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
2016-07-20龙琴瑞
龙琴瑞
【摘要】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高中美术教育应该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2-0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作为科学发展观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中央对于我国所处建设发展时代的新概括,也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新总结。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中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新教材也明显渗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如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有些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去关注学校、社会的环境,要求学生从实用功能和设计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可见,高中美术教育也蕴含着生态文明的意识。
一、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方式与方法
1.注重美术作品视觉赏析,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也是高中美术课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与生态文明有联系的题材作品是非常丰富的。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欣赏各种图片、艺术作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环保意识等人文因素,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师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意识:美术作品创作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美术作品虚拟的环境是人的环境,美术作品构造的建筑是人的建筑,每个人都应关心我们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2.在美术作品的实践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
美术作品是物质材料结合人文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写生、写真、写心、写意,还是美术作品的手工制作,都能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出自己的理解。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是美术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高中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如雕塑、篆刻、书法、工艺、绘画、设计等,可以抓住这个主题,进行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包括作品的创意、加工、构思、布局等。最简单事例,利用身边的东西,“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在高中美术工艺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诸如易拉罐、快递纸箱盒、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绳子等这些容易污染环境的废旧物品,制作自己喜欢的工艺品。在工艺品的构思和加工制作过程中,无不渗透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易拉罐可以变成美丽的小花篮;香烟盒被剪切成了小沙发;矿泉水瓶被改装成了淋浴喷头等等。这些本该去垃圾桶的废品得到了“重生”,点缀了学生的生活环境,美化了学生的心灵,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学生的脑海中。
3.在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
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美术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得以发挥的情境,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但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才有可能让自身的价值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的是“和谐”的价值观,高中美术教师在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中,应该加入对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理解,呼喊世人对自然环境现状的忧虑和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二、实施生态文明意识对高中美术教师的要求
1.美术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
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美术教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学习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对人与自然的关注,古代许多画家都非常钟情与对自然的感悟和创作,认为合乎自然之道的作品才是真正称得上是伟大的作品。借鉴国外美学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动向,如日本很注重美学中的“垃圾文化”,受自身国情的影响,许多艺术作品都是用人们眼中的垃圾创造出来的,但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本文上面所说的“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美学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新思路。
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意识
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人与自然环境的题材也很多,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有责任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实际的备课、授课、作业评价等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生态文明的思想,使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生态文明的意识,以此使学生在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技巧中,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文明意识。
3.探索美术课程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模式
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意识,对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教师要改变过去忽略生态文明教育等人文因素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中,应该让美术教学坚持美学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坚持美术创作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坚持在美学素养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能把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美术课程变成品德课与环保科。
正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要使学生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造型方面的观察力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愉快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