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的模式研究
——以开发高速铁路接触网工培训教材为例

2016-07-21宋淑娟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训教材职业院校校企

宋淑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的模式研究
——以开发高速铁路接触网工培训教材为例

宋淑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提升培训教材的质量,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在深入分析培训教材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开发原则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开发高铁接触网工培训教材为例,构建培训教材开发模式:以校企双方成员为教材开发主体,以培训目标为指引,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通过编写、审定和评价完成教材开发。培训教材有效性必须有演练场所、师资、教材辅助资源因数的支持。

校企合作;职工培训教材;开发模式

职工培训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职工培训教材作为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开发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是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开发培训教材是培训教材开发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

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可以将职业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逻辑体系与企业丰富的实践技术和经验有效融合,按照知识技能构建规律呈现培训内容,解决“怎么做(经验),怎样做得好(策略)”[1]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职工“知其为,知其所以为”,使知识技能内化,提高职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职工培训的效能。

1.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决定着校企合作的必然性,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为企业解决职工培训问题,实现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宗旨。

校企合作的内容从过去学校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一内容走向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合作,从企业被动与学校合作走向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的模式,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2.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在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在教材开发、设计、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全面掌握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学习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促进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

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职业院校对本校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进行精准定位,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优良人才。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是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模式,对于促进校企双方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职工培训教材的特点

1.功能性

职工培训是企业根据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针对职工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的培训,培训的类别很多,诸如资质培训、专题培训培训、晋升培训、强化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2]无论哪种培训,都针对“需求性”,因此,培训教材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功能指向性。

2.职业性、实践性

职工培训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培训教材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标准和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要有利于岗位能力的提高,要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时教材要涵盖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新规范,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

3.工具性

培训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不仅在培训教学中是连接教师和学员的中介,而且是职工自我学习的工具,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职工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要增强教材的情境性,有利于职工自我学习。

三、职工培训教材开发的原则

职工培训教材具有鲜明的目的指向性,不同的培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安全生产。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因此,在培训教材编写中,要把安全作业的要求贯穿始终,强调“作业必须安全”的工作原则,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二)“适用性”的原则

培训目标的不同,决定培训教材编写侧重点有所不同,培训教材必须要有适用性,解决针对性的问题。

培训教材内容要符合国家(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科学、严谨;要有充足的经验和案例,紧扣培训项目的主题,与培训目标准确衔接;教材要图文并茂,简明规范,通俗易懂,便于职工自我学习。

(三)行动导向原则

行动导向原则强调的是,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而学习,[1]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就是一个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只需要知识与技能相匹配,以行动为导向,“学中做,做中学”。

(四)注重职业素养的渗透

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提高,也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训,因此,要将安全意思、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遵章守纪等职业素养渗透在教材中。

四、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的模式

职工培训教材开发源于企业岗位需要,教学的项目源于工作项目,校企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遵循如下模式:

(一)校企共建职工培训教材开发团队

培训教材开发团队由职业院校专业能力强、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专家组成,分工协作,分别负责教材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教材的审定、评价等工作。

企业专家主要把握培训教材的目标、内容、标准等有关指标,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严谨性;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负责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过程结构符合能力形成规律和教育传播规律,保证教材具有较高的效能。

(二)对岗位知识技能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并转化为行动领域

岗位知识技能需求调查由企业职能部门与教材开发团队一起完成,首先明确企业管理部门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然后从生产部门报告中的反映的事实和信息,通过与各级主管部门(包括工班长)的座谈,分析职工知识技能现状与“胜任素质标准”[2]的差距,通过对职工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培训需求信息,最后对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培训目标,并转化为行动领域。

表1 培训目标转换行动领域

我校与铁路企业共同开发高铁接触网工培训教材,根据高铁接触网工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分析报告,确定培训目标并转化为行动领域:

(三)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设定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包含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和细化,形成学习领域。

以高铁接触网工培训为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根据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将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后,形成一个主题学习单元,[1]一个主题学习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学习情景要素包括情景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学时、考核评价的方案以及教学场所的要求等。

学习情景的设计基于职工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案例、任务、项目等学习情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表3 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领域内容的学习情景设计如下:

学习情景的设计决定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教学学时的分配决定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根据需求调研报告反应的事实和培训目标分配学时。

(四)设计培训教材结构形式

职工培训是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培训目标的,是模块化的教学,因此,培训教材的结构形式应按照模块形式构建结构,每个模块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所有模块组合后反映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智能体系。

在每一个模块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串行知识和技能,每一模块设有足够的相关的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层层剖析,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职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编写

1.筛选教材内容

根据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收集实例、案例、新知识、新标准、新规范等素材,并筛选出典型的素材作为教学载体。

2.编写教材纲要

(1)分工及进度

教材编写的主体是专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负责教材的审定和评价,教材的主编是课程开发负责人。分工明确后,制定合理的编写进度,保证教材按计划、高效完成。

(2)教材的书名、编写目的、使用对象

教材的书名要准简要、严肃,准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阐明教材编写的目的和适用对象。

(3)内容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职工认知能力和特点,要体现从实际到理论,从个别(个别案例)到一般(一般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的层次,突出培训教材的特点。

内容结构设计要体现教材的逻辑关系,要便于教学策略实施,要有完整的学习情景和充分的案例,以能力提高为目的。

(4)教材辅助资源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辅助媒体开发的内容、方法,做好教材配套资源,如演示稿(PPT),课件、视频、任务单据等。

3.教材编写

职工培训教材应避免大量知识点平铺直叙的呈现方式,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图表说明工作过程和方法,要有充足的实践、讨论、探究的题材,以便于调动职工学习的能动性。

教材编写要注重语言通俗、简洁、流畅,要层次清晰、结构完整,逻辑关系科学,专业概念、术语、符号符合行业规范。

4.编辑加工

职工培训教材的编写,按各自分工完成,每个作者的文笔和风格各有不同,会使整个培训教材失去协调性,因此要由主编人员根据培训教材的定位和纲要要求进行编辑加工,对培训教材的整体结构、书写格式、图表应用、公式位置等进行统一安排,使教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协调美观,达到信息高效传输的目的。

5.教材审定

在教材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专门人员进行审定,审定的项目有开发人员资格、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编写等,教材的审定能够保证教材开发的各个阶段符合编写主旨,对于有争议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用最合理的方法编写教材,保证教材开发的方向正确。

6.教材的试用与评价

教材经过试用后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对教材质量和适用性进行诊断,教材评价指标包括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教材配套资源及教材编排印刷质量等。

将评价指标量化,制成问卷,由行业专家、授课教师和受训职工按照评价标准对教材打分,然后,教材开发团队对问卷数据分析、研讨,确定教材需要改进的内容和项目,进行修订完善,使教材能更好服务于培训目标。

五、职工培训教材有效性的支持因数

(一)演练场所

职工培训教学需要充分的演练场所,职业学校有充足的实训基地、企业有足够的设备,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互补,构建互惠互赢机制,保证培训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可以运用仿真模拟系统加以补充。

(二)师资队伍

培训教学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良好的的专业技术能力

培训教师是学员的导师,在指导学员提高技能的同时,应教会学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培训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

2.良好的教学能力

培训教师应熟悉现代培训理论和教学规律,掌握先进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多方位进行教学传播。

3.良好的职业素养

培训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与培训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培训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掌控能力。

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企业培训师回学校学习先进的培训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知识结构,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增强实践能力,校企师资合作,打造过硬的培训师资队伍。

(三)教学辅助资源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集音、像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创造出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互动交流,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使培训教材发挥效能。

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职工培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制作电子教材,满足职工多种途径学习的要求。

[1]许新华,黄享苟,喻靖文.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引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20,22,57.

[2]陈铎.“流程化”培训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38.

[责任编辑:姚青群]

G726

A

1008-7346(2016)02-0092-05

2016-02-10

本文系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回学校、进企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编号:JBS14554)成果之一。

宋淑娟,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培训教材职业院校校企
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图书目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