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双版纳的题材创作的体会

2016-07-19顾迎庆

中国民族美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傣家西双版纳纸本

文:顾迎庆

关于西双版纳的题材创作的体会

文:顾迎庆

顾迎庆

博士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画人物教研室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美国、德国、中国(包括港台地区)等国内外大展,并荣获多种奖项。代表作品有:《牧归图》《忆江南》《水乡七月图》《无语》《伊甸园》《杨开慧》《金风图》《忆江南》《岁月如歌》等。出版有《顾迎庆作品集》《苍穹之恋——顾迎庆的远古之梦(二)》《顾迎庆精品集——穿越尘封记忆》《顾迎庆重彩人物》《名家名画.顾迎庆重彩人物作品》《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中国画人物线描——顾迎庆著》《顾迎庆人物写生》等专辑。

九十年代初期,我走进西双版纳那块神奇的土地,灿烂的阳光和湿润的空气,孕育出各种茂盛茁壮的亚热带植物和各种色彩的花卉,甚至连鸟儿的羽毛也鲜艳得使人目眩,满目都是浓艳的色彩,傣族女子独具风格、色彩缤纷的装扮,裹围合体的短上衣与长长及地的筒裙,各种手工编织的花边缀饰其间,长发高高盘起,各种鲜花和头饰十分注目,使行走也有着歌舞般的韵律节奏,摇曳多姿。我眼前的色彩是动态的,是活的生命,它们感染着我,运筹画面的手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以色造型的探索是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描绘阳光下的题材作品,如《岁月如歌》《一个美丽的传说》《金凤图》等,色彩浓郁热烈,似乎不由自主地为强烈的视觉感所左右,用色变得甚为大胆,大块的红色,明亮的黄色,纯粹的墨绿……都毫不犹豫地被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画面中着装艳丽的傣家少女在树林间若隐若现,色彩的感觉由于版纳之行有新的触发,犹如枝丫上抽出的新芽,向更大的空间伸展开去。歌德曾这样说过:“每一个被正确地认识的新客体在我们自身之内打开了一个新的器官。”由视觉震撼到内在情感参与,感情色彩本质逐渐释放出来,又毫不犹豫地转移到画面上。描绘夜晚的作品,如《月亮河》《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则运用冲淡的绿色、蓝色和黄色等,显出月光下的沉静和闲适。这些作品都来自于直接的视觉体验,西方印象派绘画讲究空间层次、色调变化、逆光感等视觉因素而形成的表现技法被主动注入到画面中,使自然界瞬息变化所给予的自我视觉感受,以富有生机的明亮、浓郁的着色而自然流露在作品中。光与色注重在平面化的表现中体现色彩在自然环境中的反映色调,使光的感应效果与墨色的渲染、色彩的烘托、冷暖明暗色调等有机结合。人物的造型仍沿袭着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规律,人体的比例、结构,体现着主观性、概括性、程式化的特征,但因有大量速写的基础,吸取了西方画家深入表现人物的写实技法,为工笔人物造型可尽精微地表达优势服务。画面的构成更趋理性,人物的表情、体态、组合与高大茁壮、形态迴异的树木、热带植物相互穿插,把传统的平面化处理与夸张变形手法相融汇,画面运筹注重和谐统一。

浓艳褪去后又回归含蓄、协调、柔和的色彩传统。如果说最初几年我所创作的西双版纳题材的作品,由于强烈视觉冲击后的后摄效应,使画面体现鲜明和浓艳的视觉效果。随着时间和距离的阻隔,最初的感动、震撼已渐渐淡去,遥远的美丽,竟成就了繁忙、琐碎现实生活中一处诗意的向往,追忆中连阳光也不再灼烈。如《小溪的回忆》《伊甸园》系列、《绿阴有影》《随意春风歇》《走近橄榄坝》《阳光下的傣家女》等作品,沿着内心深处的向往去演绎理想的画面,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构图更显平和稳定,现代构成意识的注入更加明显,物象造型成为很自我的主观表达,女性的形体突出了线条的柔和、神态的安详,洗练得似人间仙子,那轮廓、形态尽管透着那片土地特有的神色,但更多注入了现代女性自信、张扬、舒展的气质。画面中运用对比色差分布,有的色彩使画面往前跳,有的色彩又有意往后推,通过色彩的视觉空间感,即色彩的透视,突出人物造型的主次,巧妙经营,使得作品中色彩既统一又相互衬托,把空白背景与丰富的设色关系区分开,希望达到明丽、现代又不失东方柔和、协调的韵味,浓艳褪去后的梦幻般的造型,色彩与肌理交织的视觉效果,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和企达的。西双版纳那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不经意中已然成为我心中的家园。多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西双版纳,舞台上是一批又一批更加年轻的傣家舞者,他们既遵循着民族的习俗,又像很多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活乐趣。

■ 岁月如歌 纸本水墨 210cm×200cm 2004年

■ 月亮河 纸本水墨 220cm×200cm 2002年

■ 随意春风歇 纸本水墨 200cm×180cm 2010年

运用到画面上的色,总是随自然界的变化、心境的变化和材料的变化,成为画家心中的意象之色,是画家通过对自然色“悟”的体验和抽象,不追求完全的逼真,而是内在的精神感应。尽管经过了西双版纳对于色彩造型的寻觅,有了许多的尝试与突破,但总体上还是遵循着传统的色彩理念。传统始终是创作的根基,吸收借鉴西方光与色的表达理念和方法,充实了画面的现代品格,体现出色彩的丰厚变化,也是创造画面更加绚丽和生动效果的综合实验。

■ 走近橄榄坝 纸本水墨 288cm×488cm 2010年

■ 阳光下的傣家女 纸本水墨 360cm×285cm 2013年

猜你喜欢

傣家西双版纳纸本
韩景燕作品集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傣家跟着流水走
王少桓
五树六花荫傣家
兰华生作品
小康路上新傣家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PINEAPPLE RICE
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