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16-07-20王华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品德课行为习惯

王华

思想品德是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形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根据思想品德课标的基本要求,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上好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现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掌握学生共性与个性差异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应全面调查研究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状况,日常行为习惯,弄清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普遍思想情况、内心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个别思想状况、性格特点等。每个学生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居住位置以及父母职业、经济收入、文化教育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必然形成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道德意识、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而达到教育目的。每期开学、中期时,自己便设计一些调查学生思想状况的问卷,让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根据问卷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现状,为教学积累了资料,从而优化以学定教的方案。

二、把握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思想品德课的文本内容往往是一个事故,教师应钻研教材,掌握故事内容,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借助语言,以及表情动作、神态等身体语言将人物的心境、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角色和文中人物的心想在一起,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明白事理。

三、利用插图,提高教学效果

插图是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中课课均有插图等图片资料,插图形象直观,中小学生十分喜爱。教学中应抓住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插图因素巧妙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运用插图提示道理,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或指导学生行动等,从而帮助学生明理动情、深化道德认识,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当然怎样利用插图进行教学要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刺激学生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枯燥,加之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概括力差,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如电子白板、投影、语音、录像CD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各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比如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播放一学生横穿马路,突然开来一辆小汽车,将这位学生撞伤的录像片断,学习视听结合,图像、声音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强烈情感体验,认识到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五、寓教于活动,形成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道德认识后,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在课堂开展小活动,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强化巩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如教学《交往有艺术》一课时,结合学生道德认识的现状,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加表演:两学生上台进行文明语言交流,让两学生面对面,一学生面对对方说: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然后让另一学生聆听并说出听到对方的礼貌用语后的感受。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感受,明白谦虚恭敬、文明高雅的语言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熏陶他人影响社会,傲慢无礼、粗野低俗的语言既说明个人缺少教养,又容易成为惹是生非的祸端。学生从活动中受到教育。

六、指导学生实践、调查,形成道德行为

巩固、强化道德认识、观点,要把道德行为要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在学生明白道理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洗手绢比赛。检查学生是否将自己手绢洗干净,自己的事是否做好。每学完一课后应指导、安排学生进行调查、联系社会实际,用所学观点、道理判断正误、是非、善恶等。

七、辨析争论,提高道德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辨析讨论言行的正误,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自己道德行为。教学《真正的友谊》后,结合班上、社会上一些人与人的交往现象,让学生讨论、辨析、发表意见,提高认识,掌握真正友谊的标准。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特点,结合社会要求、时代特征、教材内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上活思想品德课,打造高效课堂,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新型公民。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品德课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