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要“知止不殆”
2016-07-18文丨武西奇
文丨武西奇
为官要“知止不殆”
文丨武西奇
知止不殆,语出《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意思是,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古往今来,深谙知止不殆道理的官员并非少数,西汉疏广就是其中一个。汉宣帝刘询在位时,疏广任太子刘奭的太傅,官居一品。就在刘奭取得长足进步的时候,疏广向汉宣帝递上了呈文,以年老体衰为由辞官回家。对疏广功成名就后的急流勇退,宋朝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高度称赞说:真是有远见卓识!
揆诸现实,不懂这种为官艺术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有的只想当大官,绞尽脑汁往上爬;有的只想发大财,违法乱纪贪赃款;有的只想赚名声,一门心思造盆景。该知止的时候却不愿踩刹车,结果被权力所役,被利益所缚,被虚名所累。一道道绊马索横亘在从政路上,官员若想平安着陆又谈何容易。
知止,讲究的是一个度。部分官员频频超越限度,说到底还是思想总开关没有拧紧。理想出现了滑坡,信念发生了动摇,各种各样的欲望就会乘虚而入。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当下,为官知道适可而止,始终树立正确“官念”,才能避免把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知止不殆,要以淡泊之心对位。众所周知,官越大职位越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么一种语境下,领导干部应摆正当官的心态,自觉把官位看淡一些,主动把事业看重一些。毕竟,级别高低不是衡量成败的标尺,职务大小都是为民服务的平台。就像毛丰美,为了继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一次次地放弃了当大官机会。正是这份淡泊和坚守,让这位村支部书记的形象更加丰满美丽。
知止不殆,要以知足之心对利。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既然选择了当官,就应该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否则,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妄想甘蔗两头甜,不义之财捞得再多也未必有那个福气消受。
知止不殆,要以平和之心对名。官员追求好名声并非是坏事,但一定要来的自然和正当。遗憾的是,少数官员为了图虚名、抢功名,或热衷在电视里露脸,或迷恋在报纸上发文,或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如此沽名钓誉的瞎折腾,动静整得越响留的名声越坏。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谷文昌那样,不图眼前利只留身后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你的功德自然会在街谈巷议中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