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7-20邓伟
邓伟
摘 要: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能促进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 ;创新能力;开放式学习;研究性学习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与应用正成为这个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必然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创新人才作为面对新世纪的价值趋向,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善于提问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思考、提炼出开发学生智能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见。
二、针对创新思维特点,实施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历史知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提高现代公民素质的基础学科。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做体系。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述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的提高,形成敢想、敢说、敢争的精神,自然会萌发创新的欲望和激情,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提供的材料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列强为什么能侵略中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说明了什么等,其次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中日关系等重要的国际关系进行适度对话,引导学生确立认识: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还要让学生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
三、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学生透过研习一个特定的专题的同时,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来重新综合,并透过进行一些特定的活动,使学生能自主地建构知识,继而学会这个新的题目,而达至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历史创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学,除了要求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要求学生抓住重难点,反复阅读,读思结合,善于质疑,同时在历史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第一,让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学习步骤:概括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过程特征,表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第二,让学生归纳历史现象的学习步骤:概括特征,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表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第三,让学生归纳关于历史人物的学习步骤:明确人物的事迹,从中能学到什么,对现实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第四,让学生归纳多个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学习步骤:回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概括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中学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能以史为鉴,回答和解决社会现象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有利契机,配合教学内容提出《七七事变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大家的兴趣,学生自行组建五个研究小组,组成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组,分别是《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丰台地区的统治及暴行》,《七七事变后丰台人民对侵华日军进行的反抗斗争》,《勿忘国耻反思组》。通过同学们的自己确定研究方向,亲自查找资料,撰写论文,不仅使学生学会以探究的方式认识重大的历史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會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且通过评价可以达到互相激励、启发、产生更多的新想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主编.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出版社,2009
[2]陆灵灵.《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策略刍议》.《教学月刊(中学版本)》,2012年
[3]李惠军.《我思、我行,故我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
[4]郭艳芳.《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7期
张风梅.《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