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北农业:接“二”连“三”

2016-07-18文丨

遵义 2016年2期
关键词:金银花农业

文丨 记者 李 燕

黔北农业:接“二”连“三”

文丨 记者 李 燕

在有“粮仓”美誉的黔北大地,传统观念正被改变,农业本身的业态也在悄然改变。接“二”连“三”,让遵义“三农”工作好戏连台,目不暇接。

观念之变 业态之变

提起农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然而,在有“粮仓”美誉的黔北大地,传统观念正被改变,农业本身的业态也在悄然改变。

“我们过去讲产供销一条龙,主要是针对大宗农产品,如今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比过去宽广得多。比如农产品的工业化加工,茶旅一体化的乡村游、乡村电商,这些过去都是没有的。”市农委一位负责人说。

接“二”连“三”,让遵义“三农”工作好戏连台,目不暇接。

12月6日,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茶海之心景区迎来了2015年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考核专家组的工作考核。谁也不曾想到,以前的田坝村缺水、多旱、树少、草疏,曾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农民主要靠救济粮救济款过日子。

如今,这里却成了茶的天堂。老百姓们不仅通过种植茶叶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还把那里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沿着田坝村茶产业的发展路径,我们欣喜地看到,茶已经从单一产业走向了多个产业的融合,发挥出巨大的效益,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升华。

回首过去的五年,遵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500家,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粮经比从“十一五”期末的6:4调整为4:6。“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省级工程,累计创建示范区域覆盖全市226个乡镇1700多个村,创建受益率已达农村人口的90%以上,较“十一五”期末提高20个百分点。

历经多年发展,遵义农业形成了以茶叶、畜牧水产、中药材、干鲜果、蔬菜辣椒、烤烟、高粱和休闲农业八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格局。

八大产业不仅在“内部优化”上花气力,还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做优二产”上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在“做活三产”上要拓展农业多功能。

这些产业中,随着产销的紧密对接,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些产业已经超出了狭义的农业范畴,从单一的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到药品,到保健品,甚至是旅游产品。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提高质量增加收入,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通过这些安排,遵义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

用工业化模式打造农业

“神仙难过二三月。因为那个时期青黄不接,很多村民甚至不能养家糊口,如今的二三月,却变成最殷实的时期,因为此时正是摘茶的旺季,村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村支书鄢吉伦提起种茶给村民带来的变化时说。

从当初的玉米地到如今的万亩茶山,从当初的菜农到如今的茶农,现在整个大庙场村围绕云贵山种茶,家家都是茶农,户户都有茶园。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有些种植大户人均达到好几万元。

横向扩展市场,纵向转型提升。在种出好茶、打响品牌、卖出好价的时候,我市一家家茶企业开始学着延长茶产业链,向外拓展,创造更好的效益载体,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物质形态方面,如湄潭茶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产品体系,可以生产中国六大类茶叶中的绿茶、红茶和黑茶,既有内销茶,也有出口茶,既有高端的名优绿茶,也有中低端的大宗绿茶,还开发了茶饮品、冷水茶等新型快速消费产品,特别是在茶叶精深加工上开发出了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籽油,天然咖啡因项目等,提高了茶叶下树率,初步形成茶叶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的良性循环模式。

在绥阳县的每年春季,满山遍野的金银花和各种野生植物花朵争奇斗艳,农民们总是成群结伴到山上采摘野生金银花卖了补贴家用。然而10多年过去了,绥阳县的百姓不再只是靠卖金银花赚钱,已经形成了一个集金银花深加工、品牌营销、终端零售专卖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走进绥阳经济开发区吉帮金银花科技产业园内的金银花萃取车间,西南地区第一套金银花精油提取设备正在安装。据了解,待投入生产后,这些设备可解决绥阳乃至整个贵州几十万亩金银花的销售难题,让不易存放、不耐存放的金银花提取出体积小、保持期长的精油,精油每一克比黄金还贵,并且用途非常广泛。

吉帮金银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汉尧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注册了“爱唯特”为产品商标,目前该产品日化是国内手工皂品类最多、产量最大、含金银花提取液最多的手工皂加工企业。除此之外,园区内还建成了金银花体验中心,引进了郎笑笑公司、中华老字号——老谢氏鸡蛋糕厂等企业,与贵州百灵集团合作生产金银花含片及“百灵鸟”牌金银花系列产品生产厂房正在安装调试,金银花凉茶工厂和全国最大的空心面加工厂正在修建。

从竹筷、竹砧板到竹地板,从餐具到家具,从日用品到保健品、工艺品,从原竹到产品的延伸,赤水的竹产业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想到原本一根不起眼的竹子,却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富了一方百姓。

在遵义县、绥阳县主产的辣椒,如今也通过老干妈公司、贵三红公司等辣椒企业的深加工,变成了各式各样的辣椒和辣椒制品,走出遵义,走向全国。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农业产业融合特征愈发明显。在保证一产这一基本特征的同时,走新型产业化道路,立足全市特色农业,通过不断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将农产品资源优势向第二产业有序延伸,形成紧密的基地建设产业群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

习水县土城淘宝体验中心(胡志刚/摄)

用市场化眼光融合三产

东部茶海,碧浪连天。

近年来,兴起了茶园骑行、茶乡旅游,吸引游人无数。

在凤冈、湄潭、余庆等农业县,随着一个个“茶旅”景点不断涌现,茶叶反而成了“副产品”。

凤冈田坝村,旅游大巴和成串的私家车来来往往,游客们或是在茶海里漫步,或是亲自体验采茶的乐趣,或是结伴找家茶庄小憩品茗,悠然自在。

2008年前的陈江,还只是田坝村一个普通茶农,一年卖茶青收入最多五六万元。后来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他建起了茶庄,成为当地最先尝试“茶旅一体”的村民之一。随着茶庄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陈江的茶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光是旅游这块的收入,就有上百万元。

今日花茂村(胡志刚/摄)

茶产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掀起了绿色生态旅游的热潮。在距凤冈县40多公里外的湄潭县,不仅做活了 “茶旅一体化”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还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湄江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使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城镇化,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以前的核桃坝村,并不像如今这般美景。山一家水一家,是它原来的本貌。从2006年开始,村里开始了新的村庄规划:中心区要有近千人集中居住,各种城市要素都要有,生产生活功能逐步完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核桃坝村从外表上看,就是一个精致的小城。图书室、网吧(村里的电教室)、篮球场、休闲广场、钓鱼池等设施完善,黔北民居别具一格,人均居住面积都在60平方米以上,且家家都有干净的卫生间,户户用上安全的自来水。全村四分之一的家庭有私家车,部分茶农还在网上交易茶叶,手机、电冰箱、电视机、电磁炉、电风扇等家用电器样样具有。

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村不仅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还吸引了很多外地人落户。”产业的升级和人口的聚集,已经使这里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俨然是一个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最佳缩影。

2015年4月27日,“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正式开馆,打通了遵义农特产品走出家门的本土电商通道,发挥了其“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助推了遵义名优土特产走出贵州、面向全国、跨向世界,促进了遵义农特产业的发展。

同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习水县运营中心及该县58个“村淘点”正式上线运营。这是阿里巴巴与遵义市牵手合作的第一个县。目前该县已有150多种农副土特产品上线销售,并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抢手货。

除了习水县,在余庆县、赤水市、遵义县、湄潭县、新蒲新区、仁怀市等县(市、区)的农特产品,同样驶上了电商发展的快车道,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

“淘宝·特色中国·余庆馆”自去年9月18日开馆以来,月销售总额达50多万元;赤水自开展电子商务直销特色产品以来,共计销售产品种类达200余种,销售金额达3000万元以上;2014年,湄潭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交易额1.5亿元。

现今,遵义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被赋与了更鲜活、更丰富、更高效的内涵。

“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2015年9月5日,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

因自驾前往黔北花海的游客太多,导致沿途前往景区的车辆排成长龙,车流一直堵上了兰海高速。为了缓解压力,桐梓收费站12时至14时免费放行了600余辆车。

大家也许不曾想到,如今鲜花绽放美如画的黔北花海所在的杉坪村,在2013年之前,还是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眼前的漫山林海、鸟语花香、美景处处,让人很难把“山高坡陡、土地杂乱、道路破旧”的穷乡僻壤和这美轮美奂的景致联系起来。

然而就一年多的时间里,杉坪村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化、乡村城市化、乡村景区化、乡村时尚化“四化乡村”的发展思路,通过农旅结合转型升级,乡村农家乐喜客盈门、土地流转花果满山、村民就地打工效益倍增、旅游经济风生水起,杉坪村成为人均纯收入达11230元,村级集体经济达120万元的小康示范村。

整齐的院落、漂亮的民居、干净的巷道,让人赏心悦目;背山临水,恬淡秀美,让人念念不忘,这就是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

2014年4月,遵义县以开发苟坝会议会址红色旅游为契机,打造出全新的花茂村。在花茂,新农村建设与旧土陶完美结合,传统工艺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如今,村里有名的“陶艺风情街”,带动了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一到周末,来这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杉坪、花茂,只是我市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成功缩影。它们的华丽转身,也说明了现代农业不应该只是拥有基础的产业功能,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扶贫功能、生态功能和审美功能。

昔日的贫穷山乡,摇身变成人们的绿色游园。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杉坪、花茂焕然一新,让每个人啧啧称赞。

2015年6月16日,陌上花开。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考察。

当地干部告诉总书记,伴随美丽乡村建设,山花繁茂的花茂村成了婚纱拍照地,不少附近的市民结婚都到这里来。

总书记有感而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猜你喜欢

金银花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金银花泡水别天天喝
金银花“香溢”致富路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