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6-07-20周长虹
周长虹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在客观真实、生动贴切的情境之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感悟数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在其中,才是学习的正道。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材变得更加生活化,课堂教学变得更开放、更自由、更灵活。这无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线索、指明了方向。怎样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快乐轻松呢,那就是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
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普通小学生生活经验十分欠缺,可以说形同白纸。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三、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调动课堂气氛
任何教法任何理念,最终落到实处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学习的内容就好比散落的珠子,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是串联这些珠子的丝线,巧妙的串联才能呈现出赏心悦目的珠串。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预案,不同的教师却有不同的效果。要想让学生学习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而且津津有味,就必须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如“自然数”教学中我这样给学生描述:“在自然数这个大家庭里,有数不尽的兄弟姊妹。其中最小的一个什么也没有,他就是“0”。这些兄弟姊妹一个紧挨着一个,他们每两个之间只相差“1”岁,这个家庭的队伍从头望去,根本望不到头,所以,永远也找不到那个最大的“兄长”~通过这段拟人化的语言将自然数的单调、乏味演绎成有血有肉的“家庭成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将无形的记忆转化成了有形的记忆。
四、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
一节数学课是索然无味还是精彩纷呈,首先就要看这节课的情景创设得怎么样。如果仅仅是按照知识的结构层层推进,过分地强调严密的逻辑和推理,必然会造成学生的紧张和疲劳,课堂就会变成死气沉沉的“一言堂”。相反,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特点,给学生创设出一个个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将一节课整合成环环相扣的自主学习过程,那么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一定是轻松和愉悦,乐在其中的学生们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事实证明,当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自觉认知的程度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然还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解决两部计算的问题时,我就把学生春游中的情景搬到了课堂,“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6条小船,每船乘6人,结果还有1人在岸上等候。”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解答。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生动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他们很快就投入到了问题的研究之中。其实,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在2011人教版教材中随处可见,我们只需潜心研读教材,创设出更加贴切的生活情境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引人入胜。
五、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新版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不再是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它强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几乎每一课都有自己的主题图,主题图选配的大多是和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场景。教师如果能将抽象的知识和这些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还可以利用人的手指来演示间隔。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六、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刻画,逐步抽象概括成方法理论,并在实践中应用的过程。”它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以现行教材为蓝本,结合教学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对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创设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