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台“小记者”也能“大有作为”
2016-07-20蒋波
蒋波
【摘 要】一般认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被称为“小记者”,无论哪一方面都无法与中央、省、市媒体的“大记者”相比,在新闻工作中很难“大有作为”。惠东县广播电视台解放思想,让县级台“小记者”树立“大有作为”理念,加强投入,为“小记者”也能“大有作为”提供先进生产力;发挥特色,搭建“小记者”新闻工作“大有作为”的平台;重视精品,鼓励“小记者”展现“大有作为”的风采;多元经营, 为“小记者”新闻工作“大有作为”提供经济保障;以人为本,培养一支也能“大有作为”的“小记者”队伍。实践证明,县级台“小记者”也能“大有作为”。
【关键词】县级台 “小记者” “大有作为”
当前,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的强力挤压下,县级广播电视台在狭缝面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一般认为,县级台的“小记者”,无论哪一方面都无法与中央、省、市媒体的“大记者”相比,在新闻工作中很难出成果。广东省惠东县广播电视台立足地方,办好众多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新闻类节目,以本土化区域性新闻栏目品牌,寻求发展之路,在本土电视传媒中一枝独秀,为“小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他们在新闻工作中“大有作为”。近几年,自办当地乃至全省县级台较有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14个,广播新闻节目16个,新闻记者共采写115件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在这些“小记者”的努力下,惠东县广播电视台收听收视率处于全省县级台前列,打造县级强势媒体。县级台的“小记者”如何“大有作为”?本文以广东省惠东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实践,做些初步探析。
一、解放思想,县级台“小记者”应树立“大有作为”理念
由于地域和节目传播覆盖程度,惠东县广播电视台作为县级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属于生存压力最大的一群,无论是从体制还是资金,人才培养与技术力量或者渠道覆盖上来看,都无法与中央级、省级和市级台相比,过去在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是一个相对尴尬的弱势群体,机制落后,技术缺乏,艺术创想与策划能力缺失,覆盖受限,加之只自办新闻和一两个专题节目,自身没有主打品牌节目支撑,收视率底,受上级媒体冲击,广告收益微乎其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欠佳,新闻记者甘当“小记者”,对新闻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在前些年惠东县发生五十年不遇洪涝灾害新闻宣传中,由于设备缺乏,人才不足,反应滞后,记者们对这次灾情只作了简单初浅报道, 影响全县抗洪救灾工作,受到市县领导严厉批评,责令整改。为此, 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切实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县级台存在明显劣势的前提下,也有自身的优势或属性,它是传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喉舌,推动地域发展和社会监督的新闻力量,彰显地域风采的窗口,所以,也具有挖掘发现本土文化以及地域特点,在服务地域上做文章,变劣势为优势,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样可以打造强势媒体,县级台“小记者”只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忠于职守,践行“三贴近”,以“新闻立台”,扎实工作,也能“大有作为”。
二、加强投入,为“小记者”也能“大有作为”提供先进生产力
过去,惠东县广播电视台设备陈旧,短缺严重,只有几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摄像机和编辑机,连一辆专用的采访车都没有,新闻采访时只能靠等采访对象派车接送,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被动。对此,台领导从加强投入着手,一举改变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力落后的局面。近几年共投入1.3亿元,加强广播电视采编播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广播电视生产力水平。一是投入800万元,改善采编播设备,购置电视非编设备20多套、新闻采访车6辆、大小摇臂2台、电视拍摄轨道1套、摄像机30多部、编辑电脑60多台以及音像设备一批。二是投入250万完善电台电视台播控室、传输系统以及电视发射系统。三是投入300万元兴建惠东电视台新闻演播厅。四是投入150多万元,兴建新闻演播室3个录音室2个。五是投入1800万元兴建记者公寓。六是投入9950万元,新建播控中心,对传输网络进行数字化转换。目前, 惠东县广播电视台主要采编播设施达到省市级水平,为新闻记者施拳展脚,打造县级强势新闻媒体提供了生产力支柱,激发了“小记者”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热情。
三、发挥特色,搭建“小记者”新闻工作“大有作为”的平台
对电视台节目先后三次进行全新改版,一是自办节目由过去一两个栏目增加到自办《惠东新闻》《第一现场》《文化广角》《今日视点》《农村视野》《法制聚焦》《经济生活》《我们的惠东》《惠民在线》《惠东警讯》等14个电视自办节目。这些节目既有时政宣传,又有民生报道;既有新闻消息,又有深度专题;既有对农、少儿、外来工节目,又有法制、警讯、经济、健康、德育教育、文化生活等新闻节目,发挥惠东地缘优势,突出本土特色,贴近惠东群众、贴近当地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坚持做大做强主题报道,做精做优经济报道,做实做足民生报道,做活做新休闲娱乐报道,深受群众喜爱。二是加强节目的专业包装,对节目片头片尾片花和公益广告实行三维动画漫画包装,美化优化播出审美效果。惠东电台进行改版,自办16个栏目。这些广播电视节目,为记者新闻采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他们采写的新闻体现本土特色, 群众倍感亲切,收视收听率迅速攀升,目前,位于各频道频率首位。记者们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成为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监督的新闻力量,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这项中心工作。而今,在记者们的努力下,惠东县广播电视台真正成为惠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播喉舌,服务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为最权威的舆论导向,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小记者”深感责任重大,大有作为。
四、重视精品,鼓励“小记者”展现“大有作为”的风采
为了扩大影响,突破地域局限性,惠东县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新闻精品,扩大对外新闻宣传工作,近三年,新闻记者共向中央、省、市媒体发稿1160多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向上级媒体发稿最多的县级台。每年近10件新闻作品在中央台播出,有的新闻作品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小记者”感觉新闻业务能力不比省市“大记者”差。在办好《惠东新闻》品牌栏目的同时,突出办好《第一现场》《行风热线---民心桥》《惠民在线》等关注民生的精品节目,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品牌栏目,家喻户晓,受到广东省和惠州市纪委好评。近三年,“小记者”采写新闻“大作”共有115件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与此同时,惠东县广播电视台以抓“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打造广播电视精品。推出一批以客家山歌、惠东马铃薯以及惠东海文化为题材创作的广播剧和电视散文、电视短片, 其中创作广播剧《等着你回来》《南海长城》《情系海龟湾》获省市“五个一工程”优秀奖。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对新闻记者采写的广播电视精品予以重奖,充分调动他们的新闻工作积极性。endprint
五、多元经营, 为“小记者”新闻工作“大有作为”提供保障
当今时代,商潮澎湃,新媒体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在惠东省市媒体都设有广告代办处,加上大型立体、平面广告、城际交通广告、车载广告、网络传媒、3G手机、电子移动字幕广告等,都在与电视媒体分羹抢食。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对广告管理抓得越来越紧,各种通知、通告、禁令接二连三,督查的力度不断加强,过去一些低端、低趣、低俗的违规广告的门槛也逐渐被堵死。在这种咄咄逼人的形势下, 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开展多元经营,由于节目丰富多彩,收视收听率高,以本土第一强势媒体的优势,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从三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整合传媒资源,提升整体运作水平。将原来惠东电视台广告部、电台广告部与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中心合并,形成广告经营合力。二是多种经营,有效化解广告经营风险。将广告根据行业情况细分, 广告收费标准明码标价,推出多种广告产品,扩大广告源,分散经营,扭转过去依赖药品医疗广告的被动局面,也从一定程度有效化解广告经营风险。三是与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协办电视节目,争取他们的支持,增加经营收入。三年来我台与30多家单位合作协办节目,创收1000多万元。由于优化广告和经营结构,广告产业逆势长,为“小记者”办好强势新闻媒体提供了经济保障。
六、以人为本,培养一支也能“大有作为”的“小记者”队伍
一是引进人才。三年来我台先后参加广东省高级人才招聘会,到浙江传媒学院和山西广播电视干部学院以及互联网公开招聘20多名广播电视专业人才,惠东县委县政府实行优惠政策,对引进人才给予财政拨款编制, 正式调入,稳定人才队伍;二是强化培训。一方面分期分批选送60多人次到中国传媒大学、省级电视台和媒体跟班培训学习;一方面通过30多人次“一帮一、一扶一”对新员工和非专业员工进行带学帮学,提高业务水平;三是提高人才待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行量化管理,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按照工作业绩,提高采编播人员每月800到2000多元待遇,调动队伍能动性,兴建了记者公寓,配置食堂,解决外籍员工食宿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四是规范和创新管理。建立健全新闻宣传、栏目播出、选题申报、精品奖励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随着队伍建设加强,重点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采编播高素质“小记者”人才;一批理念新、会管理、懂经营,能拓展增强业务的新闻节目策划、新闻采访活动策划的专门“小记者”策划人才;一批集专业知识、高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新兴广播电视新闻“小记者”复合人才,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广播电视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惠东县广播电视台“小记者”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做足地方特色,努力打造县级强势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宣传水平处于全省县级台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台、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去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先进,实践证明,县级台“小记者”也能“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东县广播电视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