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创作》感言
2016-07-21秦晖
《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创作》感言
Point
村寨是人类社会的起点,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又是今天渐行渐远、挥之不去的挂念。因此我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确定为《创作》的人文述求,把《远方的街市》确定为总标题。
秦晖,男,
1969年9月生于桂林市。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结业。
其《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创作》获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并获评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滚动资助项目作品。现为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画家、桂林画院画家。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基金等收藏,并多次在国家级美术展览中获奖,曾刊于《中国文化报》《美术》《艺术市场》《美术报》《美术界》《收藏》《中国文化报》《中华儿女――书画名家》《中国书画市场报》等专业刊物。
我的《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创作》(以下简称《创作》)获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并获评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滚动资助项目作品。这组创作是本人倾注了最多心血、投入了最大精力的创作,是本人目前构思最好、面貌最齐的一批作品。
村寨是人类社会的起点,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又是今天渐行渐远、挥之不去的挂念。因此我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确定为《创作》的人文述求,把《远方的街市》确定为总标题。“远”即指历史的久远、地理的偏远,亦指情感的疏远;“街市”是对村寨这种在农业社会中地位相对独立、功能相对完备的社会单元的身份还原。《创作》所表现和诠释的老村寨作为人类曾经的发源和生存空间便与社会的“当下”有了碰撞、交融和对话的意义。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很多这样的村寨可资创作。
青绿山水画有更悠久的历史、更深厚的沉淀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是更能代表时代、更能被大众接受、学术性更强、发挥空间更大的经典样式。我于之探索、创作有
年,在技法、心理上较为从容自信,易于进入“得心应手”的状态。以一个十幅八尺组画的体量,可以集中体现“青绿”的美学典范和精神品格,也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南方“青山绿水、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境界。由于青绿山水制作程序繁复、技法难度较大,这也使《创作》有了“攻关”的意味:我是以“挑战自我”的方式来激励自己创作出“难能可贵”的作品。
2015年是我对这个项目的创作年。是年厄尔尼诺对广西影响很大,降雨不断,这尤其使在山区的采风写生困难重重。但我还是想方设法去了桂林的龙胜、阳朔、资源、荔浦,柳州的三江、融水,贺州的钟山、昭平等少数民族聚集地,造访了上百个自然村,写生创作十来处,并收集了当地相关的历史人文资料。由于个人的创作理念和绘画习惯,我一般是在“搜尽奇峰”时打好腹稿,在“胸有成竹”中酝酿图范,在“随机应变”里落墨创作。各类小稿、大稿、定稿于我并非必要。但为遵照协议约定,我还是认真完成了一批稿样。
技法上,打破或重组了某些传统做法(如“墨为主、色为辅”)或习惯程式,降低了墨的分量,并让颜色成为主导画面和心理的因素;调整了一些画法的秩序,比如局部把“先墨后色”变换为“先色后墨”。对笔法、墨法、色法、章法等既先行设计又随机应变、笔笔生发。对纸张、墨和颜料等材料也做了试验,以确保组画在发墨、发色效果上的一致。这批作品突破了一些技法难度,较好地处理了墨、色关系,墨味坚实而氤氲,色彩明快而沉着,线条灵动而凝练,空间处理机巧而有设计意识,炼形删繁就简,个性和新意有机生发,较好地消除了冗杂,洁净了画面;变“按物造型”为考虑笔顺、顺从笔势的“以笔写形”,扩大了“以书入画”的内涵;章法上形随笔动、笔随意变,在变化与统一中求得较好平衡。
【纳兑瑶寨】局部
创作延续了本人“随势赋彩”的学术理念,继续探索把“空间表现”提升为当代山水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创新突破口,强调以“赋彩”对空间作二次建构,重视从“空间”的角度来布陈墨色、调和关系、营造画面,并把墨、色、线、形、题款、钤印各环节编织成一个更为当代的“场”空间。这些探索或许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落款时,我直接把每个具体村寨的真实村寨名作为作品名称,再把村民口述的村史、故事、民俗、民谣书写为题记,且把这些文字书写在画面上方远山的墨氲里,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个设计是为了让观者体验到,很多信息和内涵往往沉淀在不起眼和不经意的深处,必须“靠近”“关切”才能获查,疏远、匆忙便会忽略。这个做法,升华了民族乡村题材可以亲近的真实感和一言难尽的神秘感,让“纸本”的作品有了可以“触摸”的温度、高度和厚度。
为了把最多的精力放在《创作》上,整个2015年,除了单位的工作,我几乎推掉了所有社会活动,尤其是在创作期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更是常事,这种拼劲于我也少见。11月14日,已完成的十幅作品参加了由广西区文化厅、桂林市文化局主办的“桂林画院精品巡展”在南宁的首展并获得普遍好评。但我仍然以挑剔的眼光和自我否定的态度,毅然决定重画其中五幅未臻完美的作品。尽管时间紧迫,但为了确保将最好的作品上报到国家艺术基金,必须精益求精、不计成本。重画工作从11 月15日开始至12月17日结束。至此,十幅上报结项的作品最终确定。后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创作》获评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滚动资助项目作品,并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创作中的有感而发、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和精益求精,使这批作品从手法到面貌都有所变化又相对统一,整组作品也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学术操守和文化自觉。这次创作,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了“民族村寨”这个“老”题材和“青绿山水”这个“老”样式,并深刻体会到它们的组合依然是一个可以继续“挖掘”的“富矿”。我将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地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争取创作出更多、更精、更新的作品,为时代美术留下一个严肃创作的样本。
(文/秦晖)
1【白面瑶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2【宝赠侗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3【丹洲侗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4【地灵侗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5【金竹壮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1【龙脊古壮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2【纳兑瑶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3【平安壮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4【社水苗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
5【寨枕侗寨】秦 晖纸本设色:125cm×245cm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