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研究

2016-07-20葛广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葛广

摘要:作为两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公路交通和经济系统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进行适应型公路交通建设,确保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对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影响因素及适应性定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全面提升区域经济与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公路交通;影响因素

可直达、速度快、覆盖广、灵活性强等为公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发展公路交通,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步扩大,进一步提升了运输能力,使得公路交通在综合交通系统内占据的位置越加重要。2012年底,我国公路里程已达到423.75万公里,355.7亿人为客运完成量,318.8亿吨为货运完成量,在客货运总量中其分别占据的比例为93.5%、77.8%,18467.5亿人公里为旅客周转完成量,在总旅客周转量内其所占比例为55.3%,59534.9亿吨公里为货运周转完成量,在总货运周转量内其所占比例为34.3%。《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于2013年由交通运输部发布。规划进行40万公里国道、国家高速公路修建,4.7万亿元为预计投资额。由此可见,在大力发展公路交通的同时,还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保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影响因素

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存有相应内在规律,且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按照系统原理,可将其影响因素(图1)进行以下分析:

1.1外部影响因素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各类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都可独立完成客货运输任务,且对运输需求加以满足,但各类运输方式又与其它方式存有必然联系。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公路交通需适应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且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影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条件,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要求在建设、交通事业过程中必须对环保、资源加以重视,做好约束工作。

1.2内部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改变。交通运输能够对人、货物对空间位移要求生产活动加以满足,交通条件是否便利对区域区位优势提升极为有利,通过提升交通建设水平,能够吸引投资、加大开发区域资源与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改变产业结构也将直接影响交通运输需求规模、结构,能够持续满足多样化、高质量运输需求。

(二)改变公路建设规模。作为实现交通运输业服务能力提升的根本前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大小对经济适应性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于经济影响而言,公路交通投资建设规模主要表现在对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协调性的影响,其规模是否合理对能否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极为重要。

2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定量分析

作为事物、系统特性准确描述的指标,适应性大小可进行测度,对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分析,其实就是对公路交通经济适应度的计量。本文从四方面对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协调发展度

为达到公路交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选取协调度对公路交通、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适应度进行衡量与准确计算。首先应进行两者指标体系的建立,这是确定其是否具备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因公路交通和经济系统间存有极大关联性、复杂性,在选取评价指标过程中,一般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式。且分为2个环节构建指标体系,如下:

(一)综合法。格局相应标准对现存指标群实施聚类,达到体系化目的。如进一步对拟定指标归纳整理,实现条理化后即可完善指标体系。

(二)分析法。是指将度量对象目标进行多部分划分,且不断细化形成各级子系统、功能模块,直至各个部分都可通过实际统计指标进行表示。

本文公路交通和经济系统发展选取分析法进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经济阶段不同,其对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要求也不尽相同。为实现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需对建设质量、服务水平等和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加以重视,做好分析。在描述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关系时可选取多个指标,通过多指标评价方式对以上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进行评价时,应将不同评价对象内容、量纲统计指标进行相对评价值转化,如指标量化、归一化处理指标值与确定指标权重。

2.2潜在需求均衡度

潜在运输需求函数能够对现有经济发展状况的运输需求进行度量。基于此,也可通过潜在供给能力函数对现有公路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进行分析。但内在关联性往往存有两大系统之间,其主要以运输供给、需求关系为表现形式,微观上无法准确通过函数对以上系统间的供给、需求量进行准确描述。在文献内王庆云(2006)将经济系统作为一个空间位移或流通的“消费”系统,社会经济活动构造的交通运输需求生产函数能够对潜在交通运输需求进行充分反映。除此之外,也可通过产出运输服务生产系统表示公路交通系统,可通过DEA方式对两者供求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潜在供给指数能够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利用程度进行充分反映。利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人,可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进行经济效益产出。该评价过程内,需将公路交通系统指标参数投入,实际发生交通量为产出指标。

2.3资源利用效率

作为极为复杂的系统,公路交通系统内部协调性将对公路交通系统资源利用率起到直接影响作用。公路交通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需投入一定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且能够对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公路交通内部对交通配置资源利用率的量化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够对交通系统内部协调程度进行充分反映。评价公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就是定量分析公路交通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部门效率=生产要素投入/产出。为适应经济活动需求,需进行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投入,公路交通产出的服务才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一般评价公路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可选取Malmquist-DEA方式,其中公路交通系统投入资源为输入指标,公路交通系统产出为输出指标,按照指标选用规定,对数据可得性加以充分考虑,本文公路交通资源投入指标可选取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营运车辆数等,客货周转量等为产出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4环境友好指数

环境承载力对公路交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在综合运输系统内,公路交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最大,其中不仅会破坏自然资源,还会给道路应用人员带来安全威胁。环境友好指标评价需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思考。现阶段环境友好指数评价指标不多,在影响自然环境方面,可通过公路绿化率、汽车尾气达标率等进行分析,安全方面,可选取交通事故死亡率、交通安全反映与处理能力等为指标。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系统性分析,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是否合理与认识问题是否正确息息相关。作为社会生产的必然条件,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公路发展,确保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交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猜你喜欢

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西藏2020年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余元
大数据分析在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数读2016年公路交通发展统计公报
公路交通技术2015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