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罗河的赠礼

2016-07-18文丨元

遵义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埃塞西埃及

文丨元 媛

尼罗河的赠礼

文丨元 媛

2016年,正值中埃建交60周年之际,与埃及并称四大古国的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踏上埃及,深化中埃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促进了两国的政治互信、经贸互利,对中埃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横贯全境的尼罗河滚滚北上,孕育了四大文明之一的埃及文明,使古埃及成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智慧的古埃及人将他们的文化注入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和大量宏伟的古代神庙等等名胜古迹,让世人可以在历史长河中往来穿梭,瞻仰古迹,触摸七千年的文明。

2016年,正值中埃建交60周年之际,与埃及并称四大古国的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踏上埃及,深化中埃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与埃及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简称《纲要》)《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以及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经贸、能源、金融、航空航天、文化、新闻、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习近平此次访埃,不仅促进了两国的政治互信、经贸互利,对中埃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非洲第三大经济体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有利的地理位置为埃及创造了发展条件,而今,埃及已发展成为非洲强国,综合实力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和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

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这其中,旅游业和农业成为了埃及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境内的古埃及文化古迹星罗棋布,独特的经纬度让埃及拥有独一无二的旖旎风光,这些都为埃及的旅游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旅游业成为埃及的经济支柱之一。

埃及总理马赫莱卜曾强调旅游业对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旅游收入占埃及国民生产总值的11.3%,从事旅游业的埃及人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2.6%,旅游投资占整个服务业的5.5%。

此外,全国农民占总人口50%以上的比重,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决定了埃及农业大国的事实。

埃及2001年可耕地面积约为5400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57%,国内55%的人口依靠农业生存,农村就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7%。农业生产2006/2007财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达到1160亿埃镑,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3.4%。农产品价值达到901亿埃镑,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20%。因此,农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作为中东北非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也是保障埃及粮食安全的基础产业。

埃及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对化肥和许多项农业投入实行补贴,农业灌溉用水则实行免费制度。为了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政府向垦荒者购买的机械实行长期低息贷款,为他们的土地提供水资源,特别是规定新开垦的土地在10年内免交土地税,鼓励农民多开垦荒地。

然而,2011年初以来的埃动荡局势,让埃及的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埃及,百废待兴。

向世界亮出发展雄心

虽然埃及的旅游业发达,但是,过去几年,经历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波折和阵痛,埃及曾一度陷入混乱。

2014年6月,埃及总统塞西执政以来,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今天的埃及,已逐步回归正轨,并以充沛的信心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塞西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重点工程拉动内需与就业,提出了开凿运河新航道、建造多条铁路线路、振兴旅游业、举办经济发展大会、加大反恐力度等措施,以期达到恢复埃及经济的目标。

2014年夏天,新苏伊士运河建设项目的提出,可谓埃及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一个大手笔,有利于提振民心。该项目计划在一年之内开凿完成一条35公里的苏伊士运河新航道,使得运河可以双向通行。根据埃及官方测算,新运河竣工后,日均通航船舶数量将从目前的49艘上升到97艘,而运河为埃及所赚取的外汇收入,也将由2014年的53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32亿美元。

面对埃及薄弱的交通网络,塞西也加大交通网络的构建。塞西曾表示,埃及将投资47.6亿美元,建设全长3400公里的国家公路网,投资200亿美元建造多条铁路线路,完善埃及的交通设施,提高民意。

作为埃及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也成为埃及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以来,埃及通过向世界各地积极推介,拓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争取在2015年实现埃及旅游业全面复苏,到2020年努力使旅游收入达到260亿美元。

为筹集埃及发展资金,聪明的埃及总统塞西通过举办经济发展大会,吸引外国投资。埃及政府邀请来自近百个国家的2000多名政商界人士参加经济发展大会,并在会议期间推介大量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业、信息及通信产业、交通、房地产、电力和新能源产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本次大会就为埃及吸引到了总额达362亿美元的直接投资,为埃及大规模搞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为了肃清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稳定,埃及军方不断加大对以西奈半岛为据点的恐怖主义势力的打击力度,多次组织大规模清剿行动,出动坦克、武装直升机等重武器对恐怖分子进行清除,甚至不惧外界批评,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埃及还出动战机对利比亚境内的恐怖组织采取军事行动,对它们施以“重拳”。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宣布,预计埃及2014至2015财年经济增长率为4.5%,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率为5%至6%,并将埃及的信用评级上调至B3,对于埃及的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两大文明古国开启合作新篇章

在历史长河中,黄河和尼罗河分别孕育了两个灿若星汉的大河文明:中华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无论是古丝绸之路上往来贸易的驼铃阵阵,还是反殖反帝道路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埃两国人民的真挚情谊历经考验、历久弥新。

千百年前,中国和埃及通过古丝绸之路相知相交。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对埃及进行的国事访问,开启了两国合作新篇章。

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埃及同中国一直在政治上保持着长期的良好互动。1999年,中埃签署建立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公报;2014年底,就职仅半年的埃及总统塞西访华,习近平同塞西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习近平访埃,将深化、落实中埃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和愿景对接。

“中埃两国是真朋友、好兄弟。”习近平在会见塞西时再次强调,中国和埃及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关系很亲密,是相互信得过的好朋友。

此言不虚。埃及总统塞西上任伊始就成立了史无前例的“中国事务内阁小组”,专门负责为深化中埃关系提供决策建议;2015年9月3日,塞西不远万里出席中国抗战胜利日纪念活动。

塞西在习近平访埃期间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可以让埃及搭上发展快车,为埃及的复兴提供重要契机。习近平访埃期间,与埃及签署多达51个投资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广泛领域。最让埃及舆论沸腾的是,中国将向埃及提供10亿美元贷款这一利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世界上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埃及不仅是生意场上的伙伴,中埃两国是可以交心的“真朋友”,文化交流正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早在1958年,埃及第三大综合性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就开设了中文系,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文化、熟悉中国国情和掌握中国语言的埃及汉语人才。目前,开罗大学、法鲁斯大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中文专业,多家孔子学院也已经在埃及落地生根。

2016中国“埃及文化年”活动的举办,更是让双方文化交流活动增多,使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猜你喜欢

中埃塞西埃及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埃及艳后(外二首)
中埃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启动
埃及
塞西暗示竞选埃及总统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