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

2016-07-19李阳

学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初高中教科书课程内容

李阳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三中,黑龙江伊春153000)

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

李阳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三中,黑龙江伊春153000)

新的课程改革在诸多方面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热点问题,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即是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解决方式:完善初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加强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改善考试体系的衔接;提高对初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解决方式

一、完善初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目前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权威依据。其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思路提出了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然而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具体提出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学做铺垫,来完成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无衔接的初高中历史教学只是片面的历史教学,因此,笔者对以后的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编制螺旋式的历史课程。螺旋式,“亦称圆周式,是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①即将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和高中两个历史教学阶段循环编排,即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中会再次出现,而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可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中找到。在此,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必须包括中外历史内容,范围不可局限于中国史或是世界史的某一部分;二是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循环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不断加深历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保证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中以“点”的方式呈现,高中的历史教学通过对“点”的深化,拓展成“面”,进一步展开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

其次,安排合理的历史课时。比如在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课时及开课时间有明确的规定,确保历史课程按正常授课程序进行,避免初高中以会考和结业考试的时间来随意安排历史课时,导致与高中历史教学课程衔接的欠缺。

二、加强教科书内容的衔接

历史教科书是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改编教科书可以促使初高中历史教学形成有效的衔接。

第一,在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不变的情况下,将高中历史教科书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内容上以初中史实为基础,扩充具有思辨性的历史知识,同时要做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要对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深化和拓展,不能让同深度的历史知识做循环重复。

第二,在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体例不变的情况下,将高中历史教科书具体内容做有序调整,每一个模块在专题不变的情况下突出时间脉络,并以此为借鉴编排初中历史教科书,即将中外历史的时间线索通过教科书呈现给初中生。

三、改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

目前学生学业评价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中占主导,这就使学生和教师把成绩放在了历史教学目的的首要位置,导致将历史教学局限于初中和高中各自的历史教学,割断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这从反面也就使得改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丰富学业评价体系。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皆有各自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有如下建议,“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调查、考试”,可见学业评价的体系不是单单的纸笔测试,只要将除考试之外的历史学业评价的方式真正应用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即可降低教师和学生对考试成绩的盲目追捧。

其次,改善考试体制。目前考试体制的利弊在历次教育改革探讨中都是众矢之的,也是历史教育改革中极难攻破的“堡垒”。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目前的考试体制,我们应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其进一步完善。

四、提高初高中学生历史兴趣的衔接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将初高中历史学习作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初高中历史教学欠缺衔接的问题。

首先,丰富学校教育。从大的方向上看,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大环境产生兴趣,则学习历史也不再是一种负担。在学校教育占主导的学习环境中,教育的模式化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的情绪。如果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大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有利于缓解学习带给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其次,改进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校的引领下将历史带出课堂,走向社会,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社会就是一部发展着的活历史,不论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学生在现实中探寻历史根源,都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因为兴趣的存在,学生很容易将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历史学习衔接起来。

再次,完善教科书。通过在教材中插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设置有趣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鲜活性;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历史教材中,让学生看到历史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注释:

①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M].1999:126.

[1]赵亚夫,齐健.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郑林,侯桂红,吴波,刘玉群,张逸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实施现状调研报告[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3):1-9.

[7]邵兰琴.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75-77.

[8]于春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意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4):24-26.

[9]叶小兵.简述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35-38.

[10]卢立丽.课标与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基础教育,2013(1): 170-171.

Ways to Complete the History Teaching Linkage in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s

LI Yang
(Youhao No.3 High School,Yichun Heilongjiang,153000,China)

Newcurriculum reform receives encouraging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also some worrying problems,and the shortage of linkage in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is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The article carries out detailed analysis on this question,and proposes solutions:improving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strengthening the textbook content cohesion;improving the exam system linkage;improvinghistorylearninginterests ofhigh school students.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historyteaching;shortage oflinkage;ways ofresolution

G63

A

1673-9132(2016)13-0256-160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44

[责任编辑张敬亚]

李阳(1989-),女,硕士,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历史教学法。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从实践教学角度探究师范类历史专业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G113)。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教科书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也谈初高中衔接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