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脱媒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2016-07-20张孝君
张孝君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我国金融脱媒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张孝君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商业银行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调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策略选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106
1金融脱媒的概念
“金融脱媒”,顾名思义就是资金摆脱了传统的媒介,或者说资金游离到了传统的媒介之外的行为。传统的媒介就是指商业银行。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经济危机,整个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一片萧索之中,政府为了拯救泥足深陷的国内经济,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强力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其中重点是对金融进行有效的管制,因而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颁布了一系列的金融管制政策,这些政策按字母顺序排列,其中排到字母Q的政策我们通常称之为“Q条例”,Q条例的核心内容就是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储户存进的活期存款给予零利息的待遇,并且对储户存进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规定了存入上限。对于这一明显抑制居民存款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一开始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金本身具有“逐利性”,从而导致大量资金脱离商业银行这一传统的媒介,转投收益更高的一些新的金融投资产品,“金融脱媒”就这样诞生了。因而我们可以总结得出所谓“金融脱媒”就是指资金脱离传统的商业银行这一媒介,直接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进行自由配置的一种经济现象。
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现状分析
2.1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增长量低于存款总额增长量,存差逐年增大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我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居民个人及家庭收入都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总量也双双呈上升趋势,但相较于存款总额的增长量,我国贷款总额增长明显逊色,并且存差还在逐年不断增大。这说明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资金融通媒介作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可以通过2001—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图来分析,如下图所示。
2001—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增长图
2.2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所谓“存贷款比率”是指存款与贷款的比值,自2001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总体上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还有继续这一趋势的可能。由下表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增加速度比存款总额的增加速度要快,存贷比从2005年的69.92%下降到2015年的68.47%,说明商业银行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拓宽,不再只依赖于银行贷款,而是更多地去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
2005—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表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历年数据整理。
2.3商业银行优质客户不断流失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优质的企业在需要融资的时候,已经不再把商业银行作为首选,而是把眼光投向更加自由和快捷的资本市场。优质的大企业可以通过主板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相较于商业银行贷款具有方便、快捷、节省交易费用等诸多优点,因而商业银行的这一部分优质的大客户损失不少。对于一些业绩很好的中小企业,我国也推出了新的创业板市场,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这部分客户流失殆尽。
3应对策略
3.1细分市场,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是吸收客户存款作为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我国居民也一直有喜好储蓄的传统,因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一直都颇为充裕,可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以及我国央行不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导致把钱存在银行收益颇低,甚至出现实际利率是负利率的状况,因而导致居民存款资金不断流出商业银行这一传统的金融媒介去寻求更高的收益。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不断细分市场,分析客户人群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创新的金融产品。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和行业收入。
3.2积极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金融脱媒”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商业银行除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这一传统的功能之外,中间业务是其可以大展拳脚的空间,商业银行可以不断开发出诸如代收代付、咨询评估、专属理财等新的中间业务,同时注意培养和储备金融专门人才进行中间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也非常重要。
3.3积极转换客户结构
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资质优良的大企业客户和业绩良好的中小企业都转战资本市场,不再把商业银行作为融资首选,商业银行在这一大背景下要积极转换客户结构,紧紧掌握现有的客户资源,同时加强与证券公司等的合作,拓展诸如代理和辅导上市等新客户业务。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6.
[2]冷霜.“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07(2):48-52.
[3]卢盼盼,张长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3(1):29-33.
[4]李晓璇.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4(6):149-151.
[5]王修远.浅析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1):135-1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财政厅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行业信用风险特征研究——以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例”(项目编号:SK2015B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孝君(1984—),女,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与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