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2016-07-20马勇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英语

马勇

摘 要: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外语是我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是实现外语教育的转轨,更好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的主渠道。

关键词:初中英语;法制教育;渗透

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是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我国正进行法制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明天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中学生的教育就必须是加强法制教育,由于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 判断是非的能力完全还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腐蚀。 所以,我们今天的课堂应该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机地渗透常用的法律常识,培养他们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一、提高渗透法制教育的授课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老师只重视语言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应该是政治老师和德育老师的任务而非英语老师的工作。他们对英语学科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在英语课堂很难进行法制知识的渗透。事实上,我们的新目标英语教材中涉及法律法规教育的素材有很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更新思想,虚心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培养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能结合实际把自身学到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学科中进行渗透,巧妙、科学地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活动中,不断提高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授课水平。

二、坚守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學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选择性原则

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

4.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5.趣味性原则

“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三、掌握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充分发掘英语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作为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 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如 Dont eat in class.(别在课堂上吃东西。)整个单元,其话题的主要内容就是rules(规章,制度)。教材明确地告诉学生,无论是 school rules(校规),还是 house rules (家规),它们的制定以及青少年必要的遵循,都是保证他们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青少年,最基本的规则意识,正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2.英语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英语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 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未成年人(应该被允许选择自己的衣服。)这一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谈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材特别注 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进入到对话的语言环境中,让其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教材 Section B 特别设计了一段听力材料: 一个叫 Peter 的男生,考试迟到了,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话题。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时地引导学生讨 论:怎样避免迟到?迟到后,学生老师该怎么办?等等。学生通 过讨论,明白了上学迟到是不应该的,因为 Students need strict rules.(学生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更因为 There is no total freedom in the world.(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 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 自己应有的贡献!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观看新闻,阅读 报刊杂志,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 Unit 3 中,我们在英文报纸上,找到这么一篇英文文章,大致意思是:一个男孩与同学打过架后,回家告诉爷爷,他恨那个同学。爷爷则告诉孩子,在他心中有一恶一善两只老虎。爷爷总是设法让善虎战胜恶虎。因此,爷爷从没有憎恨过别人,更是很少生气。通过分析阅读讨论文章,笔者让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法制教育的力量。那就是,在遇到情况时,自我控制和心理暗示,是约束自我,避免自己情绪失控,并 遵守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所必须的。只要适时有机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渗透初中英语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