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的新模式教学研究

2016-07-20吴春燕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模式小学语文

吴春燕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文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的语言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当前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无法有效帮助他们语文作文成绩提高,因此,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鉴赏与教学以及先导式教学,并对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语文;小学;模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吸收程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主动作文的积极性意义重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的发育程度决定着教学方法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现下的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单一,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既不是很好,有难以提起对作文的兴趣。综合来说,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主要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一)作文课堂缺少对学生兴趣感情的重视

在现在的小学作文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落实在写作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上,而是单纯的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增加应试技巧,这一方法,主要要求学生重视作文中的结构特点,材料的选择和安排上等方面。舍本求末,忘记写作文的本身意图是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作文没有多大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显然是与新课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所不相符的。

(二)忽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很多年来,学生的写作一直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而忘记学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种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体系,就会导致学生刻意迎合老师的喜好,从而获取较高的分数,然而,这种方式是与作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三)作文的取材过于脱离生活情境化

现在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在强调作文的中心思想的高尚性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系发育还很不健全。教师一味的追求作文思想的深度对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这样,学生只能似懂非懂的套用空话,假话。这样的作文严重脱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对学生真实情感的抒发严重抑制,也会使学生的作文产生抵触心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鉴赏教学的方法

(一)自主讲评,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学生的写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的作文互相传递,用学生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同学作文写作的优缺点。然后借鉴同学的优缺点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在每次作文结束之后,教师要转变以往为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做老师,为自己和同学修改作文。鉴赏后的修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养成了严谨的写作习惯;另一方面,在借鉴修改之后,学生自己的作文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在鉴赏中评价

评价是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日常作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情出发,表达自己对某一篇文章的看法和鉴赏点,开始的时候,这种鉴赏可以是学生鉴赏完后,自己写读后感,或多或少,都可以,只要有自己独特的简介,将读后感写成文与大家一起分享。当学生对鉴赏的各个角度熟练之后,可以让学生当堂发挥,从自己的见解所想,直接向老师和同学说出来。在鉴赏力和写作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逻辑分析力和口才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

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基本形式

在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将学生学习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的核心,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过程,并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和活动性等,是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根据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必须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情境中的感受等给予高度重视,并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积极性等,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在各种活动中表达,从而让学生产生识字、学习语文、提升阅读量的需求,最终在新的学习阶段中灵活运用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开放性的情景来导入教学内容,采用活动体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体验、阅读与升华等过程中,实现阅读教学、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和作文教学等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提供重要基础,并将识字、拼音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前提下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整合型教学形式

在合理采用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其主要构成因素是表达与交流、活动体验、阅读与升华,需要在课堂上掌握各个重点知识,并根据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进度设置教学结构,才能将阅读、拼音、作文基础知识和识字等多方面的教学练习联系在一起,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人文化的关注,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加强学生之间的表达和交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情感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整合型教学形式的作用,将交流式、阅读式等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以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单一特征转变为新的多向螺旋结构,最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语文作文的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章的画面美,结构构建的思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力,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他们写作的精华,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将不同阶段、不同单元的语文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以在活动体验、阅读教学、表达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模式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