区群众民俗休闲活动的重要形式。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徽州地区的民俗休闲体育项目大概有170多个项目,有详细记载的 52 种,其中代表性、富有特色的项目有皖南各地的舞龙,贵池目连戏,叶村叠罗汉,婺源、休宁傩舞,歙县许村的大刀舞,绩溪跳旗,歙县嬉鱼灯等,这些民俗休闲体育项目大多依附于徽州地区的岁时节令,并融入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节庆礼仪、信仰崇拜等民俗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各具特点,它们的文化起源、活动形式、参与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现存的发展状态也令人堪忧,有一些能很好地保留至今,但是有些活动项目已经走到了消亡的边缘,甚至已经消亡。

2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面临的困境

2.1 传承不力

徽文化特色的休闲体育与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一样,其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老一辈技艺人对年青一代的不间断地言传身教、训练和组织活动,才能保持这些民俗休闲体育活动的活性。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和商业化的冲击,徽州地区农村里的大部分中青年纷纷去城市务工、发展,原有农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剩下的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作为民俗休闲活动参与的中间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原有的民间传承艺人日渐稀缺,同时也破坏了先前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模式,出现诸如传承人员老龄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训练缺乏科学性、资金短缺、表演内容缺乏创新、缺乏组织、参与人员数量减少等问题,导致中坚力量流失、传承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2.2 现代文化冲击

徽州地区特有的山岳地理环境、岁时节令民俗、徽州理学观念和祭祀宗教信仰是各种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源泉和土壤。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徽州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时尚休闲文化渗入传统的休闲文化中,它们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威胁着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生存和发展。许多民俗休闲活动被边缘化甚至消失,大量颇具地方特色的休闲体育项目处于严重的衰亡濒危境地。外来文化的侵人改变、淡化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进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导致人们对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日趋的淡化,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缺少原动力。

2.3 在学校体育中处于缺失的状态

学校体育是民俗休闲体育发展的良好平台和渠道。目前,在徽州地区,由于对民俗休闲体育的教育资源和徽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几乎没有学校把当地的民俗休闲体育作为体育课堂内容进行教学。原因主要有:首先教育部门对徽文化特色民俗休闲体育不够重视,以不规范、不实用、不符合体育课程标准和无法组织教学为由,将民俗休闲体育活动拒之门外;

其次,学校对这民俗休闲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认识;另外,现代多元文化、电子产品的冲击以及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政策现状,都令这些民俗休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没有立身之地。因此,目前徽州民俗休闲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也始终处于缺失的状态。

2.4 政府部门的实施力度薄弱。

在当今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区域特色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徽州地区各级政府对这些徽文化特色的民俗休闲活动日渐重视,已经把一些徽州民俗休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但是有于种种原因,保护政策还不能落实到位,徽州地区的民俗休闲活动还处于以村落为单位的自发组织状态,散落在民间的休闲体育项目组织、开展和传承还处于无序状态。政府部门在政策实施、资金和管理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还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徽州地区民俗休闲体育传承中一些徽文化特色的民俗休闲体育项目处于边缘态甚至消亡态的境地。

3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

3.1 传统文化认同与创新相结合

徽文化特色的休闲体育活动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当地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保存、传递徽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民俗休闲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相契合就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反之则难以生存。徽州地区有不少宗教迷信色彩浓重的民俗休闲体育项目。因此,在尊重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摒弃落后、愚昧、不科学的部分,对项目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改造和创新,使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民俗休闲体育文化的延续性、传承方式的多样性、表演形式的开放性,符合现代人的休闲价值取向和休闲方式。因此,应加强当地民众对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营造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习惯,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实现。

3.2 活动项目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模式

当今,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人们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热潮方式。徽州地区是安徽休闲体育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可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徽州古村落旅游景点,设立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主题旅游线路;筛选和确定能体现徽州民俗休闲体育旅游地域性的品牌核心,彰显徽州民俗休闲体育旅游地的徽文化特色;选取一些民俗性、娱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定期、定点举行民俗休闲体育项目的表演,丰富游客的旅游内容;同时,对徽州民俗休闲体育进行深入开发、利用和创新,特别要注意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形成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模式。

3.3 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兼容模式

对于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有效保护上,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人保护机制,加大媒体参与力度和产业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民俗体育活动保护工作。目前,徽州地区还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时期,政府职能部门设置体系尚未健全,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是无法担负起传承民俗休闲体育这一重任。长久以来,徽州地区的民俗休闲活动大都是依靠民间力量自发组织活动和传承的。因此,充分发挥民间传统民俗组织力量,不仅有官方正式机构,还要成立相关的民间休闲体育组织,给与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形成政府扶持与民间组织兼容模式。

3.4 竞技性与大众性相结合模式

竞技的元素是很多徽州民俗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徽州民俗休闲体育的竞技性特征,对参加者在争强好胜、锻炼心智、提高技能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也可以增加观赏的惊险刺激性和比赛结果不可知性,从而提高参与者和观赏者的兴趣,如赛龙舟、牵钩、舞龙、划旱船等竞赛。但是,竞技活动毕竟对参与者的技能、素质等方面要求较高,它的参与度是小众的,与休闲活动的大众化有一定的距离。大众化是当前休闲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徽州地区民俗休闲体育在传承过程中,还要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留竞技性精华元素的基础上,对传统项目的技术、技能和表演形式进行改造,适应大众化的休闲体育模式,吸引、适合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

3.5 传承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模式

能否有良好的传承,是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的关键,而学校体育是民俗休闲体育的最佳传承途径。应将徽州民俗休闲体育有选择地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徽州民俗休闲体育中很多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强身健体、竞技、娱乐和教育功能,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体能,还能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选择有代表性的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项目资源进入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民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形成徽文化的传承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徽文化的传承培育后备力量,同时也促进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 1 ]王俊奇. 赣皖边区村落民俗体育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81-1484.

[ 2 ]卢玉.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概述[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35(5):495-498.

[ 3 ]王凯珍,冯潮,余涛. 徽州地区民俗体育的分布与特征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4(7):48-52.

[ 4 ]度修明.傩戏·傩文化——原始文化的活化石[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10.

[ 5 ]虞重干,张基振.休闲语境中的中国民间体育[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1-5.

[ 6 ]沈曦.徽州地区民间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12(4):221-223.

[ 7 ]赵发田,李英奎,李蕾.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契合[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60-461.

[ 8 ]贾磊,聂秀娟.古徽州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 J ].黄山学院学报,2009,11(3):84-88.

G812

A

1674-151X(2016)09-13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72

投稿日期:2016-06-1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HSK11-12D154)。

杨彬(1968—),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徽州民俗特色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徽州人
民俗中的“牛”
漫画民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