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016-07-20刘洁
刘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低学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
通过观察、交流、学习,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按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差异性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照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二个较差分成了五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名学生轮流担任组长。除了学习交流以,还有作业收发也按小组方式进行。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学生的个体学习习惯离不开听、说与评价。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不怕学生说错,就怕学生不肯说。对学生说的表达要及时表扬,纠错。低学段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评价非常重视。课上课下都要鼓励学生说。
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语言表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数学语言的表达很重要,不但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还得转换成数学表达式,所以要培训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从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老师讲话速度要慢,要用浅显的语言描述,讲述时注意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教学中还要培训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并能对他人的讲话能复述大意。
3.培养学生评价的习惯
评价既可对自己评价,也可对他人评价。作业讲评中,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错在哪里,也可以评价他人错在哪里。在评价的同时巩固了知识,也锻炼了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说、听、评价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会说、会听、会评价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群体合作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
2.培养小组之间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
制定评分表上墙,对优秀小组给予小红花奖励,到期末时根据小红花数量,对学生进行一点点的物质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顺應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