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精神撑起我的人生
2016-07-19刘世丽李文艳李瑞珍
刘世丽 李文艳 李瑞珍
蜜蜂精神撑起我的人生
刘世丽李文艳李瑞珍
金水华1957年出生在平湖市独山港镇丰荡村。1978年,金水华考取了浙江省金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学制三年。1981年至1989年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1990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金水华接触到了蜜蜂,被团结勤奋、收获归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蜜蜂精神震撼。从此他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立志探索蜜蜂的奥秘。
金水华说自己从农村走来,学历不高,基础薄弱,没有背景。然而,他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深入蜂场,研究蜜蜂、感悟蜜蜂精神。蜜蜂精神成为金水华激励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他在这条路上也收获颇多,2006年8月,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授予“平湖市第六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人才”荣誉称号;2012 年2月,在嘉兴市首届“十大风云人物”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十大科技创新风云人物奖;2015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在蜜蜂精神的激励下,金水华坚持常年读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蜂学知识对他来说既新奇又欠缺。在校读书期间,养蜂学教材内容很简单,只有“三型蜂”、蜂群检查、蜂病防治等基本常识。1990年接触养蜂后,为了做好专业工作,金水华自学了《养蜂学》(龚一飞主编)、《蜜蜂育种数理工程技术》(周崧著)、《现代养蜂生产》(张复兴主编)、《蜂王培育技术》(黄文诚编著)、《蜜蜂育种技术》(刘先蜀编著)、《蜜蜂分类与进化》(龚一飞、张其康编著)、《物种起源》(达尔文)、《进化生物学基础》(李难)等几十本专业著作。由于基础薄弱,自修起来怎一个“累”字了得!有些地方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唯有放到工作实践中去慢慢体会、吸收。
在蜜蜂精神激励下,金水华走在农技推广前沿,研究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探索蜜蜂授粉与生态农业关系。
1.多王群的研究
2001~2005年间,主持“多王群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养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和“意蜂多王群的应用研究”。研究“采用‘生物诱导’与‘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成功组建了多只蜂王长期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且开创了多王同巢越冬的成功先例,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项研究上的空白,为多王群在养蜂生产和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多王群不仅在蜜蜂生物学和行为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模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社会性昆虫由多雌同群到单雌群的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在养蜂生产上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蜜蜂多王群
金水华与浙江大学教授胡福良合作的“意蜂多王群组建技术研究”(《中国养蜂》2005,56(2):4-5)、“意大利蜂多王群的组建及蜂王产卵力观察”(《昆虫学报》2005,48(3):465-468),阐明了意蜂多王群的组建机理,他们共同创立蜜蜂多王群组建技术理论。“意大利蜂同巢多王群组建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主要内容入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蜜蜂生物学》。
2006~2007年间,金水华主持“意蜂多王群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意蜂多王群饲养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示范”(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提出将多王群作为蜂场副群饲养的利用模式,创建了“一、二、三重利用”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在浙江省金华、兰溪等养蜂重点县市及北京、上海、黑龙江等省市推广,累计受益蜂场5091家,80.31万群蜂,创社会经济效益达1.51亿元。
2000~2006年,金水华参与“意蜂多王群蜂王的产卵特性及蜂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年,参与“意大利蜂多王群信息素合成和接收关键组织蛋白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意蜂多王同巢及越冬成功,打破了“人工组成的同巢多王群,多只蜂王只能相处几个月”的传统论断,具有创新性和科学价值成果。2007年5月,在江苏扬州举办的“中国蜂学高峰论坛”上“意蜂多王群的组建与饲养管理”作为报告论文之一;2008年9月在中国杭州第九届亚洲养蜂大会及2009年9月在法国蒙彼利埃第41届世界养蜂大会上论文更是受到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评价。多篇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2008年“蜂王有自我评估的能力”《PLoS ONE》上发表;2009年,“稳定的蜜蜂多王群”和“商业养蜂中多王群的维持和应用”在《JAR》(国际养蜂研究杂志)和《德国养蜂》上介绍,其中“稳定的蜜蜂多王群”(Sustainable multiple queen colonies of honey bees,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是一篇具有创新性、科学价值的蜂学研究论文,被国际蜜蜂研究会授予2009年度Eva Crane奖;“蜜蜂多王群的组建和管理技术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应用”获201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意蜂多王群的研究与推广实现了技术上创新、理论上创立、应用上创造,《中央电视台-7》、《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科技报》等媒体先后报导。
平湖意蜂蜂王
2.平湖意蜂的研究
2002~2005年间,金水华主持“平湖王浆高产蜂种遗传特性的研究及其选育”通过苏州大学蒋滢教授的分析测定,平湖意蜂DNA多态性图谱中均出现清晰的W316bp条带,他们认为W316bp是与王浆高产蜂种有关的特异基因标记。
2006~2008年间,金水华主持“平湖意蜂种质特性的研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平湖意蜂形成的历史、技术路线、生态环境、蜂王浆高产现状以及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技术等,为平湖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养蜂优质高产技术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实践依据,被同行专家认定为已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撰写《中国·平湖意蜂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一书,阐述了平湖意蜂是意大利蜂经平湖养蜂者长期定地饲养、人工选择和“种群集团繁育”形成的不同于原产地具有平湖地方特征泌浆能力特别强的新型蜜蜂品种,它不但对大面积油菜花蜜源采集力强,而且能充分利用零星蜜粉源,可持久表现出极好的产浆性能。《中国·平湖意蜂研究》作为农业部2012年“全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培训班”交流材料,国内同行给予很高评价。2014年2月,浙江省平湖市种蜂场被授予“蜜蜂良种繁育基地”。累计推广蜂种1245只,遍布27个省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2003~2005年,参与“HYR和JYR蜂种的选育”(中国农科院科研项目),获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2006~2015年,参与“蜂王浆优质高效生产和质量安全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获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3.生态农业与蜜蜂授粉的研究
1999~2000年,主持“蜜蜂为塑料大棚草莓授粉的研究”,他的研究得出:蜜蜂授粉草莓单株坐果率提高11.7%,畸形果率下降42%,单产1567.5 kg/亩,增产53.05%。2001~2003年主持大棚西瓜、甜瓜蜜蜂授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为西瓜授粉坐瓜率提高34.78%,产量增加25.63%,糖度均匀,品质改善,商品性好;蜜蜂为甜瓜授粉,坐瓜率提高,瓜型整齐,均匀,甜度高。“蜜蜂授粉箱”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金水华,坚守在科技兴农第一线,满腔热情地研究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指导并协调“种”、“养”两学科专业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和进行配套技术的研究,解决“种”“养”协同增效问题,探索“蜂农+瓜农”蜜蜂授粉产业化之路。2007年6月,平湖市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蜜蜂授粉基地”;2012年在农业部“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行业专项研讨会(北京)上作“浙江西瓜蜜蜂授粉的成功经验”报告:“探索蜜蜂授粉模式·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直接应用面积15400多亩,农民增产增收3234万元,社会生态效益突出。
在蜜蜂精神激励下,金水华探索的脚步不停止,对自我要求不断进步。几十年来,金水华对蜜蜂的研究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他要求自己继续往前。他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规划,意欲在几方面有所进展:一、蜜蜂不同日龄哺育工蜂与不同日龄工蜂幼虫及不同日龄蜂王幼虫之间的行为关系,以期解析蜜蜂级型分化;二、中国·平湖意蜂与原西方蜜蜂的比较研究,期待解析基因多态性与蜂王浆产量相关性;三、筹备平湖蜜蜂科技馆,以进一步普及蜜蜂与人类关系的相关知识,宣传蜜蜂精神。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金水华接触蜜蜂、研究蜜蜂、感悟蜜蜂、领悟蜜蜂精神。如同他也成为了一只蜜蜂,振翅飞翔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花丛中,酿出点点滴滴的甜蜜。蜜蜂精神是他的人生支柱,蜜蜂精神铸造了他的科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