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衬衣”的时尚变迁

2016-07-21何三畏

齐鲁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领口衣领布条

何三畏

人类社会的进步,以服装的演进为标志;服装的进步。以领袖上的文章为标志;领袖上的文章,以衬衣为标志。从衬衣领袖的进化可以看到文明的变迁。

从“蓝”到“白”,衬衣上的“领袖”风情

划分衣领是划分阶级的简明手段。历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民,称为蓝领工人。因为人在劳动的时候,难免汗渍自颈而来,侵蚀衣领,再加上劳动产生的扬尘,大于或小于PM2.5的固体微粒,会附着在衣领上,还会发酵,使得无论白领还是蓝领,终究都是蓝领。

在已经消失的漫长的年代,吃和穿都不易。洗澡换衣也一定不好讲究。所以,不妨说,在那些年代,大多数人都是蓝领。在中国,上个世纪后半叶的某一段时间,不仅吃穿难,普通人民平时基本上穿打补丁的衣服,而且只是单一的蓝色;不打补丁的,就是军装和干部服,干部服也只有蓝色和灰色。但是,即便这样艰难困苦,人们也没有忘记在衣服上追求美,主要是在衣领上追求。

那时的干部服有一圈小硬领。当时的革命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陈毅等,在小硬领的内侧,贴了一溜白衬。当时民间,就有爱美人士效仿。但白色硬镶在“蓝领”上,首先是白色不能自保,很快变黑,勤换勤洗之后,很快也会变得不伦不类。但是,一个人衣领上有它或是没有它,如有,白还是不白,就成了一种生活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标识,在恋爱时对方不得不列入参考的。再进一步,就是女青年给男青年赠送这种物件。当你看到一个女青年偷偷地用钩针编织白色的领圈,很可能说明她恋爱了。

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人们看得到外国电影了,原来,外国男人的正装都有雪白的衬衣,最先从日本引进的《追捕》里,追捕逃犯的杜丘警长,随时西装领带,实在帅呆了。穷,怎么学人家?穷有穷的办法。那就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时尚:“假衬衣领”的风行!它只有领,没有袖,更没有腰,就那么围在颈项上,拴在肩臂上!这个衬衣的面积,大概只有真正衬衣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它总让人感觉是衬衣,条件是加上外套。这种衬衣流行一时,百货商场堆着卖。

随着经济进步,真正的衬衣进入中国。流行之初,人们还不知道怎么穿,到了基层社会,乡干部穿上了,然而,当初是既没有条件,也不知道这玩艺儿是需要天天换的,尤其不适合穿着它去和贫下中农“同吃不住的同劳动”,所以,那时的乡镇干部的衬衣领口简直惨不忍睹。

不过,这个时段很快过去。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穿上和外国政要一样质地优良、剪裁得体的洋装以后,首先整个干部队伍里,迅雷不及掩耳地跟上了,然后,迅速成了全国时尚。再三十年过去,到了今天,世界上最贵的洋服,要在中国买了。即便产自中国,在中国的商场里,一般的行情也是比外国贵出一半。关键是,它已经不需要分清国内国外,中国白领的衣裳全球化了。

一件衬衣的全球化:中国男人,你们会穿吗?

中国的白领也跟国际社会一样,藏身在玻璃幕墙后面,既隔离了灰尘(除了无孔不入的PM2.5),又能看见阳光,关键是充足的电能会把玻璃里面的温度调制到冷热适宜,绝不出汗,这样,衣领就不会受到汗水的侵蚀,就能保持纯洁的本色。而衬衣以白色最为高贵。白色的衣领反过来也表示了它围着的脖子是不需要出汗的。不出汗,表示他们是拼脑子的,不拼四肢。

早在中国男人进入这一国际大循环之前,西方男人们已经约定,在衬衣领口里面夹一根颜色鲜艳的硬布条,表示体面和庄重。这样一来,当男人们早晨走出家门前,不得不仔细对着镜子拿捏衬衣领口下那个布条纽成的疙瘩,及至去到公共场合,还会假借去洗手间的名义,再重复捏两遍。既然这根布条如此重要,那么,衬衣的颜色就必须讲究了,它只能是那根鲜艳的布条的底色,而不能喧宾夺主,那么除了白色,便没有另外的颜色适合了。这就是白领的来历。

白领已经白了,但还需要一望而知的白。所以,男人们约定,白领必须高出外套两公分。为了使那根布条显得飘逸,总不能让它塞在外套里面,或者挂在外套外面飘荡吧,于是一个天才性的创意产生了:外套的胸襟大幅度地外翻,让位于布条,意思是,让它飘去吧。基于同样的道理,袖口也很重要。所以,男人们又约定,衬衣袖口同样必须露出两公分的白。

当男人的服装进化到这里,就停滞不前了,仿佛“文明的终结”。你可以说世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但是,男人们的这个默契将在何时瓦解,目前是一点苗头都没有。而且这种穿着范式具有严重的侵略性。最先,只有西方男人发起这一潮流。到现在,全球最有权力的男人,在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时候,大都这么玩儿。即便某些男人声称反对最先倡导这种玩儿法的男人搞出的其他好玩儿的东西,但也毫无保留地遵守了这种穿着的陈规。这是世界上的第九个不解之谜。

猜你喜欢

领口衣领布条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的连体泳装结构情绪测量
红领巾 你去哪儿?
水泥窑协同处置布条类有机工业固废污染物排放特性
领口风情
布条小书签
领口风情
衣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