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读真情
——课外阅读方法略谈
2016-07-19柳亮亮
柳亮亮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甘肃庄浪744699)
于细微处读真情
——课外阅读方法略谈
柳亮亮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甘肃庄浪744699)
学习语文有多种途径,教科书只是其中一种。由于课时和篇幅的局限,教科书编选的内容和数量有限,不免会有种种缺憾。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感的养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语文素养的提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感的养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难以完成的。而要想通过阅读丰富多样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则更应该进行广泛而富有个性的阅读。就如同哈维兰所说:“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这就需要我们把眼光由课内转向课外,扩大阅读视野,增加知识积累。然而,好多家长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只重视数量,却忽略了质量。很多学生读了一本好书之后印象不深,隔一段时间便全然忘却或模模糊糊。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也应重视细节。学生如能学会细嚼慢咽,于细微处读真情,定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注重炼字之妙
戴望舒在《雨巷》中运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含蓄地暗示出自己迷惘伤感而又有所期待的情怀,读来朦胧但不晦涩。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诗歌开头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结尾却说“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仅一字之差,效果却大不一样。“逢”是实,是对理想人生的坚定追寻;“飘”是虚,是理想难以实现,前途渺茫的真实再现,而这前后之间的反差,便是作者不满、失望和痛苦情绪的写照。若不细读,何来此感?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如《荆轲刺秦王》中“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这“笑”和“箕踞”,表现出的却是荆轲的视死如归和对秦王的轻慢傲视,我们由此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又如,《王几何》中王老师“挤”进门来,简单一挤,每每令人忍俊不禁,眼前仿佛有一位矮而胖的老师,正要进门,却又担心门的宽度不够,那该是何体型?学生若能会心一笑之后将这种写法用在自己的作文之中,那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还愁什么呢?
二、善抓细节描写
《荷花淀》中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个天天编席子的人,如果不分心,又怎会“划破了手”?细细一读,不禁要问:真划破了吗?既然没破,又为什么要“放在嘴里吮一下”?再去细读,水生嫂的微妙心理便跃然纸上:她担心丈夫的安危又不想让丈夫知道。她既想支持丈夫打鬼子,又充满了焦虑和不安。而这一切的痛苦,作为深明大义的女人,她只能藏在心底。细读之后,我们不由得要佩服作者的匠心独具和巧妙构思。再如,史铁生先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道:“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简单一“挡”,背后隐藏的却是当母亲的爱与苦!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而触景伤情,甚至产生绝望的心情,更希望我能正视现实,而不是逃避。而那时的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做儿子的又怎能体会?当学生在阅读中能体会到母亲的伟大和儿子的愧疚时,阅读的效果自然也就达到了。依样画葫芦也好,慢慢寻找也罢,他们如能在阅读文章中找到好多细节加以分析,阅读带给他们的,就真正成为了一种享受。
三、知新亦需温故
课外阅读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也需要联系旧知识。例如,学生读完《雨巷》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以作业的形式让他们结合《雨巷》文章后面的几首有关丁香的诗文自己寻找原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学生读得一多,自然就会发现:在中国文人心目中,丁香是美丽、高洁、柔弱、愁怨的化身,而作者也正是沿用了这一意象。《雨巷》中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文学形象——她既有丁香的美丽和高洁,又有丁香的忧愁与哀怨。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获得了新的知识。再如,读《诫子书》,我们便会想起“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甫吟”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学生读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时,自然会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李白的《月下独酌》,温故而知新,何乐而不为?
课外阅读是积累与浸润,也是内省与自察。在细节阅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思路与方法,还能找到思想与灵光。虚心阅读,除了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元素,从而让我们的心灵澄澈清明,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广阔丰富,让我们的人格变得厚重有力。
静下心来,捧卷细读,让每一篇文章在我们的点滴阅读中一点点酝酿,一点点发酵,慢慢浸润心灵,继而底气十足,最后化为内在的素质和修养。我们便会明白:阅读,是每个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1]胡家馈.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4):63-65.
[2]刘杰.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途径[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09(24):44-45.
[3]张军和.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珠江教育论坛,2010(3):15-16.
[4]王小林.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64.
Discussion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ethods
LIU Liang-liang
(Zhuanglang No.3 Middle School,Pingliang Zhuang lang,744699,China)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learn Chinese language,and textbook teaching is just one of them.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class time and space,the edited content and quantity of textbooks are limited,and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evitably.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ncludes the learn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sense,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d without a certain amount of reading.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ading teaching,and help students get a better development.
Chinese;extracurricular reading;methods
G63
A
1673-9132(2016)13-0256-209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71
[责任编辑张翼翔]
柳亮亮(1983-),男,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导主任,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