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捕手”麦克雷伦,“斗俄”前战绩彪悍
2016-07-20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林大荣
随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18日高调出炉《麦克雷伦报告》,俄罗斯体育界迎来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在这场由美国和加拿大主导的舆论战中,独立调查员麦克雷伦充当了领唱角色。麦克雷伦究竟是何方神圣,如何能有如此大的能量?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19日刊发名为《麦克雷伦报告背后的律师》的文章,揭开这位调查员的“神秘面纱”。文中称,加拿大人理查德·麦克雷伦头衔众多,不仅是加拿大西部大学的资深法学教授,更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长期担任法律顾问,尤其专注于体育诚信领域的分析调查。ESPN介绍说,目前承担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调查重任的麦克雷伦,在取证“俄罗斯的作弊行为”时,一直以“独立调查员”身份示人。
在英国《卫报》看来,麦克雷伦堪称国际体育界的“老江湖”,他有很多“镶金边的履历”证明自己的调查能力。例如在2007年,麦克雷伦与美国参议员乔治·米切尔发起独立调查,向外界证明美国棒球大联盟存在长达10年的滥服药物历史,当时曾令世人震惊。麦克雷伦还曾主导其他许多兴奋剂大案,揪出著名短跑运动员贾斯丁·盖特林和自行车选手弗洛伊德·兰蒂斯、泰勒·汉密尔顿涉嫌服药的秘密,被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视为忠实战友。在北美体育界,麦克雷伦有“麻烦制造者”的绰号,正因如此,这次国际反兴奋剂机构才看中他,将“俄罗斯禁药”这个烫手山芋交到麦克雷伦手里。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就与俄罗斯体坛较上了劲,包括莎娃在内的众多俄罗斯体育明星都被该机构查出“罪证”。与此同时,国际反兴奋剂机构也在“东京奥运贿选”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国际奥委会下设的一个独立部门,国际反兴奋剂机构于1999年在瑞士洛桑成立。2002年,该机构总部移至加拿大蒙特利尔。这也是加拿大近些年在反兴奋剂问题上表现活跃的背景之一。当然,加拿大的领头枪角色更大程度上源于“盟友”美国的鼓动。
为何在外媒笔下,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常与国际奥委会“成双成对”出现在报道中?事实上,前者是国际奥委会下属的一个独立机构。早年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经费都是由国际奥委会掏腰包支付,两者的血缘关系自不必说。目前,兜里差钱的国际奥委会负责提供一半的预算费用,另一半则让各国政府和其他单项体育组织埋单。
鉴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独特的工作性质,该部门不仅可以独立开展工作,还能在必要时承担国际奥委会的调查任务。通常情况下,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会将涉事运动员的情况通报到相关国家的奥委会及单项体育联合会,以便为后者做出惩罚决定提供证据支持。换句话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无权直接处罚选手。不过,如果他们对处罚结果“不够满意”,有权向国际体育仲裁法院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