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让短新闻释放“大能量”

2016-07-20田华

记者摇篮 2016年7期

田华

【摘 要】本文就何谓短新闻,开宗明义。进而用详实有力的论据,阐述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多媒体时代,作为平面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凝练、短小的主题报道,以及时、快捷的表现方式,向受众传播更多更好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短新闻 释放 “大能量”

短新闻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写作形式。新闻为什么总是写不短?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怎样让短新闻释放“大能量”?这涉及到新闻的思想性、社会性、时效性等诸方面的问题,这里仅就新闻的短与思想性的关系谈点看法。

什么是短新闻?它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主题报道。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必须有短小的特点,又具有新闻要素。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辽宁日报》的一句话新闻都是最好的短新闻示范。短,要求新闻作品必须短小精炼,及时、快捷地把新闻事实报告给读者、听众、观众。报纸短新闻,应该有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形象来描述、传递信息,应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证实性。

在这里,笔者为什么提倡写短新闻?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群众对资讯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尽量以最短的时间、最短的篇幅、最快的速度向广大读者、听众、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信息。为此,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努力地去写好短新闻,而且要让这些短新闻释放出“大能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而不断地满足受众对资讯的强烈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短新闻呢?笔者认为:

一、短新闻的语言要简洁

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美好的“中国梦”正在召唤我们。尤其是多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必须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抢新闻”,及时占领“制高点”,提倡“马上办”的作风,具备“立即写”的吃苦精神;要善于深入实际,用简洁的文字、快捷的手段、灵活的方式,及时、形象、全面地用耳闻目睹、观察分析的第一手资讯,真实地向受众报告新闻事实的发生及变化的状况。去年冬季,广大群众对能否及时供暖这一问题反响强烈,部分居民担心供暖价格上调。根据这种情况,本报记者及时地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写出《今年冬季供暖价格不变》的短新闻。别看全文只有100多个字,对稳定社会、宣传群众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新闻虽然写得很短,但很精粹,字字珠玑,句句中的,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事实上,短新闻短不下来,除了认识上有片面性以外,还有写作经验、业务能力、思想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从不会写、写不出,三言两语就词穷思竭,想写长长不了;到下笔千言,欲罢不能,怎么也短不下来;再到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这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是沿着“短—长—短”的螺旋式前进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讲过“薄—厚—薄”的公式,讲他的读书经验,开始读书是一本一本地读,读的东西不多;到了一定程度,一本一本积累起来很厚了,学问很多了,但比较庞杂;再到了一定阶段,学会了分析、概括、综合、提高,又变为薄。而这时的“薄”,不是初期的“薄”。很多学问浓缩了,上升了,提高了,飞跃了。现在看来,不管是“薄—厚—薄”,还是“短—长—短”,都有这么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经常地深入基层,不断地进行实践,就能使语言越来越精炼,使新闻越来越短小。

记得,在田庄台断桥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便以简洁的语言,以《田庄台桥断 我市交通忙而不乱》为题,向读者介绍了:“6月10日早6时50分,位于305国道我市与盘锦交界处的田庄台大桥北起第14——15孔之间的悬臂梁端突然断裂,桥板脱落,交通中断,给两地的过往车辆带来不便,同时连接两地的其他路线开始繁忙起来。记者昨日就断桥对我市交通的影响,及市有关部门如何采取措施应对这种现状等问题,采访了市交通部门负责人。……据杨振东局长介绍,分流后的车辆大部分改行盘海营高速公路,但当地的一些农用车辆和过往行人仍存在一定的不便。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孟凡利和副市长孟凡忠亲临现场了解情况,目前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两岸群众交通往来不便的问题。”全文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却说明了问题,起到了答疑释惑、安定社会的功效。

二、短新闻的结构要清新

短新闻虽短,但也要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新闻事实,立体感要强,结构感要新。既要着眼于新闻事实的正面形象,又要恰当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反面,使其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既要着眼于揭示新闻事实的现在,又要注意到新闻事实的过去和未来,以展示其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新闻工作者亲身踏访、仔细观察、多方调查,不然,是难以形成短新闻的清新结构。同时,对于短新闻的写作形式,则不能一成不变,重要的是要不拘一格。比如,获得全国好新闻的《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答》一文,则以现场问答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企业党委书记做青年工人政治思想工作的事迹。文章虽短,但教育意义却很大。由此可见,短新闻的形式创新,关键在于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短新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许多群众对就医如何选择使用药品问题产生了疑虑。对此,我采写了一篇“您在滥用抗生素吗?”的文章,以“使用抗生素,是人们在生病时最先想到的治疗方法,可随着自身产生抗体使疗效减弱,以及超级细菌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尝到了滥用抗生素的恶果。”这样简洁、清新语言开篇,之后,又用了“百姓治病习惯‘大炮打蚊子”这样形象的比喻,揭示出“一感冒就要挂吊瓶”、“打肌肉针如今已少见”、“无需有病就用抗生素”等医患现象,仅用了不到500字的篇幅,用医患现身说法的方法,指出了人们在就医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应该怎样选药用药,以确保身心健康。

如何让短新闻释放“大能量”?有些新闻工作者认为,短新闻好是好,就是怕思想性不强,缺乏指导性。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新闻有没有思想性不在于长短,在于问题是否抓得准,是否真正有新闻价值。如果以为短没有“分量”,没有“深度”,那就势必增加不必要的议论,冗长的背景交代,写得面面俱到,结果真正要突出的问题反而没有写出来,如同金玉埋在土里。去年,在大石桥市委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市委领导讲到:活动关键在整改,整改关键在落实。笔者据此写了一条短新闻,想在全面报道会议之前发出去。这恰是大石桥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众人所关注,很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出。由此看来,新闻的思想性强不强,主要在于笔者是否下功夫提炼主题,从而鲜明地报道客观事实。这就需要经常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只要下一番功夫,经过认真地推敲,稿子写得短,也可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成为指导性强的好新闻。早些年,《人民日报》曾经刊登了一条《当官不为民作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短新闻,只有500字,写得十分精彩,独具匠心,主题思想很深刻。这条新闻之所以好,就在于它不仅短小,而且把事实与当前形势密切结合,针对某些干部不敢作为,不敢坚持真理,不去为群众解决疾苦问题。这样的新闻,同那些空洞的议论、苍白无力的说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把新闻写得好而短,让短新闻释放“大能量”,既切实可行,又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营口、盘锦两市一水相隔。历史上由坐落在大辽河上的田庄台大桥将两市紧紧相连。怎奈桥身历史久远,造成坍塌,严重地影响了这两个市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往来。2008年,我们营口晚报刚刚开办“聚焦版面”,时值新的辽河特大桥开始建设。于是我和另一位记者多次深入到建设工地,对新大桥的地理位置、大桥路线、公路标准、桥宽桥长以及大桥建设进度等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先后采写出《辽河特大桥开工》、《一桥飞架南北》等多篇500字以内的短新闻,篇篇鲜活,字字简练,让读者喜闻乐见。

短新闻虽然短小,却能释放出“大能量”。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不可能对采访对象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而是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众多的素材中裁剪出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的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中,有许多有影响的新闻,恰恰都是主题鲜明的短新闻。比如,荣获2001年中国广播新闻一等奖的短新闻《中国足球梦圆(沈阳)五里河》一文,笔者在现场报道了中国人民44年的世界杯之梦今夜梦圆五里河的生动场面和历史事实。文中记者仅用了区区三四百字就将现场、气氛、观众情绪、人物语言等烘托和介绍得热烈、简洁、生动,本文是多年来少有的一篇短新闻。

实践证明,新闻不同于政论文章,其深刻内涵不能长篇大论去体现。短新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把政治思想导向蕴含于事实之中,即善于喻理于事。因此,短新闻必须突出一个中心,反映一个主题,做到“短小别有韵味,短小不减能量”,让短新闻释放出“大能量”。

总之,要想写好短新闻,“鲜活”是前提,“短”是关键。只有充分地按照短新闻的采写规律办事,加之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就一定能够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营口晚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