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

2016-07-18秦会民孙亘堂孙明政

考试周刊 2016年55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者学科

秦会民++孙亘堂++孙明政

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第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且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中“研究性学习”是重要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再一次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并逐步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各有各的价值,它们根本不可能相互替代。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反映。当前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所谓“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一)学习目的的变革:从掌握知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以往的学习,不管是“接受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都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个体的知识储备。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尤其强调对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高,出现所谓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知识量不成正比。这种学习显然难以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代主题。研究性学习力图从根本上超越学科的界限,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以实践问题为核心的、不断迈向未知领域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还要使学生在真实的或者是特定设置的情景之下能够综合地应用知识、能力去界定、发现问题,解释、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学习内容的变革:从单一、封闭性向综合、开放性转变。

在我国,由于受教育功利主义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往往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行分科学习。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应用多科综合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就对传统的相对单一、封闭性内容的学习提出挑战。研究性学习正是迎接了这一挑战,它主张在系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同时,除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现成的课程之外,还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社会资源中寻找“课题”,使得学习内容呈现开放性特征。

(三)学习过程的变革:从接受性向自主性转变。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尝试,谋求学生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挖掘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接近生活,关注周边的现实世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提出方案直到最后的成果展示,都是由学生“自作主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引导,发挥协助者的作用,而不是取代学生进行这些活动。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与传统学习中学生被动地接受、隔离现实生活世界的学习过程形成鲜明对比。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已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掌握更多知识、学会高效学习。因为就知识的产生和传播的速度而言,一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信息是极其有限的。教师必须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提取和处理这些信息,如何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如何将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会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迁移至今后的学习中。而研究性学习恰恰符合这样的时代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同传统的被动性学习相比,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更关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所得的具体知识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增强了研究意识与问题意识,学会了对所学知识的取舍、解释和应用,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研究性学习进课堂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探究问题的产生,研究问题的发展,预测结果,验证结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还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二者相得益彰。

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只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传统的“双基训练”。

任何学科所强调的“双基训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长处和短处,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技能功底扎实,但其认知结构中的活性不足,致使其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弥补“双基训练”的短处,即增强其认知活力。但不能就此否定在学习者学习活动中“双基训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要知道加强“双基”可是近代教育改革的经验总结,是凝聚了无数教育家的心血的结论。用现代学习理论的观点分析,学习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通过不断吸收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建构意义的知识和技能而使其认知结构不断发展、成熟并活跃的过程。而“双基”正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用以对自身进行有意义构建的知识和技能。离开了“双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岂不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所以,正确的做法应为:在一如既往地扎实进行“双基训练”的基础上,广泛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才是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

(二)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只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传统的“接受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机械地理解为无论对什么学习内容都要进行深入剖析、仔细研究一番不可。只有当学习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自己想要弄明白的问题时,或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才有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意义,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会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从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只能算是画蛇添足了。因此,学习者在大部分时间里,所应该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接受学习”。而正是因为有了“研究性学习”对“接受学习”不断的活力补充,传统的“接受学习”才更富有心理学意义,即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传统的“接受学习”中搞好扎实的“双基训练”的基础上,给学习者营造一个完善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和空间。

(三)认识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持续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不应该强调和追求它的即时效果,要用持续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研究性学习,要将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在总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年轻的教师等方面起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多种的,可根据研究的内容与主体及所采取的研究手段等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要充分;二是教师的指导要明确;三是学生研究的层次要分明;四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五)制定适当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不应要求过高、过多、过全。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过程的开展围绕某一目标进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符合教学的实际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地使用,真正使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扎扎实实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

(六)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传授为主,学生是学习的受体,但也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可取的精髓。如实验操作是一项基本技能,过去强调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现在仍不失为一种掌握技能的好方法。实验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才能得到熟练与提高。我们可以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七)明确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明确研究主题后,学生或个人、或小组进行自主研究。此时教师应深入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动态,拨正学生的研究方向;而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独创性思维和想法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超学科”来啦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