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2016-07-20李丽
李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这种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時,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让语文课体现应有的深刻内涵,丰富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谐的人格。在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创设情境的。
一、妙用导语创设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具有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导入的艺术。根据不同的文章,设计出不同的导语,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章角色,融入作者创设的情感审美之中。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导入还可以采用有感情地范读课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入情入境的范读,既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文章的感情色彩获得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又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
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走进叙事性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文本,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小女孩的凄凉,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G弦上的咏叹调》夹杂着寒风的呼啸,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音乐是灵魂的颤栗,文字是情感的结晶。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情感世界的表达,两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汇各自塑造出令人感慨深思的意境。音乐的语言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文学的表达更贴近现实,显得更直接。两者相通相连,具有同样美好的意蕴。 因此,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选择气质吻合的音乐作为情境对话的背景,渲染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情感意境──一种由饱含深情的音乐和美丽的文字构成的艺术文化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世界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那些饱含作者或喜爱同情褒扬、或憎恶批判等真挚强烈的情感的叙事性文章,选择恰当的音乐渲染对话教学的情境,往往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音乐与文本的意境形象有较大的差距,那么不仅无法实现用音乐渲染情境的目的,还起到反作用,妨碍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这要求施教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够为不同的文本度身设计音乐情境,起到积极的教学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代电教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放录像,播放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老师说:打开窗户,你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大地盖上了厚厚的白雪,这时你会说什么?“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来,那种兴奋感,冲动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朗读也就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精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画面,配上柯岩撰写并亲自朗诵的诗词——《周总理,你在哪里?》为课前铺垫,音像结合、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为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创设了自然、必要、良好的情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海底世界》这课,如果借助多媒体的放映向学生们展示奇异精彩的海底景色画面,每个学生都会感觉到似乎漫游了一次神秘、奇异的海底世界。教师只要恰如其分地利用电教设备,即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优化了课堂结构,图文互补,不但沟通了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通过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客体,并以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把课文情境鲜明地展现在儿童面前。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课文春天给冰雪、小草、花儿带来的变化,教师可以领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到田野里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导孩子去发现、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审美情感积极活动中掌握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确发挥着巨大作用,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创设情境,会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