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行业标准2018年或出台
2016-07-20
在新能源汽车之后,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智能网联技术的普及将为汽车产品打开价值空间并让汽车的社会化更进一层。”
如今,伴随着智能互联科技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商业化的进程,外界对于自动驾驶的看法终于开始摆脱“纸上谈兵”的阶段。“预计到2030年在所有销售汽车中无人驾驶的比例可以高达15%,而半自动驾驶比例可以达到50%左右。”
虽然自动驾驶已经远远不止于概念化,一些关于自动驾驶的技术和科技成果部分也开始用到量产车型上,但是除却自动驾驶已经具备的市场条件与空间,国内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还亟待完善。
(关于自动驾驶)加强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已经在进行,基本上到2018年会形成比较完整的和相对完善的标准,届时满足国家更多标准装配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车辆也会出现。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1%左右的自动驾驶车辆——中国有30到50万台的车辆是完全自动驾驶的。
“沃尔沃确定会在五年之内,将无人驾驶汽车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沃尔沃汽车中国研发公司总裁沈峰透露。事实上,规划5年后量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并非仅有沃尔沃一家。无论沃尔沃借助的云服务实现智能驾驶功能,还是基于开放式移动云打造的BMW智能互联系统,抑或是通用提出的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出行方案等为汽车产业带来根本性变革的观点。自动驾驶领域正在成为主流车企之间比拼的新战场。
在自主品牌领域,自动驾驶也是企业的重点布局方向。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透露,长安汽车的智能化三级产品会在2018年左右实现量产,预计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将在2025年实现。同样有野心的也宣布计划将于五年内大规模生产自动驾驶车。而奇瑞和百度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芜湖秘密测试了好几个月了。“不提前布局,就意味着失去未来。”长安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危机感”不仅整车企业感受明显,作为行业基础的零部件企业更是早已经开始布局。6月6日,德国大陆集团在重庆新建研发中心,此研发中心将致力于开发汽车电子产品应用、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预计将于2018年年初投入使用。“中国市场将紧随全球汽车技术发展潮流,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在自动驾驶方面也将快速发展。”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汤恩表示。
虽然车企巨头和零部件企业间关于自动驾驶技术卡位之争已经提前上演,但是所有人的另一只眼睛都在盯着关于自动驾驶强制标准的出台——这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够进入商业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国内的标准比较少,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加强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到2018年基本会形成相对完善的标准,2018年之后更多装配ADAS的车辆也会出现。自动驾驶方面,可能到2025年左右会有1%左右的普及率,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有30到50万台的车辆是完全自动驾驶的。”谢飞透露的信息给了车企以及相关技术研发者们以希望。
事实上,早在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就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方面为汽车智能互联的标准制定留下了想像空间: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
而就现实层面而言,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都对自动驾驶汽车做了不同自动化程度的定义。其中,辅助驾驶的标准已经有十多项,部分标准的实施也推动了辅助驾驶设备在车上的装配率。按照规划,到2020年国外60%的车辆会把辅助驾驶系统作为标准的装置装在车上。目前,国内相关汽车协会也对自动驾驶的等级做了划分,但是中国目前在驾驶辅助系统方面的标准相对较少,据不完全统计,有两项相关标准已经完备待发,另外两项仍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
“我们在国家工信部的支持下,近期提出了16项围绕ADAS、通信和应用测试评价的标准。在国内实施这些标准需要建设规范的试验场,我们提出了相关试验场建设的原则。”对于2018年将完成的关于自动驾驶的相关国家标准,谢飞表示仍在研究和商讨的过程中。
而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作为未来车联网的重要趋势,除了在技术层面需要树立强制性的标准和规范外,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特别是对于无人驾驶技术而言。在观察人士看来,无人驾驶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有可能需要在固定的区域和路线内实现,但即使是这样也无法彻底避免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更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