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师信道”的教育意义及操作途径

2016-07-19万红陈健芷

学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信道动机情感

万红,陈健芷

(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亲师信道”的教育意义及操作途径

万红,陈健芷

(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亲师信道”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教育途径方面。文章在此基础上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四个角度探讨了其对学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教育意义,以期更好地将“亲师信道”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心理状态;教育意义

一、“亲师信道”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认知的影响

学生的认知过程由主客体共同作用决定,在“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中,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因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由二者共同作用的。一旦主客体的认知达到了统一,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认同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相信教师所说的话,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人类的情感是由主客体共同作用的,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时,就会让人产生高兴、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相反,如果客观事物无法或者难以满足个人需求时,就会让人引起厌倦、苦恼等消极否定的情感,这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积极的情感对学习行为具有强化、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那么,如果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能够“亲师”,就说明教师对于他而言能促使他产生积极的情感,可以称这种情感为积极的学业情绪。

(三)“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动机的影响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由内外部动机共同作用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来维持,而外部动机则更多的需要教师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部动机可以自己主观进行控制,并为之付出意志努力,而外部动机就需要依靠教师来间接获得。因此,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就一定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只有这样,内外部动机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四)“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人的行为不仅与个体的身心状态有关,而且还与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在因素是根本,外在因素是条件,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生也同样如此,既受自身的内在因素影响,同样也受外在学习环境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亲师”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乐学、爱学,在学习氛围这一外在因素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亲师信道”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一)运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打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研究发现,有些学生之所以“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具有“情感障碍”。所谓的“情感障碍”是指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生活本身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各科学习均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学习某门学科或某门任课教师的恐惧感。因此,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接触、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中架起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能够克服情感障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而爱教师、爱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亲师信道”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当今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发散思维的培养则是实现创新的必要途径。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如果学生惧怕教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局限于标准答案之上,不敢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他们害怕说的不对会被教师批评,与其这样,还不如循规蹈矩来避免责备。相反,如若学生喜爱教师、亲近教师,则会敢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这对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极其有利的,从而也有助于更好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三)“亲师信道”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古有“爱屋及乌”之说,因此,要想让学生爱学习,首先应该让学生爱上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因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器。

三、“亲师信道”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

1.尊重、理解学生。尊重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就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之中,多了解他们,多接触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多换位思考。同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真真切切的关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2.要爱每一个学生。一方面,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在爱他们,看到其优点的同时注意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其改善,而不是无限地放大其优点,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晕轮效应”,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应该仅用成绩来衡量他们,认为他们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同样也不好,由此他们就成为了所谓的“差生”,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贴标签”。其实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共存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该多一些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也感受到教师的爱。

(二)学生信其师,师必须有道可信

1.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思想道德修养,甚至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成为一种固有的模式而被学生模仿。因此,教师必须要扮演好“榜样”的角色,让学生能够被其人格魅力所感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2.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也就是所说的“真才实学”。所谓的“才”是才能,“学”是学问,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明晰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可见,一名教师真正拥有的“道”才是真正能够打动学生并让学生钦佩的。然而,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夯实的知识结构还是不够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把媒体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等,也就是所谓的要有“长流水”。

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达到“信其道”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能够“亲师”,从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做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导学生,最终达到使学生“信其道”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1]张伟.亲其师信其道——班级导师功能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5(1).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Educ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Teacher Belief”

WAN Hong,CHEN Jian-zhi
(Songbei District,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150025,China)

“Teacher belief”is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dea in our country.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way of th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On the basis of four perspectives(cognition,emotion,motive and behavior),the article discusses its influence on students,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its education,in order to channel the education philosophy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sychological states;education significance

G44

A

1673-9132(2016)13-0256-243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101

[责任编辑张敬亚]

万红(1992-),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信道动机情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技术
一种改进的基于DFT-MMSE的信道估计方法
一种改进的基于DFT-MMSE的信道估计方法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