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芽芋提纯复壮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6-07-20林雪玉永泰县清凉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永泰350719
林雪玉(永泰县清凉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永泰 350719)
红芽芋提纯复壮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林雪玉
(永泰县清凉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永泰 3507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红芽芋的产量和品质,加速推进优化红芽芋规模生产,提高永泰县优质红芽芋生产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从当地红芽芋品种退化因素、品种复壮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出一套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红芽芋;提纯复壮;栽培技术;地膜覆盖
红芽芋是福建省永泰镇具有地方特色的芋类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红芽芋形如鹅卵、白肉红芽,株高100~120cm,叶片11~13张,叶心脏型,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叶片中心与叶柄处紫红色。叶柄初长时为紫色,后转为青绿色。叶脉放射状,二级叶脉近对生,叶柄绿色,近叶片处紫红色。子芋为长椭圆形,有褐色棕毛,芋芽粉红色,肉质根白色。子芋品质鲜嫩,粘滑爽口。
1 红芽芋品种退化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当地红芽芋品种种植退化,影响的因素有:
一是农民对红芽芋的需肥特性不够了解,田间管理比较粗放,排灌水不到位,造成红芽芋的种性变差。
二是当地农民对芋种的选择不合理。红芽芋属于早熟品种,子芋价格较高,农民单纯考虑子芋的经济效益,将大的、无病虫的子芋全部出售,将小子芋、甚至是病芋作为芋种,直接导致品种的退化。另一方面,提早采收,子芋营养成分尚未完全积累,采收时子芋较小,品质不佳,这类子芋留种,进一步导致品种的退化。三是红芽芋病毒病感染造成的品种退化。植株被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产生羽状、花叶、皱缩,叶脉和茎坏死等症状,植株受病毒感染后造成病毒在营养体内积累,用带毒的芋种进行播种直接导致了后代品种的退化。
2 红芽芋品种复壮技术
针对红芽芋品种退化的原因,在提纯复壮工作上主要完成以下几点:
一是种植地点选择在交通方便、温光条件好、土壤肥沃、水利设施较好的清凉镇岭下村,建立芋园面积0.7hm2。
二是做好田间管理。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减轻土传病菌和钝化土壤中的病毒。通过深沟高畦、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采取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减少子代品种退化并促进复壮。营养生长期以氮肥和磷肥为主,促进叶面积迅速扩大;生长期及时防治病毒传播媒介,如蚜虫等;结芋期增施钾肥,增加营养积累,增强植株的抗性,提高品质。实行统一管理,定期观察,小牌标示,及时去除病死株,标示矮小株等。
三是评估考察。2014年9月26日,永泰县种子管理站、经作站、农技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考察小组,对0.7hm2芋种园红芽芋进行现场考察评估,认为芋种园立地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技术规范,符合提纯复壮技术要求。
四是留取优良品种。9月27-28日收获芋种,选取健壮株进行开挖,要求轻挖、轻拿、轻放、轻装运,避免造成机械损伤。选用个大、无病虫害、无伤口、顶芽健壮、粉红的子芋,经晾干后堆放于阴凉处作为来年推广用种。
3 红芽芋不同播种时间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
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及地膜覆盖对红芽芋生长的影响。试验设两个因素,播种时间(A因素):A1:1月20日,A2:2月5日,A3:2月20日;地膜覆盖(B因素):B1:地膜覆盖,B2:无地膜覆盖。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畦宽1.6m(带沟),畦长12.5m,耕深20cm,双行种植,每小区定植84株。地膜覆盖要求地整平、压实,芋芽顶膜时及时用小刀破膜,破膜后用土将膜口封好,避免风吹裂。
3.1 地膜覆盖对子、孙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子、孙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见表1。B1比B2的单株子芋数增加1.5个,单株子芋产量提高78.3g,芋形指数低;B1比B2单株孙芋数增加0.5个,单株孙芋产量提高20g。B1比B2小区平均产量增产68.75%,增产显著。
表1 地膜覆盖对子、孙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2 地膜覆盖对母芋性状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母芋性状的影响见表2。B1与B2相比,B1母芋较大,单株母芋重量提高21.4g,但对母芋的性状影响不大。
表2 地膜覆盖对母芋性状的影响
3.3 不同播种时间对母芋性状的影响
不同播种时间对母芋性状的影响见表3,由于母芋的生长主要是先长根,提早播种促进红芽芋发棵,促进子芋的萌发与生长,因此不同处理对母芋本身的影响不大。
表3 不同播种时间对母芋性状的影响
3.4 不同播种时间对子、孙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时间对子、孙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见表4,A1与A2相比,单株子芋重量提高30g,孙芋重量提高2.5g,小区平均增产13.6%。
从季节看,大寒前后(A1)到立春前后(A2)播种产量差异不大,但是播种季节超过雨水(A3)产量差异较大。
表4 不同播种时间对子、孙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5 不同播种时间及地膜覆盖对红芽芋产量与性状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不同播种时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越早播种,B1增产越显著(见表5)。A1处理下,B1比B2子孙芋产量增加73.05%,而A2B1、A3B1处理区产量分别为27.2kg和24.8kg,分别比A2B2、A3B2处理增加70%和62.09%。因此,在早熟栽培中,要想获得高产,不仅要提早播种时间,促进芋根系生长萌发,还应结合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表5 不同播种时间及地膜覆盖对红芽芋产量与性状的影响
4 红芽芋施肥技术实验
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式对红芽芋生长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C:基肥施45%硫酸钾复合肥225kg/hm2;D:基肥施45%硫酸钾复合肥525kg/hm2;E:基肥施45%硫酸钾复合肥825kg/hm2;F:基肥施45%硫酸钾复合肥1125kg/hm2;G:基肥施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37.5t/hm2腐熟土杂肥;H:基肥施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37.5t/hm2腐熟土杂肥+生长中期施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
试验于1月23日播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畦宽1.6m(带沟),畦长12.5m,耕深20cm,采用地膜覆盖,双行畦种植,每小区定植84株。基肥单施化肥情况下,子、孙芋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F比处理C小区平均产量提高了50.81%,增产显著(见表6)。处理G与处理F产量相差无几。由于土杂肥属长效性肥料,能使土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肥力状态。试验结果还表明处理H红芽芋子、孙芋产量明显提高。但增加施肥量以及施肥方式对母芋性状及大小影响不明显(见表7)。
表6 不同施肥方式对红芽芋产量与性状的影响
表7 不同施肥方式对母芋性状的影响
4 红芽芋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4.1 播种日期
采用直播栽培,播种期一般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
4.2 芋种选择
选择上年采收的无病虫、顶芽健全、单重50g左右的子芋做芋种。播种前2~3d进行晒种,去除表面的叶蛸(毛)。
4.3 整地做畦
芋忌连作,要选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两年内未种过芋头,pH值5.5~7.5之间的沙质土壤,最好是水旱轮作栽培。播前要深耕、晒垡 、熟化土壤。将畦整成宽1.5m(带沟),沟深30cm的小高畦。结合整畦,施入腐熟土杂肥30~37.5t/hm2,同时施入45%三元复合肥450kg/hm2作基肥。
4.4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双行畦定植,株距30~35cm,定植4.2万株/hm2左右。田间挖穴后,将芋种横放于穴内,覆盖细土或腐熟堆肥,覆土厚度以种芽微露为准。畦面覆盖地膜,四周压紧,以防风吹裂。
4.5 施肥灌水,中耕培土
芋芽顶膜时,要及时用刀片划十字,芽完全露土后,要及时封口。芋长出3片真叶时,用75~150kg/hm2尿素加稀人粪尿追施提苗肥。5月中旬,芋进入旺盛生长时期,此时温度较高,可揭开畦两边地膜,进行一次中耕培土,结合中耕,追施45%三元复合肥750kg/hm2。6月中旬,追施45%三元复合肥300kg/hm2作为结芋肥。芋整个生育期既不耐旱、也不耐渍。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和结芋期需水量大,遇到干旱天气要在傍晚利用垄沟灌浅水慢浸湿,切忌中午灌水,以免造成土壤温度变化太大,造成生理失调,引起叶片枯焦。但若遇连续阴雨,应及时排水降渍。
4.6 抹芽
红芽芋分蘖性强,在生长过程中子芋容易长成植株出土,如果任其生长,不仅浪费子芋的营养,降低子芋产量,而且会使子芋形状变长,商品性下降,因此要及时抹芽。抹芽时用利刀割去子、孙芋的地上部分,并及时覆土。
4.7 病虫害防治
红芽芋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污斑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蚜虫、红蜘蛛等。应根据病虫情况及时防治。
4.8 及时采收
芋叶片发黄、根系枯萎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整株挖起,将子、孙芋与母芋分离,晾干表面水分,去除残须残叶,即可进行贮藏或销售。
[1] 郑建平.红芽芋的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0(7):31-32.
[2] 洪森荣,尹明华. 红芽芋驯化苗对盐胁迫的光合及生理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13(12):2499-2506.
[3] 谭泽永,张伙军,吴贵英.香芋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97.
[4] 陈学荣,吴薇,常亚芸,等.不同杀菌剂拌种对芋头炭疽病及疫病的控制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32-133.
[5] 江芹,廖华俊,董玲,等. 红芽芋的丛生芽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15(3):201-205.
[6] 骆辉,丁昌东,梁本运.安徽省山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322-323.
[7] 肖月土. 红芽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6(2):67-68.
S539
B
1003-4749(2016)06-0013-04
2016-05-03
林雪玉(1967-),女,福建永泰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