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上党旗红
——绥阳县创新基层党建促发展走笔

2016-07-18文丨丁本俊

遵义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绥阳绥阳县中蜂

文丨丁本俊 向 华

产业链上党旗红
——绥阳县创新基层党建促发展走笔

文丨丁本俊 向 华

岩坪村“麻谷”种植示范园一片丰收的景象

在全面推进小康进程中,绥阳县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激发了党员先进性,拓宽了群众致富路,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无缝覆盖,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挥手告别2016年的炎炎酷暑,转眼间,初秋的凉爽便席卷而来,在绥阳,从机关到农村、从企业到基地、从合作社到农户,涌动着全新的活力:

宽阔镇岩坪村种植的206亩高山“麻谷”喜获丰收,纷至沓来的商贩如“抢粮大军”一般前来村里抢购;枧坝镇双新村、宽阔镇红河村、天台村养殖中蜂的干部群众正忙着秋季取蜜后的蜂群大巡查,蜜蜂养殖园里却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农村面貌如何变,变得好不好,根基在基层党建。”绥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许禄荣一针见血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绥阳县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经济建设互融互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绥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素有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县等称号及美誉。

让传统农业逐步转型为现代农业,该县明晰了坝区农业抓高效、山区农业抓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基层党建如何跟进服务,帮助产业发展排忧解难。该县响亮提出了把支部建到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并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宽阔镇岩坪村距离县城72公里,属绥阳46个贫困村之一,过去几年里,村两委也曾带领群众发展过花椒种植、牛羊等养殖,但效益都不容乐观,走了不少弯路。

“产销不对路、质优价不优、产业链不完善……”村干部张安向笔者梳理着他们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而出的经验教训。

今年初,村党总支将该村位于“千秋塝”的200多亩梯田规划为麻谷连片种植示范区,村集体种植65亩,群众种植145亩。秧苗还未入田时,该村就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组建了麻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跨行业、区域的产业党支部。

“国庆期间天气晴好,十分有利收割,206亩谷麻谷喜获丰收。就被许多纷至沓来的‘抢粮大军’订购而空,近9万余斤麻谷还未晒干,就已经‘名花有主’了,收购单价3.5元/斤,已高于普通稻谷近3倍了,算起来比种植杂交水稻还强些。”村总支书记王永杰对此十分满意。

宽阔镇党委书记黄鹏说:“以前党员大多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相关活动,属于‘块状分布’,随着产业化的经营运作,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现在许多党员的活动变成了‘条状分布’。这种‘条状分布’,近则跨村跨乡,远则伸展到县外、省外,基本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的目的。”

岩坪村成立的产业党支部共有党员21名,除本村的党员外,还分散在县镇两级农业、经贸等部门、大米加工企业,以及走南闯北的经销人中,即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加密了一层组织联系。

“事实上,今年岩坪麻谷种植的成功得益于多个条件的具备,既有生态化种植的技术指导,又有提前对外的宣传推介。谷子还长在田里,就已经被经销商给盯上了。品质好了,何愁卖不出好价钱呢!”担任该村麻谷种植合作社名誉副理事长、党支部副书记的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世均说道。

岩坪村仅是该县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绥阳已在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将党建延伸到产业链上,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已经不是新鲜事。

“在产业链上建支部,是群众的心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所以,我们的基层组织工作就得要顺应这种需求变化。”许禄荣言简意赅地说道。

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人心聚在产业链上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怎样在产业链上建支部?怎样发挥产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根据产业链经济规模、协作关系、从业党员等具体状况,总结近年来产业链上建支部的规律,绥阳县委组织部门依托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使基层党建有了新进展。

截至目前,绥阳县累计建立各类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72个,各类社员5476人。以单独组建、跨村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把党组织融入农村各个产业组织,累计建立行业产业链党支部7个,下设党小组22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工贸等多个门类,网络农户1.6万余户,116名党员在产业链上从业的党员找到了“新家”。 绥阳非公经济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青介绍说:“按照‘因地制宜、按需组建、共建共享、稳步推进’的思路,依托产业龙头、产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全县组建的产业党支部较好地实现产业链党组织广覆盖。号召党员根据自身能力水平、技术特点、经济状况等实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帮资金、帮技术、帮物资、帮管理等方式,为其他农户增收致富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

工作中,该县还利用“好声音小喇叭宣讲”“道德讲堂”“流动党校”等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培训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党员闯市场、搞经营、促发展的能力。一年多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党员500余人次,农民群众达6200余人次。

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丰富了产业链党建的内容,也调动和发挥了产业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该县黄杨镇茶树村总支,在县、镇两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按照“产业做支柱、支部联农户”的思路及党组织设置形式,把党组织建在牛羊养殖、销售产业链上,逐步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主体、产业特色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党建工作模式,为不断提高及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年多以来,山羊,尤其是肉羊的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茶树村山羊养殖仍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这与在该村山羊养殖产业链上建支部有着密切的联系。”黄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秦江十分肯定产业链上建支部的积极作用。

在今年全省七一表彰中,该村总支书记周密也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党旗映红产业链上

绥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还组织各产业链上的党支部实施“党员创业引领工程”,把带奔能力强的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组织引导党员在致富引领上创先争优用实际行动诠释何为一名合格党员?

工作中,各地要求各合作组织要充分吸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入社,通过党员在项目上“拉”、技术上“带”、精神上“促”、资金上“扶”,加快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该县枧坝镇双新村、宽阔镇红河村联合组建的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组织14名党员与农户结成致富对子,带动5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中蜂养殖的致富路。建立中蜂养殖党员创业示范园6个,示范带动合作社社员78户在基地创业增收。其原生态活性原蜜(非工业加工原蜜,俗称土蜂蜜)远销北京、重庆、湖南等地。

在此项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下,青杠塘、太白、黄杨等镇具有良好蜜源的乡镇纷纷到宽阔、枧坝两镇的各中蜂养殖党员创业示范园参观学习,并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中蜂养殖示范园、示范村。打造又一山区(中蜂养殖)特色产业的热潮正在该县北部、南部等6个乡镇中掀起,也激活了全县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又一池春水。

“产业链其本身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链,抱团取暖、抱团发展方能赢得更好的市场,”绥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强说,“在合作社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党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就实现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效果!”

“产业链上党旗红、产业党建硕果丰”的喜人景象在绥阳各地不断呈现……

各个产业链上的党组织,正如同一面面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鲜艳红旗,飘扬在绥阳的山水间、田野里、车间里。

【后记】在全面推进小康进程中,绥阳县各级党组织牢记党的宗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采取“支部+企业+协会+农户”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利于“支部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发展共谋、科技共推、和谐共创、小康共奔”的目标。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激发了党员先进性,拓宽了群众致富路,实现了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无缝覆盖,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农民市场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实现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更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绥阳绥阳县中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绥阳县老年大学临时党委正式挂牌成立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曲玉管·绥阳采风(柳永体)
超越想象的地下世界——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绥阳双河洞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中华蜜蜂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绥阳县召开2016年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