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构建

2016-07-19宋立平马海洋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训需求新生代农民工模型

宋立平,马海洋

(1.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中医学院 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基于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构建

宋立平1,马海洋2

(1.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00)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事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和生活的稳定和提升,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为视角,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并提出具体运行策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培训组织;模型

《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1]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训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和发展问题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旨在呈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内容或因素,优化培训组织过程。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为视角构建培训组织模型,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回归本位。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组织培训应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展开,首要环节是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对培训需求的把握是培训本位的回归。其二,发展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实施新生代农民工满意的培训,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热情,也是培训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三,人文关怀。作为弱势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地位,但是他们为时代进步、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培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彰显人文关怀。

一、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

近年来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的研究成果颇丰,综合来看,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层面。

(一)培训时间

新生代农民工经济基础薄弱,难以脱产学习,多以在职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培训。相关调查表明,仅有34.9%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其余的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甚至2.6%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除此之外,73.7%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双休或每周仅休息一天。[2]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繁忙,他们的培训时间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一,用时少。新生代农民工多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难以达到《劳动法》所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的时间要求,其工作时间长、业余时间短,真正可以用来参与培训的“自由时间”更少。因此,用时少是他们参与培训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其二,用时灵活。新生代农民工复杂的工作种类决定他们的业余时间难以统一和固定,加班、值班、倒班现象等时常发生,固定的培训时间基本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其三,用时节约。新生代农民工精力有限,长时间辛苦的工作使他们较为劳累,他们倾向于尽可能地节约培训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生活。因而,培训时间安排上的无意义浪费是他们不愿接受的。

(二)培训地点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培训地点的需求主要考虑便捷性和亲切感两方面。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日常工作较为辛苦,业余时间少,他们不愿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培训路途上,加上他们日常出行多乘公车或地铁,代步工具多为单车或电车,较远地点的交通周转更为费时费力。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培训时,培训地点的便捷性是重要考量条件,他们更希望在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就近参与培训,从而有效减少距离成本。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较低,对城市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面对不熟悉的地域环境,往往容易产生不自觉的心理防御,引发轻微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距离新生代农民工日常活动区域较近的地点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适应,使他们感到轻松和愉悦,因此,培训地点的亲切感也是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培训地点时的考虑因素。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开展的单位内培训因其针对性强、便利且对日常工作影响较小等,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广泛欢迎。培训地点的便捷性和亲切感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地点需求的同时,也能为他们节约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营造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

(三)培训费用

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到自身素质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参与培训、提升自我表现出较强的愿望,也愿意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培训支付一定费用。然而,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压力大等问题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支付能力,过高的培训费用使他们难以承受,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费用较低或免费的培训项目。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可接受的培训费用为500元以内,而部分培训机构过千的培训费用,往往令他们望而却步。对部分收入在1 000元到2 0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过高的培训费用更令他们难以承担。[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首先应满足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多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作用。新生代农民工面对过高的培训费用,培训的意义往往难以激发他们的培训欲望。即使有能力承担培训费用时,他们也希望尽量减少因培训费用过高带来的经济负担。

(四)培训内容

新生代农民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极易萌生危机意识,从而激发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愿望。由此,他们在职业上积极拓宽发展路径、在生活上迫切需要提升生活质量、在心理上需要谋求稳定,拉近与城市的距离。只有培训内容契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才能保证培训顺利开展。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时间、资金匮乏的状态下参与培训,必然选择能够满足当下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将所学内容付诸应用,改变当前的生存状态。因此,与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且高效的培训内容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2.8%。[4]文化基础薄弱导致他们对纯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在学习理论性过强的知识时容易产生疲倦感和厌烦感,从而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通俗化、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知识,或具有操作性的实践知识。

(五)培训效果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动机具有功利性特征。他们参与培训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所以希望可以享受高效的培训,获得更加显著的培训效果。功利性较强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培训完成后,更加注重培训的显性效果。例如,是否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是否可以提升工资水平,是否可以提供健全的职业保障服务等。具体而言,在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基础之上,那些提供资格证书、就业保障服务或培训后追踪服务的项目,更受新生代农民工青睐,无针对性、无相应保障服务的培训往往容易消磨新生代农民工再次参加培训的意愿。新生代农民工所需求的培训并非只包含单纯的授课,而是集培训前的个人需求分析和规划、培训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和培训后的相应保障措施为一体的系统性培训。他们注重的并非培训的过程,而是培训的效果,正如相关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时常会提出“希望培训后,能帮忙介绍工作,要不培训完还找不着工作那钱不就白花了”,“学个东西就应该有个证什么的,到以后找工作时可以用得着”。[5]

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构建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映射出他们所属群体的显著特征,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笔者以此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由五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又包含两项因素(见图1)。

图1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

(一)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主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时间安排,即时间的灵活和节约。时间的灵活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时间设置要相对灵活,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与学习、休闲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满足他们对培训时间设置更为灵活和节约的意愿。时间的灵活应以“灵活、人性”为原则,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业余时间少且不固定等特征,为他们提供时间上的便利。时间的节约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时间要合理、不浪费。即重点考虑每次课是否注重效率,是否将新生代农民工难得的业余时间全部侵占;整期的培训时间是否合理,频率是否适当,是否能够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的专注程度以及知识间的衔接等。时间的灵活与节约体现了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时间“动、静”两种状态的处理,灵活的时间设置需要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情况为参考;时间的节约则要考虑培训地点距离、培训效率等因素。

(二)地点维度

为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距离成本,进一步拉近心理距离,增强其参与培训的意愿,培训地点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便捷性和亲切感两项因素。培训地点的便捷性主要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空间上的距离适当且交通便利。培训地点安排在新生代农民工所居住的社区和所工作的单位内或附近,增加便捷性。培训地点的亲切感指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地点心理上的认同感和舒适感,即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培训地点是适合开展培训的场所,并且对自身而言较为熟悉和亲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地点的便捷性和亲切感往往可以被兼顾。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存在一定心理距离,他们感到较为亲切的场所往往也是日常活动范围内或附近的场所。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地点亲切感的产生,除距离因素外,也有赖于培训地点的周围环境、内部结构、室内装潢等环境条件,安静清幽、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环境更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倍感喜悦和亲切,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三)资金维度

资金主要包括持续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所需的费用,也包含进一步完善、优化培训的拓展费用。资金是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物质保障和动力,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参照,培训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即直接资金来源和间接资金来源。直接资金来源指通过对参与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取费用而获得的资金支持,如学费、书费、杂费等。间接资金来源指除收取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费用外的资金支持,如来自政府、企业等的资金等。相比而言,间接资金来源能够有效降低甚至免除新生代农民工缴纳的培训费用,更容易受到他们的欢迎,且资金渠道的拓展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效益的增长和持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除日常的培训开销外,也应有部分额外收入,以达到激励效果。

(四)效率维度

效率维度关注的是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花费更少时间、损耗更少精力而获取更多、更牢固的知识和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效率的实现重点考虑两项因素,即培训课程和教学方式。课程开发是否以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目的为导向;课程内容是否简洁易懂,切合教学目标;课程形式是否生动合理,能够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兴趣;课程安排是否合理、高效等,这些都是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新生代农民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怎样的原则作为指导,采取怎样的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应是重点考虑的问题。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是教学方式高效的前提,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更是实现课程高效性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五)保障维度

保障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为提升培训效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持续发展而实施的系统性保障措施。保障分为短期性保障和长期性保障。短期性保障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完成前或完成后较短时期内所能提供的职业发展保障措施,例如培训咨询、就业服务、资格证书服务等。长期性保障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完成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提供的职业发展保障服务,例如长期的信息共享、问题咨询、职业动态推送服务等。系统性保障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使培训更系统、全面,增强培训效果。短期性保障可以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愿望,而长期性保障不仅可以扩大培训机构的市场影响,而且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三、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运行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组织模型由五个维度、十个模块组成,在运行中应兼顾整体性与合理性,采取灵活、科学的策略。

(一)办学地点灵活化

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在工作单位或居住地附近参与培训,然而,传统模式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办学主体往往以本机构所在地为中心,将其他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吸收到机构所在地进行统一培训。从空间广度来看,此种办学形式具有较大局限性,将办学地点封闭于某一特定地域,无异于画地为牢。办学地点的灵活化旨在创建活动型“教室”,打破培训“教室”地域上的限制,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办学,灵活设置办学地点,以培训机构为辐射中心,使办学地点“走出去”,扩展到新生代农民工“身边”,最大限度满足他们对培训地点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办学地点灵活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信息管理。通过网络管理系统,登记学员基本信息,整理和统计他们希望的培训地点区域和所选课程,以作后续统一安排。同时,方便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信息、报名、缴费、选课等,减少他们实地办理的路程奔波。二是组织统一管理。分散的办学地点容易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办学主体的规范性产生质疑,同时管理不慎也容易增加培训经费。因此,在管理上应以固定的培训机构总部为中心,采取辐射状的管理形式,对各办学地点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借用或租赁等形式,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学校、企业、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使它们成为教学场所。

(二)培训资金多元化

若使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顺利开展,需要充足的培训资金作为保障。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秉承“培训谁谁缴费”的理念,培训资金主要来源于新生代农民工。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资本较为匮乏,过高的费用更会使他们打消参与培训的念头。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拓宽培训资金筹措渠道,实现培训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资金筹措应面向社会,重新定位,吸收社会资金,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体可考虑以下筹措渠道。一是政府资金。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先后制定《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并在全国付诸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应关注政策动向,申请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或领取政府培训补贴。二是企业资金。企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多数企业缺乏开展培训的能力,有能力的企业又往往不愿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耗费过多精力。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作为专业组织,可利用自身资源,承接企业培训任务,以获得资金支持。三是社会公益资金。积极申请社会公益机构培训项目,利用社会公益资金,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实现培训预定目标。除此之外,具体实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树立社会服务理念。培训机构应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念,防止单纯以利益为中心。二是强化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意识。资金渠道来源的转变并不代表培训服务主体的转变,在培训过程中,仍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强化服务意识。三是适当收取培训费用。完全免费的培训易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轻视心理,应依据情况,适当收取费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习方式创新化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学习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通常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实物模拟操作等。虽然传统的学习方式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了解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首先,课堂信息量过大,甚至照本宣科,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乏味感倍增,难以对知识深入了解。其次,忽视课下学习,缺乏预习和复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课上习得的知识难以巩固。再次,学习时间的规划和利用较为狭隘,忽视新生代农民工利用零散时间和工作时间学习。学习方式创新化旨在充分利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时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片段学习。充分利用新生代农民工的碎片时间,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方式,强化他们对知识的预习和复习。二是开展工作场所学习。将教学引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三是开展网络学习。定时在网上发布学习资料,开展网上讨论、答疑。四是面授课与现场视频课相结合。通过录课,开展同内容多时间段的选课,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学习时间的要求。学习方式创新化仍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完善学习指导程序。无论采取何种辅助性学习方式,教师都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学习指导,安排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检查完成状况,调整学习进度。二是遵循课程设置要求。课堂教授与创新性学习方式的配合应依据课程要求,注重知识和学习过程的系统性,防止学习的碎片化或无序化。三是妥善安排学习重点。课下学习注重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巩固,课上学习注重对知识的深度讲解和答疑,以提升培训效率。

(四)保障体系健全化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不应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应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健全保障体系,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具体而言,健全保障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发展愿景,了解他们当下所处的客观情境和未来计划,共同进行系统、明晰、合理的规划,以确定培训内容和步骤,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二是健全学习反馈体系。新生代农民工个体间的文化水平、学习习惯、经验构成等存在差异,在培训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内容设置等应及时依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健全学习反馈体系有助于保障培训教学环节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学针对性,真正实现因需求施教、因特征施教、因经验施教。三是完善就业服务。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合作,以社会需求为依托,共享就业信息,以培训质量促就业,尽可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可靠、健全的就业保障服务。四是开展证书式培训。注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评估体系建设,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与职业证书获得相结合,提升培训效果和竞争力,使培训与劳动预备制度、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联。五是健全追踪保障服务。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动态,重视培训后的追踪服务,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协调解决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4]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2014-05-12.

[2]郑洁.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28-29.

[3][5]刘芷廷.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与社会政策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省Y市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4:24,25.

[6]刘奉越,孙文杰.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职教论坛, 2015(12):43-47.

[7]朱静然,邹宏美,王丛漫.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美国大学“共治”之挑战与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62-66.

(责任编辑:刘奉越)

The Construction of New-age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Organization Model Based on Training Needs

Song Li-ping,Ma Hai-yang

Abstract:The new-age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related to the new-age migrant workers st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career,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new-age migrant workers living and development issues. How to organize new-age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organization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new-ag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new-age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needs perspective, building new-age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organization model, and putting forward specific operational strategies.

Key words:new-age migrant worker; training needs; training organiz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6) 02-0061-05

doi:10.13983/j.cnki.jaechu.2016.02.013

收稿日期:2016-05-2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保定市社科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策略研究”(编号:201504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立平(1965-),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培训需求新生代农民工模型
一半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参与酒店培训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