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思考

2016-07-18龚玉龙黄丽金慧娟

考试周刊 2016年55期
关键词:新问题中学化学思考

龚玉龙++黄丽++金慧娟

摘 要: 文章探讨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以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新问题 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化学教育形式不断改革,已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育要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践行《新课标》要求下出现了新问题,笔者从教师自身、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三个角度,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

一、教师要解除思想禁锢、勇于创新,引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先锋队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媒体,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力。新课程实施下能否取得优异成效,教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轻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只注重获得实验结论而不重视展示实验过程;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自身解除思想禁锢,转变思想观念。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了解新的课程理念、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如何体现,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只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勇于创新,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分享彼此观点、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潜能,因此教师要引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先锋队。

二、增加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验证性实验决不能被取缔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使学生学习从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开设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增进科学情感,理解科学本质,使学生学会科研和探究方法。目前各中学为了倡导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加探究性实验,但大多数学校直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种行为是不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但验证性实验的地位绝不能被取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必然存在真理性,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有着有力的验证作用,相反取缔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无法验证书本中已有化学原理和结论,使学生难以信服真理的存在。

三、提倡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和成本

新课程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改进并新增了许多实验。各中学也在努力创造条件,尽量为学生实验活动增加更多机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药品和仪器。但在“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活动中又出现了新问题:学生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忽视了反应物的用量而浪费大量药品和试剂,其实许多实验在反应物用量上可以控制,在不需要实验装置和步骤改进的情况下,同样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2]。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提倡使用低成本的微型实验仪器和药品,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器材,或代替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如用贝壳或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利用废弃的注射剂代替滴管,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等等。既可以节约实验器材和药品,又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化学实验教学中。

四、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呈现其价值观

现行各中学面临“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忽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困惑,不知其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难以呈现价值观[3]。所以实验教学中,应该多开设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笔者所在中学开设了香烟中部分有害物质的分离和鉴定实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鉴定香烟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尼古丁、醛类等有害物质,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告诫自己应该珍爱生命,远离香烟。该类实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并积极主动地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呈现自身价值观。

五、重视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在建构主义的推动下,小组协作学习已被列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向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同组学生之间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4]。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现行中学中,小组化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成员的发展机会不平等,大部分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主动参与组内讨论,而个别学生反应较慢,没有得到良好的思维锻炼;小组实验中教师组织、引导不到位,学生没有讨论到问题实质;协作实验结束后,只是单纯进行组内成员讨论与交流,而忽视组与组之间的经验分享与评价等。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小组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讨论内容。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进入小组内成员互助协作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评、组评、互评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5]。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新方法、新观念要及时给予认可和赞扬,鼓励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与改进。

六、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行大多数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将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有毒的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危害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污染空气;有毒液体不回收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6]。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贯穿绿色化学思想,对于产生有毒有害废物的实验,教师要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良,对有毒有害物质做好后续处理,使其转变成无毒无害物质。如验证SO漂白性的实验:以往实验教学中将SO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然后给试管加热,再次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图1)。

此实验的缺点是:加热试管时逸出的SO会危害师生健康,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笔者对该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良,如图2改进后的微型装置有以下优点:1.能在其中操作多个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验证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实验等。2.整个实验过程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操作方便。3.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4.实验结束后剩余SO可用稀NaOH溶液中和,无污染,属于“绿色微型实验”。

七、结语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面临种种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一线全体化学教师和实验员行动起来,深入研究实验教学,共同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以解决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2]郑长龙.化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6-109.

[3]熊艳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1,2:5-8.

[4]薛炜.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科教论坛,2010,1:31-33.

[5]宋建桥.浅谈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改革[J].实验室教学与仪器,2009,7:15-16.

[6]齐俊林,宋艳芝,宋海英.高中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的研究[J].中国化学会,2004,7:187-195.

猜你喜欢

新问题中学化学思考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对策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苹果中国的“新问题”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