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产量技术探析
2016-07-20秦振华
秦振华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试论了提高玉米产量的相关技术,希望对今后的工作给予一些帮助。
关键词:玉米;产量;技术
在地力条件、自然条件相同情况下,若想维持高产和稳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采选种子
增产的主要前提是采选好合适的种子。要按照当地的无霜期长短、气候特点采选适宜当地的品种,切忌看别人跟风。采选的种子必须经过本地农技部门区域试验。适宜当地大面积种植。具有产量高、品种优、综合抗性好的特点。具体应选净度好、芽率高、纯度高的优质种子。
二、施肥
玉米增产的基础是把施化肥与农家肥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若每667平方米地施4-8立方米发酵好的农家肥。化肥应少施5千克,每667平方米增产粮食超过50千克。同时肥效期应延长2年。不施农家肥.仅施化肥。土壤中的地力降低.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渐渐提升,增产效果不理想。
关于化肥的采选,应该应用产品质量可靠、养分配比合理的化肥。目前市场出现真假难辨的化肥,必须要留意。
三、挖掘土地的潜力
作者发现,近年来,关于玉米的种植,仅提高施肥量求高产,结果却是土地越种越硬。经过测试,当前土壤耕层的深度仅有10-12厘米。超过15厘米深度的较少。其原因是施用一次性化肥,春天灭茬起垅播种,打除草剂拔苗后到秋天收获,这样是降低成本,省力省工,就连追肥个别的也不耕地埋肥,其结果让土地越种越硬,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玉米的根系生长受到影响,导致吸收营养不够,故玉米产量想增加就太难了。
四、提高种植水平
在种植过程中按照不同玉米品种采用适宜的密度种植,开展空通透栽培。因为盐碱土对玉米生长不利,故适宜采用大垄双行通透栽培技术。
选茬。在种植过程中碰到马铃薯茬和大豆茬时,必须优先采用大豆茬栽培,这是因为大豆的根部能够为土壤提供较多的养分,如向日葵、甜菜等作物都仅能损耗较大的肥力,故不适宜栽培玉米。
播种方法。在玉米种植过程具有多种播种技术,如机械精量点播、机械开沟人工点播、人工刨掩点播和机械平播后起垄,开始播种前应按照玉米品种计算好每亩地种植密度和用种数量,用它做凭据开始调整播种机。
五、防空秆
导致玉米空杆的原因较多。如营养比例搭配不合理、无法马上供应营养物质、氮肥多、磷肥少、密度大、缺钾肥等。玉米急需养分时无法供应,不利于光合作用的开始。种植密度过大和土地的肥力缺乏均可导致空杆。施肥单一也能很大程度的导致空杆。防治方法:玉米种植过程中应按照玉米品种的不同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大行玉米不可封行,第一时间打掉丫子,控制损耗过多养分。并且能够确保透光通风。应按照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提供不同养分和水分的供给。玉米抽雄前十五天急需水分,若此时期土壤含水量较低,应及时浇水,方可确保果穗正常发育,来利于推动雌花开放。能够开始正常授粉。预防出现空杆。在施用肥料时应关注氮磷钾三种肥料的合理搭配。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块应施加2.5吨农家肥。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应多施加磷肥。在确保底肥充足的条件下,每亩再施加五千克磷酸二铵,能够达到壮杆的目的。在玉米长到7-9叶时施加三分之一追肥,每亩施加5-10千克尿素,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时施加追肥的三分之二。每亩施加10千克尿素。玉米抽雄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喷施叶面肥。马上除掉较弱的植株。利用去雄技术能够控制玉米疯长,来利于推动雌穗生长,让养分合理分配也能够预防发生空杆。实际操作时在雄穗露出尖时,间隔一株或每间隔一行把玉米的雄穗去除,留意不可拔出功能叶。完成去雄后.全部玉米田只剩下一半雄穗。再有除掉盖住玉米穗的叶片,能够确保授粉的正常开展,预防发生空杆。完成授粉后,能够除掉全部雄穗,能够降低养分流失,增加玉米千粒重。
六、防倒伏
若玉米密度较大、玉米生长过程中无法开始有效的水肥管理,出现疯长情况,就极易发生倒伏,主要方法是:栽培玉米时应深耕.并施底肥。玉米拔节时在追肥的情况下开始培土。能够让玉米多生气生根。施肥过程中应合理搭配氮磷钾,同时施加一定比例的硅肥,能够确保玉米植株粗壮,预防出现倒伏。再有应按照不同的玉米品种确定不同的种植密度.应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透光通风,方可有效控制倒伏。同时能够利用化控技术,也就是在玉米抽雄前7-10天。每亩施用25毫升化控剂。与水拌匀喷于叶片顶部,但不可全部喷施。
七、防秃尖与缺粒
若土壤中缺磷就不利于玉米开花期的蛋白质和糖代谢的合成,玉米花丝生长慢。穗长不大。不利于玉米授粉.将发生空穗情况。若土壤中缺钾,就不利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输送,将发生籽粒不饱满情况。玉米早期遇到病虫害也可发生营养成分无法正常输送,若开花期间遇到雷雨天气,也不利于玉米授粉,都可导致空穗情况。主要方法是:应认真防治病虫害,尤其是蚜虫的防治。关注施加一定数量的钾肥和磷肥。若玉米抽丝时遇到干旱天气就应开始浇水。玉米开花时运用人工授粉的办法最佳。尤其是三类苗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