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对工资的影响机制

2016-07-19吴明琴童碧如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生性工资

吴明琴+童碧如

摘要:文章采用2002-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的数据,研究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对员工工资的影响,即缴存养老保险比例的变化是否对员工的工资存在挤出或替代效应。在通过工具变量克服养老保险的内生性之后,发现员工的名义工资具有刚性,养老保险不能替代名义工资。剔除各地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养老保险也不会挤出实际工资。这与西方国家的发现有所不同[1]。文章进一步解释了在中国存在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文章的发现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本战略选择和调整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改革;工资;内生性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6)03002909

一、问题与文献回顾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并在规模和结构上呈现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多、高龄老人比例高等特点,至2011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8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7%,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峻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如何处理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和社会稳定[2]。养老保险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过去10年,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设速度、公共投入力度、惠及民生广度均前所未有。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7.48亿人,其中,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9亿人。

企业的养老保险与企业的行为存在密切关系,比如从税收角度看,企业为了避税增加养老保险等福利[3-4]。同时,企业提高养老保险等福利,也会提高员工的生产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5]。企业养老保险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它与员工工资的关系更加密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上缴养老保险对工人工资的“挤出或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根据现有文献,养老保险对员工薪酬在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研究中的确是有影响的[6-8]。Woodbury[6]和Summers[9]是早期研究工资和福利关系的典型,他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证实了企业支付的工资和福利之间存在替代关系。Montgomery、Shaw和Benedict[10],Gruber和Porterba[11],以及Olson[12]发现在美国当企业增加养老保险的时候,员工的工资会有所下降。Holmlund采用瑞典1950-1979年的数据,Komamura和Yamada利用日本的数据,Gunderson、Pesando和Hyatt利用1984年的加拿大的数据,得到了类似的发现。

而在发展中国家,二者的关系仍然没有答案,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体制设计、经济环境和政策、收入水平和人文特征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在发达国家中得到的结论和发展模式并不一定在发展中国存在。现有文献指出中国作为转轨经济国家,养老体系的建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2]。那么,企业养老保险和员工工资的关系是什么呢?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怎样?二者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的发现又存在哪些不同?这些不同的原因何在?现有文献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所以本文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中国不断推进的养老保险改革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特征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结合,该体系是世界银行鼓励的三支柱体系,即强制性的现收现付制、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和自愿的商业保险。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调整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通知》中正式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扩大至非国有企业范围,企业需要缴纳工资额的20%作为养老保险基金,只有上海和广东属于例外,它们的目标比率分别为22.5%和18%。企业养老保险的不断推进势必对企业产生新的影响。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进一步确认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但养老保险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同,即各地的企业养老保险的比率并不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水平,而是各有不同。这些差异与变化(Variance)为我们在实证上研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影响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我们从微观角度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7年中国统计局发布的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企业增加养老保险是否影响职工工资。首先我们通过OLS回归,发现养老保险与员工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养老保险本身可能并不是外生的,为了克服养老保险提供的内生性,我们借鉴了Card[13]以及Gruber和McKnight的方法,采用同一行政区域中相同行业的周围企业的平均养老保险缴存率作为工具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名义工资和养老保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即当养老保险增加的时候,企业的员工工资并没有下降。为了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养老保险与企业实际工资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负的相关性,但并不显著,因此养老保险很难被企业以减少真实工资的方式转嫁给员工。这一发现与Sommers的粘性工资下养老保险—工资替代效应模型的研究结论一致。类似的,Gail和Morrisey,Simon也没有发现养老保险与工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最后,我们提出了理解和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比如养老保险的跨省转移,企业缴纳的部分并不能被员工带走。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调查的数据分析并补充了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养老保险与员工工资之间的关系,这为发展中国养老保险研究作出了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当前的养老保险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中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明显激励机制,并存在保险覆盖面狭窄、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转以及资本市场欠发达造成的个人账户投资回报率低等诸多问题。本文的结论从企业福利角度出发,为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人人皆有保障的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建议。有效的养老保险改革的激励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开拓一条出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内生性工资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扣发工资引纠纷
慈善捐赠、企业绩效与合理区间把控——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生意太差
社会网络内生性问题研究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