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置小组研讨的问题
2016-07-20李开发
李开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意识不断深入教师的内心。这样一来,小组研讨学习便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种学习方式,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研讨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研讨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研讨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一种时髦,由于问题设置不好,反而是狗尾续貂。哪我们在备课时该如何去设置小组研讨的问题?设置的问题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关键词:小组研讨;问题设置;语文教学
近来,听了不少教师的公开课,有一部分普普通通的教师的,有一些我身边很优秀的教师的,也有“中国公开课”的网上名师,在多数老师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学中设置小组研讨学习这一环节。设置这一环节本来是很好的,这切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一要求。但是,如果我们的问题设置不好,这一环节就是画蛇添足,让人觉得有作秀的嫌疑。浪费时间,反而没有作用。
问题设置不当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要说我们普普通通的老师,很多名师上示范课时,为让课堂显得热闹往往要设置一两次研讨,倘若问题设置不当,讨论时看似热闹,但仔细分析却没有价值,不见效果。那该如何去设置研讨的问题呢?我认为设置研讨问题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所设置的问题要切近小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年幼,阅历浅薄,知识不成体系,他们认识事物的渠道有限,往往对很多事与理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全然不知。如果我们设置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天马行空乱设问题,最后可能连热闹的效果都起不到。记得一次听一位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新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时,他为让他的课堂显得高大上一点,在讲到“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学生们提到“这体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再此,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讨论交流“草原人民为什么会如此热情好客?”。问题一出,学生四人一组便开始讨论,到问题汇报时,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来的人是草原人的亲戚,有的说来的这些人很难来一次,所以要热情招待他们……众说纷纭,还好老师及时打住,介绍了草原人的生活环境及习性,是环境及他们的生活习性造就了他们热情好客的特点。
其实,这一问题的设置就是一个不科学的,五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阅历,也有一些历史知识,对草原人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但小学生看问题分析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所在。因此,在设置问题之时,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分析好自己学生的学情,切近学生的经验认识去设置研讨的问题。
二、所设置的问题应有一定难度
正如我们常说的“适度原则”,既要让小孩摘得到苹果,但又要让小孩想想办法。如果让其一伸手就摘到苹果,那这一设置就没有挑战性,没有了挑战性就激不起学生内心好探索、求上进的火花。在听一年级一位老师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当讲到老山羊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车白菜时,小灰兔接受了,而小白兔却不接受,她向老山羊要了一包菜籽。此时老师就让学生讨论:小白兔和小灰兔谁更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由于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知道后来小白兔有彩吃,而小灰兔又来要菜吃,他们知道小白兔更聪明。但对于“聪明在什么地方”就牵涉到文章情感深化部分的内容,学生可能一时说不上来,需要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去说,这样研讨就有价值了。
三、所设置问题要有相对性或多方面性
所谓相对性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所发表的意见见解应不止一个方面,能让学生所思所想的线索不止一条。这样学生才有可以研讨的东西。如果提出来的问题是单方面的,学生讨论来讨论去没有是么讨论的,那你的讨论就是没有价值的。记得听过一位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加法的结合律时,老师在讲解了结合律之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a+b)+c=(a+c)+b?当听到老师提出这一问题时,我内心为学生感到着急,多想站起来为学生主持公道,问问这老师傻不傻,然后大声告诉他:这是你刚才说的加法结合律呀!
如此问题,可见有多大作用!答案原本就是客观所在的,再让学生唯心地去讨论,老师,你可真是一个好演员!
四、所设置的问题要有讨论价值
有讨论价值就是说学生讨论后对我们的教学有推进作用,讨论后让学生明白一些知识或道理。一般而言,设置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小组研讨,集众人之所见,和众人之智慧,得出新观点。那么,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对于那些a+b+c为什么会等于a+c+b的问题就就不要拿出来伤害小学生了。那我们怎样去保证我们的问题有研讨价值呢?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即可,力求我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而设置,这样,才会显得我们的问题多余或者是脑残。
其实,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去探索,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去教学。以上四点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认识和反思,书于此,待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程德焕,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
[3]邵宗杰等 ,教育学(第四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