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7-20徐春华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高中数学

徐春华

摘 要: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在现行教育模式中还是我们的生活之中,都有着重要的分量;在教学中而言,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上数学知识的运用更是遍布每一个细节,所以高中数学的掌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如何学会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强调的是人需要自立自主,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同样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目前教学的重要目标,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模式已经得到学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很多地方也在逐步在施展,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思维依旧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学习上独立、创新等能力的发挥,使得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其一却也不愿或者不会知道其二,这些尴尬现象的产生不仅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与数学能力的进步,所以,本文也就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师教学理念需与时俱进,课堂主体地位需把握得当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阵的体现,正如在许多学校中的可见到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语,教学的关键在于人,简单来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达到某一具体的分数,而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而教师所处的位置主要还是灯塔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着这个目的前行,而并非被动接收教师的数学思维模式,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这一点已经得以论证。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出现过许多的典型案例,包括教师一味的按照教材试题进行讲解,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数学的相关理论,甚至还出现完全按照试题的出题范围进行重点介绍,而最终带来的反馈是,学生掌握单一的解题方法,或者只对相似题型会做而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在社会的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现象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从这一点的本质上来看,还是教师教学理念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其教学的目的也就演变成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数学学习能力了。其次,从课堂教学主体关系上来看,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主体应当与学生为主,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围绕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而展开,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需要学生知道,还需要达到学生会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是指导与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非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认同。

2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开展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养成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对数学科目本身的兴趣,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养成,很大一部分内容就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通过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看到,单纯数学理论知识或者例题的讲解,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在产生思维的疲劳,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乏味;另一方面也容易局限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延伸。而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表达就能够及时的调动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开展,可以总结为在教学语言、教学互动两个方面。首先,从教学语言的角度来讲,高中数学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都比较严肃,知识理论本身直观的趣味性有所缺乏,比如集合、函数等,都需要做到数学逻辑上的严谨,因而其趣味性的表达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融入到我们的知识中来,多加强逻辑性悬念语句的表达,层层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以及情境的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对于子集的解释“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任意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直白的表达难免过于抽象,我们可以说“高二年级是一个集体,高二年级下的每一个班级也都是一个集体,那么每个班就是高二年级的子集”。其次,从教学互动的层面上来说,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促成的只是学生被动的接收老师的知识,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不足,不利于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因而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加入数学竞技比赛、分组讨论、解法创新比拼等数学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加入到互动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课后实践创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其实强调的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实践能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占到很大一部分,所以为学生数学学习实践创造空间也是必要的。比如,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开展必要的数学竞技活动,而竞技活动形式则需要更加的丰富有趣,关于数学学科的竞技活动并不缺乏,但是由于参与名额的限制以及竞技形式的单一化,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参与到其中去,所以教师可以进行较小范围的课后实践比拼,加强学生的兴趣。

另一个方面则在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许多教师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大多是进行测试题的形式进行布置,学生如同完成任务一般,按照教师例题的讲解进行解答,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的学习,因而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将与题目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题型通过小组配合的方式完成,比如在进行随机事件极其概率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学生分组完成对学校某些概率性的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中的数学内涵,最后在作业上交的方式上也可做相应的调整,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完成教师的作业,并由教师进行批阅,由于作业方式的单一,很多时候批阅的结果和意义就仅仅停留在作业的分数中,所以在作业的上交方式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以汇报分享的形式进行作业的提交,而不是仅有教师进行单一的批阅,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所以,综上来说,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不仅学数学,还能会数学,能够将数学的知识充分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这也是学校教育“树人”功能的重要体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秦炎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策略[J].数理化学习,010年10期

[2]代奎元.前移关口.强化互动.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的几点探究[J].考试周刊,2011年19期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自主学习高中数学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