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二战史观的影响

2016-07-20许雅晗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德国日本

许雅晗

【摘要】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战后德日对战争性质及应承担责任上的认识,对审判、追查和对待战犯上的行为,对战后赔偿问题上的举措及编写二战历史教科书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德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对德日二战史观的影响。

【关键词】德国 日本 思想政治教育 二战史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1-03

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他们都蓄意挑起并发动二战、入侵他国,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世界文化及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同为战争发动者的德国和日本,在反思历史及对二战的态度问题上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分析德日二战史观差异之原因。

一、德日二战史观及其相应举措的差异

1.对战争性质及应承担责任上认识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挑起,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战后,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清算过去”、“永远不再由德国发动战争”,是德国战后政治术语中最常见的口号。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选择正视历史,用自己的诚意及实际行动赢得受害国及其人民的原谅。而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使德国和波兰的关系走上了正常化,也为勃兰特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更成为德国领导人反恭自省的象征性事件。

相较而言,日本对其侵略行为般抵赖,极力否认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历史,对被侵略国及其人民的感情造成了极大伤害。作为日本“头号战犯”的裕仁天皇,一直到死也没有对日本侵略过的受害国和人民表示谢罪之意。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右翼势力却极力狡辩,“南京事件的真相还不清楚”,“战争中杀人本来就不算杀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屠杀”改成“杀害”,屠杀的30万人改成“许多”。首相安倍在美国的演讲中称慰安妇受害者是“人身买卖”,公然掩盖与歪曲历史。日本地方政府甚至着手为二战时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公开宣传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日本一味美化其行径,愚弄民众,对其侵略行为毫无悔意,这样一个民族不仅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良知。

2.审判、追查和对待战犯上的差异

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对德日在侵略战争中的战犯进行了审判。这些审判是正义的审判、历史的审判,其审判结果不容挑战和否定。否则就是全面否定二战胜利成果,就是否定战后国际秩序。对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德国政坛高端官员至今未发表否定“纽伦堡审判”结果、为纳粹战犯开脱罪责的言论。为长期尊重和维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结果,德国制定了禁止为纳粹战犯和侵略战争翻案的法律,为纳粹战犯翻案最高可判刑10年。对于一些逍遥法外的纳粹战犯,德国政府长期坚持继续追查和惩罚。为适应长期追查和惩罚纳粹战犯的需要,德国于1979年修改刑法,废除追究纳粹罪行的时效限制,以便长期、持续追查和惩罚纳粹战犯。对逃往国外、拒绝承认法西斯罪责的纳粹战犯,德国至今仍坚持不予饶恕。

日本对于东京审判不仅在舆论上对其正义性说三到四,更为严重的是在行动上作出一系列否定东京审判结果的行动:1953年 8 月日本通过《对战争犯罪受刑者赦免的决议》,陆续释放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监禁、仍服刑的 13 名甲级战犯以及其他战犯。此后又给予东条英机等 7 名甲级战犯,以“公务死亡”的抚恤待遇,将东条英机等 7名甲级战犯牌位安置于靖国神社内,奉为日本的“靖国之神”“昭和殉国者”予以褒奖和纪念。还有一些释放、漏网的甲级战犯竟堂而皇之地进入政府部门担任要职。

3.对战后赔偿问题上的差异

由于战争所造成的本国劳动力短缺,德日从被侵略国绑架大量劳工,从事繁重、艰苦的苦力劳动。许多被奴役者被活活折磨致死,而那些幸存劳工要么疾病缠身、要么身心受到巨大摧残,他们在二战结束后向德日提出要求给予赔偿这种合情合理的要求。德国在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下,还制定了专门的赔偿法律,使战争赔偿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对待被奴役劳工的赔偿要求,日本却显得十分无赖。他们要么拒不赔偿,极力辩解否认,有时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不得已赔偿,数额也是特别小,而对待本国那些所谓的战争受害者,却给予巨额赔偿和抚恤。这种鲜明的反差体现出日本的不负责任、不正视历史、死不悔改,也难怪会引起各国人民的不满与愤怒。

4.编写二战历史教科书的差异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科书的编纂对民众的思维及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德国始终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历史,他们的教科书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对人民进行二战史教育并以史为鉴。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德国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纳粹历史的内容,学校教师必须对教材中有关纳粹专制的历史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并把大屠杀作为其中心内容。除此之外,德国还规定中学生有义务在社会科学见习课上,参观纳粹强制收容所等反映纳粹德国罪行的二战遗址,现地接受德国二战中犯下的法西斯罪行教育。学校还经常把依然在世的纳粹受害者及反纳粹活动专家请到学校,让他们向学生讲授自己亲身经历的纳粹分子罪行。

日本教科书中不仅否认战争的侵略性质,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还否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犯罪事实。他们否认、歪曲并恶意篡改历史,极力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径。他们把侵略我国华北建立伪满洲国,说成是日本为了给中国带来近现代化,促进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还片面强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将自己塑造为受害国的形象,却闭口不提事件起因,试图蒙蔽群众。

二、德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1.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的教育完全宗教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当于宗教教育,宣扬“平等博爱”的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等运动的兴起,德国宗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向世俗化转变。这些运动提倡理性、人道、自由、个人价值等世俗观念,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开始转向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道主义倾向。帝国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教育得到发展,魏玛共和国时期,学校开始注重公民教育和文化教育,把培养勤奋、认真、有社会道德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纳粹德国时期,各个学校都引进了种族教育和政治教化的内容,宣称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战后的德国深刻反省二战中纳粹教育的弊端,并看到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政府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学者编写教材,免费为学生提供书刊。二战后,德国几乎没有发生官方人士否认二战罪行的事件,这跟德国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开的。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以诚实、善良、尊严、责任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民主、平等、和平统一、法制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以二战为分界线。二战以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主义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它们宣扬日本的国土是神赐予的,而天皇是神的化身,其地位和权限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因为天皇立于法律之上,代表神的意志统治国家,因此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与此相呼应的还有武士道精神,强调对天皇的绝对效忠,可以随时为天皇献出生命。而人们要像武士那样忠君爱国,个人的一切思想、道德、行为及利益都必须服从于天皇和国家。

二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国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等新内容。虽然二战后宪法解除了天皇的实权,但其作为日本及国民精神的象征依然深受国民崇敬,享有尊贵的地位。日本的封建武士道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衍生了两个精神胎儿,一个是缺乏理性指导的军国主义,另一个是有理性指导的集团主义。这种日本式的集团主义把武士的“忠诚意识”升华为公民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因而日本人对自己所属的团体,如社会、公司等,更有责任感。

三、德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二战史观的影响

1.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二战史观的影响

文艺复兴以前,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的宗教价值观,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入人心,这就从源头否定了纳粹的残酷暴行及二战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文艺复兴之后关注点从神转向现实的人,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及价值。而纳粹分子极力宣扬的种族优秀论是与德国传统价值观相对立的。本身纳粹主义根基并不牢固,它只是利用了民众沮丧、愤怒的情绪,一旦民众恢复冷静便会意识到纳粹主义的非合理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严重地打击了纳粹分子。而二战以后德国进行了深刻反思,大力发展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教育理论,所以战后德国对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意识进行了大力清除与改造。而以诚实、善良、尊严、责任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使其能正视历史,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并愿不断反省、改过自新。以民主、平等、和平统一、法制为核心的政治教育更是让德国人珍惜现在的和平与民主,也对二战中纳粹的暴行与独裁发自内心地抵制。正是因为战前民主、平等、博爱等观念深入人心,战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成效,才使得德国能形成客观的二战史观,以发动二战为耻,并愿尽最大努力弥补自身错误。

2.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二战史观的影响

无论是战前的国家主义教育还是战后的集团主义教育,日本都强调对国家的绝对忠诚。日本发动二战,侵略其他国家并做出罄竹难书的恶行,这对国家形象是种巨大破坏,因此,绝大多数人是拒不承认这段黑历史的。再之,战后日本国内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潮,导致许多战后出生的日本人,对日本策划发动的二战历史及日军犯下的法西斯罪行知之甚少。战前日本向民众灌输皇国史观、天皇崇拜等思想,战后又对民众进行国体教育,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和维持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审判时,在美国的竭力庇护下,天皇竟然未被起诉送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接受审判。作为日本国家元首,对外代表日本、掌握日本军队统率权的日本天皇,应对日本策划发动的侵略战争承担战争首责。不审判、不追究天皇对策划发动二战的战争罪责,表面上是天皇不应承担战争罪责,实质间接意味着日本不应对策划发动的二战承担战争罪责。不难想象,一个不应对策划发动二战承担战争罪责的国家,怎能正确反省二战呢?另外,日本的神国观念根深蒂固。“神道教”被誉为日本的“国粹”,信奉“神道教”的人都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死亡并非终结,而是进化成了“神”,而且无论什么样的人,死后都能成为“神”,从而导致他们对对外侵略及其犯下的罪行熟视无睹,因为即使再大的罪恶,同样会变成人民心中的“神”,甚至民族英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到目前为止还参拜靖国神社而毫无悔意的原因之一。

我们反观德国和日本,前者以其诚恳的道歉和虔诚的行为感动了欧洲邻国,更赢得世界人民的原谅,依靠自己民族的真实、勤奋、勤俭和强大的责任感,重新回到世界大国行列,也为德国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日本继续执迷不悟,不仅给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使其自身得不到世界人民的信任,对其发展也具有不利影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两国历史观及当前的社会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景云. 《日德两国不向的二战史观述论》[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7.

[2]颜晓峰.《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N]. 光明日报,2005-08-14(2).

[3]《靖国神社中供奉的甲级战犯》[N].人民日报,2014-01-06(3).

[4]马海伟 朱克寒 赵宝云.《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5]田信彦.《为何要继续发声》[N].人民日报,2013-11-18(3)

[6]郭季.《安倍为日战犯“翻案”严重违反国际法》[N].解放军报,2014-01-09(3).

[7]李正堂.《为什么日本不认账一日本国战争赔偿备忘录》[M].北京: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

[8]张传杰.《日本政要否认战争责任存照》[J].外国问题研究,1995(3).

[9]村田信彦.<为何要继续发声>[N].人民日报,2013-11-18(3).

[10]马子茵.《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D]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11]张耀灿.《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朱晓琳.《德日二战历史教育比较研究》[D]山东:青岛科技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德国日本
探寻日本
“梦梦”“娇庆”德国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日本神社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