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视角下的香港经济发展研究
2016-07-19赵景艳
郭 将 赵景艳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香港经济发展研究
郭将赵景艳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香港是典型的小型开放式经济体,服务业所占比重在90%以上,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差距较大。为了验证香港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等地从经济总量、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由此得出香港制造业比重过小,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的结论。最后本文为促进香港制造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制造业
一、引言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正确的发展模式对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回顾香港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最初的转口港贸易时代发展为工业时代,又从工业时代成功转型为服务经济时代,这些以不同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成功地推动了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近期香港经济却呈现出不断放缓的趋势。首先从国内经济发展情况而言,在改革开放之前甚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可谓是一骑绝尘,尚无城市可望其项背。然而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香港对内地城市不仅没有绝对和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在经济总量上,先是在2009、2011年分别被上海、北京超过,而在2015年又被广州超过。由此可见,香港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是相对下降的。其次从抵御风险方面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等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但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的经济恢复速度却比香港快得多,说明香港对风险的抵御性变差。
香港成功转型为服务型经济体之后,第三产业不断得到扩张,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却不断萎缩。如今在香港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微乎其微,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下降,直至目前的3%左右,因而香港的主体产业几乎都是服务业。而与香港发展环境较为相似的新加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原有的制造业进行升级和改进,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使第二产业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由此可以推测出,香港制造业的比重过低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平衡是其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掀起了一股再工业化的浪潮,重新审视实体产业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作用,积极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回归,以期稳固经济发展的基础。香港虽然也曾尝试推动经济转型,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发展创新科技产业方面收效甚微。为说明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从经济总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等角度与香港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
二、各地区经济总量的对比分析
为了能够反映出各地区经济总量的近期变化趋势,故选取2005-201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此采用见GDP作为各地区经济总量的代理指标。见表1:
图1 各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表1 2005-2014年各地GDP变化表
注: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的2006-2015年统计年鉴(单位为亿元)
从经济总量来看,在2005年香港的经济总量要比其余三个城市的总量大得多,甚至相当于广州经济总量的三倍。但在2009年香港的经济总量被上海赶上,2010年新加坡经济总量超过香港,2012年又位于北京之后。这说明香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到,尽管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率波动较大,但是香港的增长率却一直较为落后。香港与新加坡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特别是在2008年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两者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新加坡的回升速度要快于香港。这一点可以从二者发展路径来分析:新加坡与香港无论发展历程还是所处环境都极为相似,在20世纪80年代都面临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本地发展的困境,并且亟需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香港直接将制造业搬往深圳,本地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服务经济,形成了典型的“前店后厂”的模式。此模式虽然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使香港二三产业的比重差距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失衡;而新加坡则直接进行原地升级,通过优惠的政策,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使第二产业的比重不会太少,从而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快速复苏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从上面图表分析来看,香港经济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趋势,这或许是因为香港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而其他地区仍在不断发展上升阶段,抑或是香港本身内部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本文接下来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差异。
三、产业结构分析
新加坡与香港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和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都较为相似,但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亟需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之时,香港相对于新加坡而言有着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因而不断地将第二产业向外转移,致使二者产业结构的发展路径逐渐不同。目前香港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约为3%,而新加坡依然在20%以上。鉴于国内若干城市的发展较为迅速,因此本节重点介绍国内几个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已经超过香港的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表2 北京、上海、广州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对比表
北京、上海、广州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都位于我国城市前列。从以上城市的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趋势表来看,这三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在不断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但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0%-35%之间。而香港的第二产业的比重却在不断地下降,到目前仅有3%左右。由此可以发现,第二产业比重过低是香港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香港是典型的小型开放式城市经济体系,更容易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而目前制造业过低的比重又减弱了其对各种风险的防御性。要增强自身的防御性,香港应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鉴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在抗御国际风浪和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因而香港有必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以促进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香港二三产业比例严重失调是制约其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发达的服务业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但一定比例的制造业的存在,能够促进经济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本文为如何发展香港制造业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以高科技产业为突破口,引领制造业向高端化回归
香港金融市场发达、地理条件优越、信息流通便捷,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总部或研发机构移入香港,推动科研开放与市场应用相结合,提高高科技产业的创新进度和成果转化率,以此来建设并吸引更多的高科技公司的流入。同时“香港制造”仍是安全及可靠产品的认可品牌,因而可以将该品牌与先进科技相结合,为香港创造有利的制造业发展前景。
2.在保持高度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前提下,政府应为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供政策支持
香港长期实行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并不意味着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完全不作为,被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的市场失灵理论,为政府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政府应当在促进高科技公司发展方面加大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为其创造适合生长的沃土,推动香港的“再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到高技术的专业人才是促进创新产业的最核心条件,因而政府不仅要注重培养这方面人才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而且还要在人力资本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海外各行业的专才方面下功夫,以实现企业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彦邦.香港产业结构第三次转型:构建“1+ 3”产业体系[J].港澳研究,2015(04):38-46.
[2]陈雄超.香港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大支柱产业[J].当代港澳研究,2013(02):35-45+128.
[3]张玉阁,郭万达.香港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港澳研究,2013(01):37-45+94-95.
[4]伍虹儒.香港制造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32-34.
[5]赵佳莹.香港制造业的转型历程及其经验[J].企业经济,2008(04):131-133.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10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