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腹地到前沿:我国内陆城市开放之路

2016-07-18文丨李

遵义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内陆成都

文丨李 欣

从腹地到前沿:我国内陆城市开放之路

文丨李 欣

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各行各业,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体现其政策性。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推进等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不应一哄而起、大干快上,而是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真正把每一份资源用在钢仞上,用在为民、便民的实效工程中,拉动区域经济,造福地方人民。

“接地气”的应有之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沿海、沿江、沿边的对外开放战略,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从沿海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已逐步成型。我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对外开放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到1990年以后实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战略,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梯度开发战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内陆地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总体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一般将我国省级行政辖区没有海岸线的省份统称为内陆地区的分类方法,内陆地区主要包括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涵盖我国东北和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份和中部地区的全部省份。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是全面构建我国外向型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东风盛

2015年,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的愿景规划中,内陆地区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从表面上看,内陆地区纵深广阔,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都制约了内陆地区的开放进程,不像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那么具有对外开放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参与“一带一路”上也面临着更多的障碍。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内外一体化系统,它强调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积极性和比较优势,将“一带一路”与国内区域开发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显然,内陆地区是“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一带一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总体安排中,沿海地区、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哪一个省市区被划入“一带一路”之中,哪些省市区不在考虑之内的问题,而是全国34个省市区都在其列,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内陆地区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对接“一带一路”构想。

从过去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实践来看,相比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内陆地区被提到对外开放议事日程要晚一些。内陆地区较之沿海、沿边城市,客观上存在着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中国内陆城市无论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还是城市文化发展等方面均与国际大都市有着较大的差距。

尽管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陆地区也积极参与到对外开放中来,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长沙、成都、贵阳等17个省会城市为内陆开放城市。

随着内陆地区的开放,其人力资源丰富、地区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等优势也逐渐凸现出来,以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发展速度很快,成为带动地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增长极。因此,运筹和开发内陆地区,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找准角色定位,凸显地区特色,带动地区实现共同发展,是当下各内陆省市区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关于内陆地区在“一带一路”构想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在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中,将内陆地区确定为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在文件中明确提及了西安、成都、重庆、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八个城市,不过,在具体提法上存在差异,比如西安被确定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重庆被确定为“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成都等6个城市被确定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尽管提法存在一些差异,但均强调八个城市作为“一带一路”的“新高地”或“重要支撑”。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这些内陆地区的城市特色将在国家战略设计和市场化力量的双重推动下获得比较大的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内陆许多城市纷纷强调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全球化时代彰显本土特色,缔造国际优势。例如,银川的“中国穆斯林之都”特色、会宁的“会师圣地”特色、洛阳的“牡丹文化节”特色等,都在推动地区发展上积累了不少经验。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内陆城市应该增强高地意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在彰显本土特色、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高地品质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成都样板

作为被明确提及的八个城市之一,成都已经迈开大步,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成都市新增境外世界500强企业79家,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99家,继续保持中西部领先优势;“十二五”期间累计进出口2318.89亿美元,较“十一五”期间的744.17亿美元,增长3.1倍;累计出口1429.6亿美元,较“十一五”期间432.98亿美元增长3.3倍……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成都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承接产业转移,而是希望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

成都市区西南方向约60公里处,蒲江水从欧式建筑旁蜿蜒流过,这里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

作为全国统筹推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的西部唯一示范点位和成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了博世包装、博世电动工具和博世包装技术(亚太)研发中心等48家德资及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德资企业聚集发展态势。

中法成都生态园选址落户成都经开区,中韩创业创新园将要落户成都,而作为新加坡和四川省合作的首个综合型城镇发展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也将落户成都,由德国企业投资、耗资2 0亿元的德国北威州中心在成都正式开建,它有望成为德国企业在中国西部的总部中心。

投资者都是精打细算的:虽位于西部,但交通非常便利;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高水平配置,欧式生活建筑、国际标准化统一厂房、产城融合,国际元素让人叹为观止。

在推动国际园区项目落户的行动上,成都不仅仅只在硬件上做文章。人才、技术的引进与落地才是园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5年,成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力营造吸引外资的准入环境。

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继续为外商投资提供保障,将“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为外籍人士在蓉工作生活创造更好环境。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成都高新区每年拿出不低于10个亿,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引领他们建设研发中心。同时,拿出每年不低于10个亿,引进国际知名大学,到成都高新区办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实现技术成果转移以及企业孵化,每年再投入10亿,引入国际领军人才,开办研发企业,让技术成果来此转换,可为其配套免费实验室、空间、以及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

2015年,顶住经济形势总体向下的压力,成都市利用外资实际到位75.20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582.38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建议,把“支持中韩创新创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抓手来着重布置。两天后,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也向大会建议:支持中韩(成都)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设立中国(成都)内陆自贸区,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国际合作试验区。

剖面显示九曲208断裂以西倾角较陡的帚状构造群为招平断裂的次级断裂而招平断裂主干九曲蒋家208断裂和分支破头青断裂两套独立的对称构造蚀变带在九曲村以东区域的深部相互叠加影响形成千米级巨厚蚀变带,按蚀变程度由浅至深划分为5条,依次为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化花岗岩。其中浅部一、二层由破头青断裂控制,中间第三层由破头青和九曲蒋家208断裂共同控制,深部四、五层由九曲蒋家208断裂控制。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长期以来,成都是外贸为主导的城市,而四川省的外贸额排名全国前四,对外经贸也是成都对外开放的关键。

“从路径来讲,首先要把在蓉企业通过政策激励、法律保障等各种手段推向全球。”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表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导,让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到国外去建厂,通过深耕企业的发展,将中国的产业布局到全球。

这座原本的西部内陆城市,在朝着成为国家内陆开放高地的路上,为其他内陆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板。

西部互通城市联动

开放从来都不是一个城市的孤立之举,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动,是城市开放,尤其是内陆城市开放的必选项。

2015年12月26日,从成都东站开往重庆的G8501次列车,宣告成渝之间高铁时代的到来。西部城市群互联互通的不断加强,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供了强力支撑。

蜀道自古“难于上青天”,即便是解放后,成都到重庆300余公里的路程,仍然要花一天以上的时间。1950年6月的成渝铁路不仅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大幕,西南腹地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被彻底改变。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成都至重庆已经拥有了包括成渝高铁在内的三条铁路。

当年老成渝铁路线上的蒸汽火车只能跑到60公里时速,从成都到重庆需要13个小时;如今在时速380公里的CRH380D和谐号列车带动下,两地时空距离被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圈与东部沿海联系更加紧密,“西部造”产品西进欧洲有了更快通道。

围绕在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秦岭和大巴山自古便是巴蜀大地免受战火波及的屏障,但也是四川放眼看世界的阻碍,“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部不断推动与外界互联互通、开放开发的历史。

“十一五”以来,四川迎来交通发展的“黄金十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建成16条进出川大通道;农村公路建成29.2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宜宾港吞吐货物超过20万标箱,辐射川滇黔的“长江物流大通道”正在加速形成。

2015年1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4000万人次,成为中国航空“第四城”;通航城市达192座、国际直飞航线达80多条,名列中西部基础榜首。天府新区机场获批,使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正是推动“水陆空”互联互通大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得以建成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开放高地:296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德国、法国、韩国先后将重量级产业合作园区选择在了成都;13个驻蓉领事机构为中西部城市之最。新希望、通威、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等众多民营、国企也纷纷走出盆地,开始进军海外高端产业领域。

如果翻开地图可以发现,成渝经济区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这两大国家级战略的结合部位。

两座GDP均已过万亿的特大城市中,成都在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冶金、机械等方面产业集群特色十分鲜明;重庆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络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2011年我国正式出台成渝经济区规划以来,两地经济交融愈发紧密。四川每年输入重庆的电力超过140亿千瓦时,近3年川渝企业相互投资达8000亿元。

成都市社科联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表示,如果再将西安、昆明和贵州纳入,构建成一个GDP总量超3万亿、占西部四分之一的“钻石经济圈”,将承担起连接中国两大发展战略的重任。

可以预见,在成西、成渝、成贵等高铁的串联下,未来“成渝西昆贵”五座城市,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断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支撑,成为我国内陆城市开放的前沿阵地。

通天大道可同行

成都等城市已经卓有成绩的发展历程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样板。尽管内陆各省区的发展差异较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不同,但在统筹沿海与内陆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统盘优化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无论规模大小,各内陆城市仍然有着可以共同参考的广阔路径。

重点城市的战略高地作用不言而喻,内陆地区各省应依托本省省会等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一批新兴城市群,加强内陆地区以城市群为重要载体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积极引进外商投资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一批生产加工基地、服务外包基地、保税物流基地。

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需要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必须借助各类现有的有效的对外开放平台,继续拓展和创新各类新的平台类型和形式。首先充分发挥国际“双边”、“多边”对话平台的磋商和带动效应,推动签订各类型的双边、多边经济合作协定,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借助国际经贸合作对话平台,发挥内陆地区地缘优势,依托国际大通道,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高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一批桥头堡工程的推进实施,加快促进内陆地区向北、向西、向南开放。内陆地区在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也应与沿海地区实现联动融合,继续借助沿海地区的开放条件和基础,扩大对外开放的视野和途径。

从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演变历程看,在改革开放初期,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方式方法,重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业技术;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模式,主要利用产品营销、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打进国际市场。“十二五”以来,国家战略上要求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积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内陆地区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规模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内陆地区优势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尤其要抓住新时期跨国公司成为全球重要外资来源的新机遇,重点支持一批优势国有企业对能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海外投资。

可以说,加快推进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且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内陆地区,正在从地理上的腹地,慢慢跻身经济开放上的前沿。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内陆成都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内陆移民(外二首)
中部内陆地区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及信贷风险管控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成都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