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干部的最后遗物
——追忆余庆关兴镇沙堆村委会主任刘孝刚
2016-07-18文丨余陈玉兰
文丨余 建 陈玉兰
一个村干部的最后遗物
——追忆余庆关兴镇沙堆村委会主任刘孝刚
文丨余 建 陈玉兰
刘孝刚(右一)和村民一起浇田
在刘孝刚家的外墙上,一排红色大字依然醒目,“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句话是刘孝刚搬新家时找人写上去的。乡亲们都还记得,当年刘孝刚竞职演讲时就说过这话,如今,红字犹存,斯人已去……
9月2日凌晨,刘孝刚年仅5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为之奋斗了三十多年的余庆沙堆村。临“走”时,他还惦念着全村37个村民组,仍有2个组尚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村委会办公桌上,至今留着刘孝刚两件特殊的“遗物”:一个中药罐、一个日记簿。翻开泛黄的日记簿,承诺的20件实事分别作了不同的标记:全村通组公路已全部硬化、集中居民区都装上了路灯……
自荐当村官
“不能光说不干,要干就干出名堂,要让群众信任。”这是刘孝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这样自勉着,也这样践行着,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沙堆村距关兴集镇5公里,辖37个村民小组,1223户5593人,总面积43平方公里,底子薄、环境差,贫困发生率29%,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
1983年,刚满18岁的刘孝刚成了沙堆村唯一有兽医资格的村防疫员。医治牲畜上万头,为群众挽回损失数百万元。他的敬业、奉献和坚持,在群众中赢得了好的口碑,获得全市“优秀防疫员”称号。
20年的兽医生涯,他跑遍了沙堆村的山山水水,看到家乡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单一,村容村貌落后,相比邻村的富饶,刘孝刚心中暗暗不平。
1992年,刘孝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2004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他自荐竞选,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由防疫员变成村干部,刘孝刚角色变了,心更热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年365天,他全部的精力投入村里的发展,女儿出嫁时,他蹲在产业基地上悉心指导;爱人生病住院时,他在发展一线化解矛盾……他以村为家,以岗为荣,视群众为亲人。他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常被家人抱怨说:“家已经成旅馆了!”
2013年,在村任职即将结束时,家人见他整日奔波劳累,便劝他不要在村里面干了。村民知道后,来到刘孝刚家,恳请他继续干下去。面对群众的期盼,他最终决定参选。
这年底,刘孝刚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沙堆村的脱贫路
通往粮山的公路,弯多路窄地险,如遇下雨天,道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农产品出山难上加难,路一直是困扰粮山人祖祖辈辈发展的最大障碍,镇村为了这条公路也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当选村主任这年,刘孝刚横下一条心,带领村民苦战寒冬三个月,将3米宽的拓宽成了4.5米。一时间,刘孝刚开山凿路的故事传为佳话,市县相关领导闻讯后纷纷亲临现场……很快,一条宽4.5米,长7.5公里,投入320万元的道路硬化项目,在众手筹资合力帮扶下,得到了顺利实施。
路通水旺产业兴。如今,粮山公路像玉带一样缠绕在粮山上,串连着山里的村村寨寨,交通设施的改善,让享有盛名的“大凉山米”等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圆了村民多年夙愿,让8个村民组的1251人踏上新马路,走进新生活。
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加快产业发展步伐。2015年,刘孝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50万元,修建机耕道12公里、生产便道16.2公里,整治山塘5口,治理河道1.2公里,硬化沟渠18.8公里,铺设管道48.2公里,土地整治改良3600亩,受益群众1800余人。
为破解产业结构调整难题,实现产业升级规模化发展。刘孝刚请来土肥专家,分析土壤结构,进行测土配方,发现粮山一带很适合种茶叶,他结合县发展茶产业政策,带动67户贫困户发展绿茶2200亩,实现年产值880万元。
通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刘孝刚引入云南遵义商会,在亭子坝一带,发展“美国红桃”1200余亩,建设产品深加工厂1个,附近4个村民组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形式,实现整体脱贫。
“路通了,桃树也成林了,这么好的刘主任却走了。”村监委主任王龙庆走在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上,看见成片的茶山、桃林,追思着刚“走”几天的刘孝刚主任。
提药罐的村主任
肝部时常疼痛,刘孝刚明白自己身体有病。由于被繁冗的工作所耽误,他没有时间去大医院作彻底检查,只能用镇痛类药物缓解。直到去年9月初,疼痛实在难忍,在家人的竭力劝说下,刘孝刚才到了遵医附院,一份“肺癌伴肝转移晚期”的病情诊断书,让一向开朗的刘孝刚沉默了。
面对“死亡判决书”,刘孝刚捋了捋纷乱的心情,想起曾对村民许下的诺言还未完成,他又回到了沙堆村,继续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事情。
去年12月25日,正在医院治疗的他,病情刚刚稳定,得知投资650万的亭子坝工程停工的消息后。刘孝刚心急如焚,要知道亭子坝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的农旅一体化项目,关系到当地的脱贫大事,眼下需要把通往亭子坝的公路进行拓宽,多家农户的土地因此被征用,在这节骨眼上,却有几户人家不肯配合,工程停摆了。刘孝刚向医生请求:“年底了,工程拖不起了,合医也还没有登记完,我不能不回去……”主治医生断然否决了他的请求。
刘孝刚不顾医生的劝阻,连夜赶回余庆,回到村里。提着装满中药的大杯子,挨家挨户走访,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衰弱的身体,极度透支的体力,刘孝刚虚汗连连,不得不走走停停。乡亲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70岁的李春菊大妈泪湿双颊,劝说刘孝刚:“仔啊,你不要命了吗?”刘孝刚回答说,我命硬,不会有事的。就这样,亭子坝工程得以继续推进……
8月底,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躺在贵阳肿瘤医院病床上的刘孝刚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翻开随身携带的日记簿,通过电话一一了解:亭子坝小康寨建设如何?堰沟打龙塘“一事一议”项目推进怎么样?凉桥机耕道建设是否顺利……
从检查确诊到离开人世的短短347天里,除了在重庆、贵阳、遵义辗转求医的47天,其余300天时间,刘孝刚奔波不停,为沙堆村诸多事务一直操劳着,抛开了亲朋好友的劝阻,忘记了死神的警钟……
定格最后的记忆
在沙堆村,头顶帽子、身背药罐、手拿日记簿的刘孝刚,成为每一位沙堆人的对刘主任最后的记忆。
“每当走到曾经与孝刚主任一起工作过的地方,常常回想起他握着药罐喝中药、干工作的画面。”遵义市委组织部驻沙堆村第一书记李云珠热泪盈眶地说。
沙堆村村民王运兰,长期外出务工,家中老人及大小事务都得到刘孝刚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得知刘孝刚病危的消息后,王运兰当即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张飞机票,连夜奔赴回家,如此的“奢侈”,只为“当面”道声感谢。
因为疾病长期卧床不起的堰沟村民组青年黄安青,形同孤儿,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是刘孝刚的长期帮助让他鼓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刘主任时常给我送粮食送衣物,每月都要来我家,和我唠上几句,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唯一的亲人。”刘孝刚重病时,不曾忘记定期去关心黄安青。有一次,黄安青看到刘孝刚日渐消瘦的身体,心疼不已,哽咽着说:“刘主任,你要多保重呀,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我可怎么办啊?”得知刘孝刚去世,黄安青悲痛万分,沉默良久后,他哽噎地再三拜托邻里“一定代我给刘主任烧一柱香,送刘主任最后一程”。
“刘主任是我家的大恩人,要不是他帮忙联系挖机、协调占地,捐款筹资。否则,我家这条820米的进家水泥路也只是个梦想啊。”提起刘孝刚,身患残疾的开水沟村民组曾兴云眼里浸满了泪水。
谭梦竹是余庆县电视台记者,曽在关兴镇工作十多年,长期和刘孝刚打交道。他回忆道,刘主任治疗期间,自己曾问他,“你在贵阳、遵义、重庆等地都做过化疗,到底哪里的效果好呢?”刘孝刚回答说贵阳。“可你为什么最后选择在遵义化疗呢?”刘孝刚说,贵阳的治疗效果虽然最好,可是医生要求必须住院。在遵义化疗可以不住院。这样,我就方便回村里,不耽误工作了。对此,谭梦竹唏嘘不已:“刘主任忘我奉献,堪比当年的焦裕禄啊。”
在刘孝刚葬礼上,记者现场听到对他的诸多评价:
“我和孝刚主任从前是兽医同事,二三十年的交往了。他对人很诚、很真,很有人缘,算得上工作狂,自从当了村干之后,家里面的事情几乎顾不上。”
“有公心,有事找到孝刚主任,他从不推诿,一定会给个答复和交代。”
“看嘛,这是村委会院子后面的一块地,是孝刚主任10几天前用镰刀清理出来的,那时候他的病很重了,他说,我可能以后不能到村里上班了,让我最后一次打扫一下卫生。没想到,打扫完院子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办公室了。”
……
刘孝刚的三弟说:“二哥是个拿钱不多管事不少、顾不上家的村主任,以前家人都很埋怨他,今天,看见这么多亲朋好友都来悼念他,送他,还有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领导们,我突然改变了以前对他的看法,二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为二哥感到特别的自豪!”
刘孝刚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愧疚走了。他曾跟妻子说,我欠你们母女仨的太多太多。等两年村里发展了,有时间了,带你一起去浪水湾、飞龙寨、红渡看看……
在刘孝刚家的外墙上,一排红色大字依然醒目,“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句话是去年刘孝刚搬新家时找人写上去的。村里人都知道其中含义。乡亲们都还记得,当年刘孝刚竞职演讲时就说过,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如今,红字犹存,斯人已去……
9月9日,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蒲朝武来到刘孝刚家中,代表市委组织部亲切慰问其家属,对刘孝刚同志追授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他希望市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刘孝刚同志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学习刘孝刚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9月11日,余庆县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向刘孝刚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向刘孝刚同志学习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