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提升对策

2016-07-20訾成群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年级应用题小学数学

訾成群

摘 要:小学义务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作为传统主力学科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数学在小学所有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当代小学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数学成绩,更要学会实际应用,小学数学中众多应用题便是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已教学效率提升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生接受能力极强,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对未接触过的新事物,如果不能得到良好教学方式的引导将难以进行后续学习。小学数学介绍的都是数学基础知识,主要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数学应用题中一些元素是小学生之前不曾接触的,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费尽心力却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此必须提升应用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教学策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1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数学应用题的描述离不开文字的支持,数学应用题的表述大多通过文字结合数字来完成,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效果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多为学生讲解数学题目中的语言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当前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存在一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无法理解题意,难以从题目中获得有效信息,难以捉摸出题人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发现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大都能掌握,但将其蕴含到题目中学生就无法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表述方式向学生讲解题目,例如在进行复杂算式大小比较中,教师可以用式子两边作对比。例如对两个值A和B,比较A和B的大小。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预言基础,对应用题句式有一定了解,但对一些句式变换理解仍旧存在一定难度。该题目中学生一般能够理解大多少的意思,再如这样的表达方式:B比A小多少?A和B相差多少?B和A之差是多少?这些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区分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动静结合是一种实践结合思想的教学方法,动就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动手练习,静是指通过思考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答数学应用题本身就是一种动静结合过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提升学生对问题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提升应用题教学趣味性

由于经济较少,小学生在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上存在不足,因此对应用题中涉及的内容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会随着年纪不断增加改变,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初级的三观,并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通过别人的引导,想法比较单纯。在小学生永远将兴趣放在第一位,并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引导小学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可针对小学生心理展开趣味性教学,通过提升小学数学趣味性来,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小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一定数学基础,因此对一些简单问题解答起来迎刃有余,对于此教师可以举例:一只小狗在原地向北方向100米,发现其正东方向有一块骨头,因此向东奔跑100米叼起骨头,跑到西南方向100米处狗窝吃完骨头后听到来自西方100米处主人的呼唤,摇着尾巴来到主人所在地。这只狗最终位置离最初位置的距离是多少?教师描述完题目后学生开始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并有学生提出不同答案。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纸上将狗行走的路线画出来,让学生懂得在解题中借助图形,即数形结合,避免一味死脑筋的解题。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不会漫无目的的想象,而是首先画出人的行走轨迹,提高解题效率,同时也提醒学生在遇到题意难以理解的题目时可以尝试采用其他理解方法,帮助解题。

3利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小学生由于心智原因导致容其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引导性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数学学习更有乐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应用题中涉及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

例如数学中对于年月日的教学时,教师可举出以下例子:小华爷爷从出生至今匪夷所思只过过20次生日(2015年1月),根据这一条件解答小华爷爷的年纪以及生日。一些同学受限于一般思维,随口答出20岁,但却没有足够条件确定生日的具体日期。教师可以通过爷爷这个词否定20岁这个答案,并提示大家2月29日每四年只有一次,大家对闰年的体会更深,并明白小华爷爷的生日是2月19日,2012年是闰年,他现在的岁数是20*4+3=83岁。

4加强师生互动,确立学生教学主题地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引导者作用,尤其是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占据教学主题地位,在应用题中有效理解题意,并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解题效率。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活动主要有教师可学生配合完成,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教学活动,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充当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摈弃传统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互动,展开讨论,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思维,教会学生不仅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将一些有难度的习题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后讨论,在讨论中必然出现分歧,而产生分歧的原因就是对题意理解不一致。学生们在讨论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解题策略,并由教师在黑板上列出。

5结束语

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用先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让小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为未来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忠江.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提升对策探讨[J].时代科教.2014(5):270.

[2]李丽娜.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8):163.

猜你喜欢

高年级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