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发展变革研究
2016-07-19杜凯闫智高
杜凯+闫智高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从供给、研发、生产制造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和能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坚决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废止无效产品和服务,重新塑造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而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快速实现转型和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文章先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企业发展意义的概述,进而全面总结了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企业应如何实现发展、创新和变革。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变革;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147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与发展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增长连续多年低于各国GDP增长,国际分工作用减退,需求疲软,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贸易红利已经结束了,而地缘政治危机对区域甚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呈现多发性、尖锐性及难以预测性,企业的淘汰和更替将变得更为常见。而内部环境也不容乐观,一方面发展绝对水平不高和老龄社会过快来临之间的矛盾凸显,在经济发展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出现绝对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转型发展之间矛盾尖锐。[1]所以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可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和引领企业创新,从生产端、供给着手,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供给侧改革也意味着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和创新产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的拉开势必伴随着产能淘汰、结构升级、行业并购等,以促进产业的优化重组,让企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2 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
2.1 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增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企业已面临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市场竞争主体多样化。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仅有国内企业,还有外资企业;不仅数量剧增,而且类型繁多。其次,市场竞争空间更为扩大。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市场空间在持续扩大。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在商品同质化严重泛滥的境况下,企业往往打价格战,从而拓宽了市场竞争的空间。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最后,市场竞争更加无序,全国各地的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低水平过度竞争问题。同类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有的企业为能在低价位获得一定利润,便降低产品质量、偷工减料,甚至生产有毒有害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2.2 企业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表现在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比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其服务企业的行业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偏低,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突出。[2]如企业服务市场普遍存在服务商零散,尚未形成正规规模,服务个体小没有大型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够,对消费者的服务的方式仅仅滞留在代办代理型业务上,而没有服务的延伸,行业标准也难以统一。多数企业只注重售前服务,对于售后服务态度消极,导致消费者的体验性降低,企业对外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却大同小异,形成了服务的同质化,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企业毫无竞争力可言。总的来说,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服务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服务同质化等严重的问题。
2.3 供需不平衡,产销脱节
一方面表现为市场需求不足,中国自2007年以来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从需求侧观察,在内需中,2011年人口结构出现拐点,2012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2013年地产销量增速持续下行,工业化步入后期,投资增速持续下行。外需中,全球出口增速10年见顶回落,过去3年持续零增长,中国受其影响较大,而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趋势已不可避免。而另一方面供需错配。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2015年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元,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供需出现严重的失衡,在传统行业体现得更为明显,如钢铁、水泥、基建等行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3.1 适应市场竞争,选择适合的营销战略
坚持“集中”战略原则。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市场规律的营销战略。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既有劣势也有优势。其优势在于:善于应变,机动灵活;工作高效,结构简单;便于创新,技术专门等。因此,可集中经营一种产品,集中力量于一个市场;一是采用专门技术,使自己的资源相对集中,以取得局部市场的相对优势,取得在某个经营领域的相对优势;二是采取共生双赢的营销战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共享,整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把市场做大,从而实现共生双赢;三是采取联合竞争的营销战略。多家独立的企业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联盟,共同开拓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共同分享由于联合竞争带来的利益。
3.2 加快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企业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调整为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发展思想,应该摆脱过去以简单加工制造为主的生产方式,完成向产品设计与研发、服务与售后为主的高利润、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的生产方式的转型。[3]一方面,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服务为目标,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研发工作,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企业还应该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 企业利用科技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正在进行逐渐的转变,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消费的渠道越来越扁平化,消费越来越便捷,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使用使商品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化,因此,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正在朝个性化、多元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卖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方案的系统集成和商品的服务。企业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捕捉消费者的行为、消费、偏好数据,然后根据大数据分析找到需求和痛点,进行定制化的服务和创新,必须要由传统的以市场为导向转变成以需求为导向和以消费者为导向,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变化和趋势从而增加顾客对商品的忠诚度和依赖度,迎接新一轮的商业变革。
4 结 论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执行年,据保守估计供给侧改革将会影响经济的方方面面,促进至少10万亿元的市场再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变化也越来越趋于不确定性,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利转变成以消费者需求和服务为中心的市场定位,积极抓住市场潮流的变化,让不确定的市场变得确定,积极谋求科技发展和技术升级。
参考文献:
[1]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等.小趋势2015:读懂新常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郎咸平,王牧笛,王今.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