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郊野公园亲民措施的调研与思考

2016-07-18蒋丽秀薛程谈文琦曾凡荣

自然保护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上海

蒋丽秀 陶 丹 薛程 谈文琦 曾凡荣

(1上海市林业总站 20072;2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 20040)



上海郊野公园亲民措施的调研与思考

蒋丽秀1陶丹2薛程2谈文琦2曾凡荣2

(1上海市林业总站20072;2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20040)

摘要:以“三地融合”为主线,通过对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资源数据空间叠置分析,初步选定29块典型区域,并根据绿地、林地、湿地各项指标数据要求,拟框定嘉定菊园、松江泖港、闵行浦江、浦东滴水湖4块区域为“三地融合”典型区域的潜力空间,进而为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三地融合”一张图布局,对现有典型区域的三地融合形式,基本特征及市民游憩内容等现状情况进行调研,并围绕市民的认知、需求、愿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亲民措施问卷调查,为郊野公园体系建立和后期的管理维护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上海;郊野公园建设;三地融合;亲民措施

1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郊野公园在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中逐渐兴起。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公园体系,郊野公园在国内起步晚、发展快,且缺乏规划建设的经验和理论指导,其建设和发展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1-2]。上海自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并紧密结合地域特征、城市特点和行业特色,围绕“系统化、精细化、功能化”,全力推动了“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发展。尤其在郊野公园规划建设中,将绿地、林地、湿地等要素完美整合,将充分体现出郊野公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3-5]。截止2014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约51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22%;林地面积约1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04%;受保护的湿地面积约195万亩,湿地保护率为34.50%,自然生态系统均得到较好保护。其中规划建设了21个郊野公园,聚焦和选取了自然资源较好且具有一定规模、对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毗邻新城、大型居住社区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且率先启动了7个郊野公园,分别为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松江区松南郊野公园、长兴岛郊野公园、广富林郊野公园、金山区廊下郊野公园[6]。共计占地126.8平方公里,总投资近40亿元。

根据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绿地、林地、湿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载体,促进“三地融合”发展,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因此,本文旨在以“三地融合”为主线,同时围绕市民的认知、需求、愿景等方面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进而为郊野公园规划建设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也为郊野公园系统体制的建立提供指导意见和参考,从而探寻和开拓成熟而亲民的郊野公园管理经营思路,同时也对完善城市绿地、林地、湿地空间格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材料和方法

(1)采用ArcGIS空间叠置分析技术,将2014年绿化遥感数据、2014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三地资源数据进行叠置分析,并针对城市公园、生态片林、规划郊野公园等不同类型,按绿、林、湿三地占比均超10%以上进行划分,形成上海市域尺度的“三地融合”典型区域分布图,为后期的调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充足的研究准备。

(2)采用随机访谈的方法,结合“三地融合”一张图布局及典型案例,通过若干名业内人士(从事绿化林业行业)和行业外市民进行随机访谈,了解不同人群对“三地融合”的认识,以及对现有公园的基本特征、游憩内容、管理模式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3)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模式,充分挖掘绿、林、湿三地潜在的组成要素,同时围绕认知、需求、愿景等方面设置调查问卷。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借鉴。

3结果与分析

3.1叠置分析

对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资源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最终得出“三地融合”典型区域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上海市“三地融合”典型区域分布图Fig.1 The typic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 Green land, forest land and wetlands integration " in Shanghai

根据三地资源数据叠置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市15块生态片林、157个城市公园、规划21个郊野公园的空间数据中初步选定本市“三地融合”典型区域29处。其中:含生态片林6处、城市公园21处、规划郊野公园2处,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上海市“三地融合”典型区域各类面积汇总表Tab.1 Summary of all types of area about typic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 Green land, forest land and wetlands integration " in Shanghai

从分布情况来看,中心城区有8个城市公园,仅占典型区域的27.6%,说明在三地空间资源利用上受建成区土地因素的制约影响较大。此外,城市公园大多考虑以主题型、专类型规划方向为主,绿、林、湿的融合形态比较单一,且更偏向于观赏性。从郊区县布局角度而言,典型区域分布数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崇明、浦东、青浦、松江4个郊区县,总计达16块区域,占比超过50%。说明“三地融合”在水系比较发达、林地分布较多的远郊区域有较多的基础生态空间可以利用。为充分挖掘上海可利用的生态空间,在现有典型区域分布基础上,结合目前开展的市域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按照绿、林、湿各项指标数据要求,拟框定嘉定菊园、松江泖港、闵行浦江、浦东滴水湖区域4块区域为“三地融合”典型区域的潜力空间。

3.2访谈

结果显示,不同人群针对“三地融合”等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偏差,即行外市民对郊野公园的认知偏向于城市公园、主题公园以专类公园等传统性质公园,对“三地融合”概念仅是感性物理空间上的认识,而对其发挥的综合生态效益了解渠道不足、内容不多;业内人士对郊野公园的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认识不统一。使得对郊野公园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布局,市民休憩方式的设定,文脉特色的保持,自然肌理的发扬,植物景观的营造,运营管理的模式等考虑得还欠具体和充分,这也无形中加大了对现有三地资源存量保护的压力。

3.3问卷调查研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结合了“三地融合”一张图布局及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现有区域的三地融合形式,充分挖掘潜在的组成要素,围绕市民认知、需求、愿景等方面设置调查问卷问题共计14题。总计参与问卷调查人数共308人,回收有效建议156条。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市民认知方面

图2市民认知问卷调研结果Fig.2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Citizen’s Congnition

市民去郊野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其次是开展休闲娱乐和观赏动植物,充分体现出郊野公园的生态型自然景观和野趣氛围的重要性,因此在郊野公园的空间布局和规划设计上尽可能的营造或保持自然景观格局,在形式上应更趋于自然“拼接”,更大程度地突显出自然观感。市民在认知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利用绿地,节约林地,保护湿地,同时合理布局空间;2.人文、生态、野趣有机结合,体现自然、生态为主的景观及功能;3.引导普通公众接受生态规划和设计,不局限于追求园林景观效果和落入常规公园的规划设计风格;4.近郊以静为主,健身为辅,远郊以野趣为主,休闲为辅。

(2)市民需求方面

图3市民需求问卷调研结果Fig.3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Citizen’s Demands

市民对郊野公园的出游频率并不是很高,产生的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郊野公园位于城市近郊或远郊区域,位置较偏远且公共交通不便,给市民的游憩热度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此外,郊野公园周边及园内的配套设施的不健全也对市民的游憩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根据郊野公园游乐设施配备上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47.4%的市民希望在郊野公园配备健身和儿童游乐设施,说明游憩者主要以家庭(亲子型)出行为主,33.8%的市民并不需要相关娱乐设施,尤其对大型游乐设施的热衷度低,也充分体现市民需要相对清净的休闲游憩环境;从市民对于郊野公园门票收取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市民希望郊野公园能免费开放或以低价票形式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市民在需求方面也提出如下建议:1.设计多元化分区以满足各个年龄段需求;2.工作日与双休日应采取不同收费标准,以此来控制人流量;3.采取网上购票、预约进园,兼顾保护与利用;4.加强动植物科普介绍牌;5.开拓如露营、cs、亲子活动、烧烤野餐、攀岩、科普教育等自主性项目设施和场地;6.导览清晰、警示明显;7.适当价位提供自行车租赁;8.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人流量向市民提供优惠或特色活动。

(3)市民愿景方面

您最希望在公园中看到的水生植物品种?

图4市民愿景问卷调研结果Fig.4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Citizen’s Vision

从愿景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市民更倾向于在郊野公园中能有鸟、兽等野生动物来提高野趣氛围;在水域类型选择上更多人趋向喜欢湖泊与河流景观,对沼泽却无明显的偏爱,且希望有挺水、浮游、沉水等植物的搭配种植来增加美感;在林地的植物搭配上,62.3%的市民更偏向于完整的乔灌草群落种植模式,且大部分市民希望林地为具有游园栈道等森林休闲方式的半开放式状态,从而突出郊野特色,营造郊野氛围的愿景。市民对郊野公园规划和管理愿景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郊野公园内可营造一些大片生态绿地,且以自然群落为主,可多引进一些国内外稀少的植物品种来丰富植被类型;2.湿地以蜿蜒曲折的小溪和河流、湖泊为主,同时为保护水质,应减少人为娱乐设施;3.提高园内维护和管理水平,减少商业化模式,保障园内环境;4.加强后期监督养护管理,对乱丢垃圾、损坏公物、破坏环境者采取严惩措施;5.采取灵活运营方式,做有人气的郊野公园;6.通过寓教于乐,加强环境与动植物的保护教育宣传活动;7.保障游客人身安全,避免安全盲区。

4结论与建议

4.1“三地融合”形式的初步探讨

“三地”即为绿地、林地、湿地的简称。其源于不同专业背景和使用范围,且都是以植物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系统类型。随着学科和部门间交叉工作增多、管理机构调整,以及三个概念内涵的不断外延,相互之间的交叉和重叠不断增多。“三地融合”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绿色空间和生态功能融合以及行业管理与技术的整合,使其走向更为综合、多尺度、多目标的规划路径[7]。为充分挖掘本市可利用的生态空间,有利于郊野公园用地的集中管理。在现有的“三地融合”典型区域的基础上,引导郊野公园从简单结构向复合空间模式发展。即在自然野趣的前提条件下,以“大集中,小分散”为主线,将绿、林、湿三地按照相应条件和需求,选择包围式(三地相互渗透)、网络式(三地在空间上相互穿插)、外环式(形成空间骨架,更好的地保护林地、湿地)、镶嵌式等方式进行自然融合,最终形成三者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达到“林护水,水养林”的目的,从而将典型区域构建成土地集约、功能齐全、生态功能服务价值最大化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4.2郊野公园的规划遵循条件

根据民意调研,我们希望以“三地融合”形式作为启示和借鉴,为上海郊野公园的进一步规划与建设做出引导作用。认为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条件:

(1)尊重自然特色,突出生态优先。

郊野公园建设旨在提高生态调节、生态保育、生态服务等功能,建立起郊野公园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宜人的森林、湿地景观,尽量以自然生态的方式为动植物营造适宜的生境,保护生物的自然演替和繁衍生息;并通过保障设施对其进行修复,创造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发展空间,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从而实现“三地”空间形态上自然与原生态特色。

(2)探索良性运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郊野公园应尊重现状条件,避免大拆大建,提高郊野区域内土地集约程度探索良性造血机制,实现三地功能的有机融合,可多渠道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实现多方共赢[8]。

(3)关注百姓生活需求,注重游憩活动组织。

目前很多郊野公园注重"游"的空间,"赏"的场所,却忽略了人们"憩"的需求。作为郊野公园,在容量适度的前提下科学组织包括休闲、体育、健身、科普、艺术等多样化户外活动,通过实现三地功能上的融合,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多功能、自由、宜人的空间,给人们以亲切感和归属感,拉近自然和人的距离,真正让人们享受到郊野的"游憩"乐趣。

4.3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来看,本文认为郊野公园建设应注重绿、林、湿三地空间、形态、功能上的融合,从而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水秀的“三生”发展愿景,最终建成“以水为魂,以林为体,以绿为轴,以兽鸟为灵动的一片不同于城市生活的自然之地”。现提出建议如下:

(1)科学选址,凸显野趣特色。

郊野公园应选址于公共交通便利,有较高自然风景资源且拥有良好的郊野植被和水体的地方。植被应以林为主、水体以湿地型河流为主,从而满足市民亲近自然,自主游憩的需求。为塑造郊野氛围,提升郊野公园的价值,也可对未达到上述要求的现有自然景观予以适当提升和改建[9]。

(2)优化功能,满足不同游憩需求。

郊野公园应配备系统而完善的识别标识,漫步道、自行车运动和主题性活动场所,从而实现景观多样性、步道易走性、交通便利性、标识清晰性的愿景。同时,还应注重人性化空间布局,可根据不同需求、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提供服务和设施[10]。通过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特殊主体活动服务,使目标人群更好地享受郊野公园乐趣。

(3)完善亲民配套设施,提高“游园”质量。

郊野公园大多位于郊区,应注重周边交通、通讯、食宿、购物和娱乐条件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公园内也需注重旅游服务和市政服务设施等的建设。而增设的建筑和设施应当尽量保证小投入高效果,建筑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5%,形式也应简朴,且与周边环境协调,应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有限开发;建筑应取材当地的自然生态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尽量给自然留下最小痕迹,带来最小干扰[11]。

(4)推广科普教育,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科普功能也应是郊野公园的特色之一。充分利用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教育,引导市民从观光游览向科普体验转变,从而增强市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感情交流[12]。并通过更科学、更趣味性和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来替代传统展示。比如增设科普教育的博物馆,开展趣味的科普教育活动,对中小学提供科普教育基地或设置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等来提升郊野公园价值。

(5)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

作为新兴的公园建设体系,应充分利用新兴传播工具将郊野公园的内涵、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涉及到的信息及时宣传、告知。也可以为多种团体活动或个人项目提供绝佳的场地,不仅可以扩展公园的服务范围,也可提高郊野公园知名度。

(6)杜绝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郊野公园内应设有消防基础设施、林火控制中心以及完备的游客报警求救系统。游客中心内应提供无线对讲设备出租服务、手机加油站业务等以备不时之需,从而杜绝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朱江.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以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四城市的郊野公园为例[D].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3-18.

[2]张婷,车生泉.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3):259-266.

[3]周冰.三地融合,构筑上海基础生态空间[EB/OL].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news/zhuanti/tjzh y/2012-12/27/content_207800.html.

[4]茹文美.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J].风景园林,2014,(6):17-18.

[5]李轶伦,朱祥明.上海郊野公园设计与建设引导探析[J].中国园林,2015,(12):61-62.

[6]杨玉红.上海将新建21个郊野公园总用地面积约4 00平方公里[EB/OL].http://shanghai.xinmin.cn/msr x/2015/06/26/27967118.html.

[7]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R].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绿化市容专项课题(2013-Z-C01-B):5-7.

[8]许东新,薛建辉.上海市郊野公园发展策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5):41-44.

[9]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 2009.25(6): 10-13.

[10]骆高远.城市郊野旅游资源和开发与管理——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经济管理,2007,27(5):8 61-862.

[11]郝君.基于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南海子公园规划与建设探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66-69.

[12]叶方.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 T视角的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2):2 2-26.

Aresearch study of what beneficial measures be taken to the people in suburban countryside parks of Shanghai city

Jiang Lixiu1, Tao Dan2, Xue Chen2,Tan Wenqi2,Zeng Fanrong2
(1.Forestry Station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72, China 2.Shanghai Landscaping Administration of City Appearance, Shanghai 20040, 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sing the spatial of three types of land resource data about green land, forest land and wetland, 29 typical regions which based on“three types of land fusion”were preliminary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index data of three types of land,four regions including Chrysanthemum Garden Jiading, Maogang Songjiang, pujiang Minhang, Dishui Lake Pudong were framed as the potential space of typical region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park’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Based on“three types of land fusion”distribution diagram,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bout fusion for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ublic recreation content in the existing typical regions.Meanwhile,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on the citizen’s cognition, citizen’s demands, citizen’s vision were conduct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tial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the country park system.

Key words:Shanghai;The country parks’construction;Green land, Three types of land fusion;Populis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43(2016)02-0069-05

收稿日期:2016-03-20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欢乐上海迪士尼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