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思考
2016-07-20刘斐
刘斐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思考
刘斐
近几年审计署组织开展的政策跟踪审计,在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赋予了审计保障职能作用,通过审计,县级审计部门揭示出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政府及各部门提出了几十条建议,有力推动了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更好的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不仅拓展了审计的领域,更提升了审计的职能,开启了县级审计工作的新篇章。
一、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
为切实加强审计工作,推动了项目实施、政策落地、资金到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这是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各级审计人员针对国家各项政策实施和执行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进行的审计。
审计对政策的监督,实质上就是实现了审计监督全覆盖,政策的目的就是为百姓服务,其基本落脚点为县级政府,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的政策跟踪审计对于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有着长远和重要的意义,作为县级审计机关,已把开展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持续进行跟踪审计,根据县域政策落实情况促进上级各项政策生根和不断完善,从而发挥政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这是符合现代政府审计实践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审计监督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审计的要求更多,职能定位的提高带来的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式、管理体制上一系列的变化,如何让县级审计机关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为主审计的思想中挣脱出来,克服政策跟踪审计思路不开拓、审计方式局限、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等困难。本人总结近几年县级审计局开展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心选取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重点
一是县级审计机关在确定政策跟踪审计项目时不可盲目跟风,必须要紧密围绕县级政府工作中心,科学确定政策执行跟踪审计项目,体现政策跟踪审计的连续性、及时性、政策性等要求,既要把握县市已经制定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还要关注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选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领导关心、民众关注的重大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如今年选择对简政放权政策、棚户区改造政策、养老服务业政策、社会救助政策、重大项目建设等政策进行重点审计,通过揭示民生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及效益等方面问题,审计从加强行政审计事项管理、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程序、规划调整社区改建工作以及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方面提出了多条审计建议,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政府向各部门单位印发《关于加强审计整改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具体的整改程序,强化整改责任追究和结果运用,进一步促进政策落实工作,审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将跟踪审计与日常审计相结合,统一调配全局力量。国家的重大政策措施覆盖面大,内容包括财税改革、产业调整、项目建设、简政放权、资金使用等方面,县级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更不可能做到全方位覆盖,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必须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充分整合各类审计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近几年审计局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调查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做到很好的结合,如以专项资金为审计对象的,安排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和审计专项调查项目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报告的内容,也增加了对政策措施落实的审计评价意见;年初将本级计划与上级计划及时衔接,最大限度的整合审计资源,节省审计成本。
(二)灵活变通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方式
国家政策的制定具有阶段性、灵活性和及时性,对于新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会及时反映,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县级政策跟踪审计也要根据政策执行的过程和环节,灵活运用各具特色的审计方法。
一是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不仅要查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更要查阅业务工作资料,有些还要延伸到政策波及的企业、项目以及个人,如棚户区改造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落实审计,必须要到现场了解,查看项目实际工作量;社会救助、精准扶贫等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审计,要通过采取多方走访,内查外调的方式了解真实情况,获取审计线索;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简政放权政策等政策的审计,我们更要注重对其审批程序的操作性进行核查,因此我们要对于不同的政策提出不同的审计方式,提升审计项目的性价比。
二是根据具体政策情况,确定事前摸底、事中督导、事后检验等方式。对时效性较强的政策,审计要及时跟进;对周期长的政策,审计要保持持续;跟踪审计的时限可以根据跟踪政策来确定不同的跟踪审计周期,对重大项目要多次连续跟踪审计,对于有些政策在短期内无法产生效果,或者刚刚开展的政策,如果还按部就班每季度一审,那只会耗费人力、物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采取一次性跟踪审计或不定期审计的方式。
三是审计机关要主动出击,提前介入跟踪审计,特别是在政策制定部门前期决策、专家论证阶段,审计就应该及时跟进,以便较早熟悉相关政策制定的背景以及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根据政策的制订过程、资金安排、管理使用等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只有及时跟进,才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各项工作在基层执行力度,发现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才能多方转化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成果,将问题能够及时提供给政策相关制定者,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切实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政策组织学习。县级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能力水平培训,既要有新知识、新法规、新政策的培训,又要有以干代训的技能培训,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县级审计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为确保打铁还需自身硬,还必须加强作风、廉政、党性等在内的思想素质教育等,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对政策跟踪审计过程的各环节都要作出详细规定,确保审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完备,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严把审计报告关口,对审计报告的编写要紧扣政策审计内容,形成有价值的审计报告,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可以不定期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日常业务进行指导,制定跟踪审计指南和质量评价体系,突出上级审计机关对县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作用。为实现持续的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可以加大数据采集力度,积极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新思路,将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到了政策跟踪审计,借助数据信息的公共资源,将资金运用数据与经济发展的数据相关联,利用数据集中分析功能,现场实施阶段的各审计组相互沟通、交流,发现疑点开展落实工作,更好的解决繁杂的审查难题。
(作者单位:乳山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