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杂谈
2016-07-20杜逸红
杜逸红
几天前,学校组织一次语文学科青年教师业务培训,邀我给他们讲讲关于汉字书写和课堂板书问题,我只粗略地介绍了些汉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要义。其间,在谈到汉字的书写应体现主笔问题时,列举了一个“毛”字。“毛”从象形[图片]意为众毛附之于皮,形如地上草,故又称“皮草”。皮为主,毛为辅,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书写此字,应力求凸显皮之部分,即主笔竖弯钩,写成“毛”。
由此我联想到学习,学习就不能只着眼于“皮毛”了,那样会肤浅无根,枯燥乏味,容易淡忘;要挖掘知识的本源,出自何处,如何得来,怎样运用,这样才能领悟到了知识的根本,学出境界。倘若我们将这种认知应用于课堂教学,处处去追本溯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否会发生一次颠覆性的改变呢?譬如:“毛”字如何得来?[图片] “皮”与“毛”同处生命体的表层,如同人们对事物肤浅的认知,了解不够深刻,你能在这个意义上用“皮毛”说一句话吗?“毛”与“草”有着形似之处,共性颇多,如果我们不去梳理,它们都将是蓬乱无序,你能由此汇字成词吗?……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把上述问题在脑子里过一次电影,想象一下学习效果。
上述所说,由于我们的认知,孩子们在学习知识方面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这不单体现在对知识本源的认知上,更体现在兴趣上。做为学生,正确的学习途径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入门和成功。入门靠兴趣,成功靠毅力。小学生年龄尚幼,学习目的还不明确,因此兴趣是他们学习最大的源动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老师应多研究知识,研究施教方法策略,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积极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喜欢揠苗助长,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梦想一股脑地施加在孩子身上。为了这个愿望,不再计较孩子自身的感受,有啥学啥,来者不惧。一周七天,天天有课,日程满满。我要问:孩子不是一台简单的机器,为了我们家长自私的心理是否考虑到了他们的想法:凡事要有度,正所谓物极必反。有朝一日,孩子们在重压之下不堪重负,果真产生逆反,到那时,我们都将是追悔莫及。三思而后行,我想总比冲动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是一项大工程,马虎不得,也急不得。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在督促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最好能做一次换位思考,想象一下学习是一件多么枯燥无味的事情,想象一下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多么重要,一旦失去了兴趣,该是怎样的结果,然后再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培养计划乃至具体的日程安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替孩子们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