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希望”二十二春 记上海市希望办主任吴仁杰
2016-07-18窦芒魏洁
文|窦芒 图|魏洁
情系“希望”二十二春 记上海市希望办主任吴仁杰
文|窦芒 图|魏洁
吴仁杰近影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全国首个“雷锋学院”在上海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揭牌,150名青年作为首批学员参加为期三天的学雷锋研修班学习。
前来参加挂牌仪式及授课的《雷锋》杂志编辑部、上海市文明办、团市委领导及专家学者,纷纷称赞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吴仁杰在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又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吴仁杰,这名年过七十、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和高度评价的优秀共产党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组惊人的数字
由上海市青少年基金理事会实施的希望工程,22年共募集社会捐赠资金达8亿多元,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援建希望小学2100多所;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18万名;自筹资金创办的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免费为中西部培训教师2万多名;创建的“上海学雷锋基金”募集资金1000万元,“上海青年人才科创奖励基金”募集资金200万元,“上海青少年足球培育基金”募集资金250万元……
这组惊人数字的背后,凝结着吴仁杰的智慧和汗水。
巨鹿路290号,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希望办”)位于黄浦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它隶属于上海市团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工作人员只有七八人。
22年前,吴仁杰从团市委宣传部调到新成立的希望办。身材修长、精神饱满、快人快语、雷厉风行……人们从吴仁杰身上看到了希望办的希望。因为,在团市委,他就有“团痴”的美称,《中国青年报》曾在一版头条报道过他的事迹。果然,没多久,这个普通的社会团体机构,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吴仁杰从走马上任希望办的第一天起,就深感任重道远。为了不负众望,他马不停蹄地走青海、奔云南,调研考察中西部贫困地区。亲眼看到那里茅草和泥巴盖的房屋,孩子们在点着煤油灯的教室里上课;不少孩子破衣烂衫,吃的是白水煮土豆;有的赤着脚奔走在求学的山路上……“没想到解放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有这么贫困的地方和贫穷的老百姓。”亲眼目睹的现实使吴仁杰内心受到震撼,多次流下心酸的泪水。
“作为服务全国的上海市希望办,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为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上。”
吴仁杰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他每天带领办公室的同志东奔西走,讲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孩子们失学辍学的境遇,有时一天要跑好几家企事业单位。他们磨嘴皮流眼泪,以诚心感人、以真情动人,仅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就为云南、湖南、青海等十几个贫困地区筹资建造希望小学500多所。
爱心人士为希望小学捐款
吴仁杰在希望办工作的22年中,个人用于助学、救灾捐款就达20多万元,相当于每年捐出一个月的工资。
旗开得胜,希望办大有作为,吴仁杰并没有止步。2005年,他结合当时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策划了一个“大手笔”——以希望办全体党团员的名义,向全市党团员发出为贫困地区捐款,援建百所希望小学的倡议。没想到,倡议书在《文汇报》刊发当天,希望办就电话不断,很多人更是从四面八方赶到希望办,一时间申城上下爱心涌动,春风扑面。90岁高龄的老党员王泾成第一个响应倡议;上海亚仁集团员工奚嘉敏与夫人商定,援建一所希望小学,以纪念自己入党十周年;百岁老人夏征农、文学泰斗巴金的家人参加捐助活动坚持“不留名、不宣传”;上海形象大使、飞人刘翔捐出比赛奖金援建一所希望小学……《文汇报》还在一版发表《一纸倡议引来万千善款》的评论,高度肯定了希望办“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和举措。市老领导、老红军胡立教捐款后说:“希望办倡导的这次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活动,正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
吴仁杰常说,希望办做的许多事,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感应。2002年底的一天,吴仁杰收到一封特别的求助信。写信人刘莺资助的壮族女孩王海芬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考入了云南民族学院,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但王海芬家里一贫如洗,父母年老多病,母亲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牛,又敲开一家家亲戚邻居的门借钱,也只凑到2175元钱。面对4500元的学费及另外的住宿费、伙食费,王海芬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得再向刘莺求助,但也属工薪阶层的刘莺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她想到了吴仁杰。“决不能让贫困大学生失学!”读完信,心情沉重的吴仁杰一面打电话告诉王海芬千万不要因为缺钱影响学业,一面召开希望办党支部会议,讨论为王海芬捐款。一个星期后,王海芬来信了:“没想到接到吴伯伯电话的第三天,就收到一张万元汇款单,这中间满载着伟大共产党员的爱心……”
正是这种爱心,使吴仁杰在希望办工作的22年中,个人用于助学、救灾捐款就达20多万元,相当于每年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在他的带领下,希望办的工作人员每年为希望工程捐款成了习惯。
一批可贵的“首创”
吴仁杰深知,一个社会团体,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创新才能发展。要拓展希望工程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创新和创造。
吴仁杰曾以“两大天才”誉满上海滩,即协调大型活动和组织演讲报告。在上海市团委宣传部工作的20多年中,他组织过30多个英模报告团,举办过3000多场演讲报告,多次受到中央和市委领导的赞扬,被誉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
在希望办的岗位上,吴仁杰又不断拓展思路,筹划组织一个个创新、精彩、堪称“第一”的大型活动:1995年,与上海拍卖行合作举办“沪上第一拍”公益慈善拍卖活动;1996年与中国足协合作进行希望工程足球义赛;1998年组织上海百万青年志愿者爱心行动;1999年策划上海百万母亲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及后来的“面向新世纪上海精神”、创建“上海农民工子弟希望小学”等等,声势浩大,影响广泛,使希望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倡导发起的“上海市18岁成人仪式”“上海市青少年升旗仪式”等都开了全国之先河,很快被团中央推广。
“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有战胜困难的力量,就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吴仁杰发现,制约西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教育人才的短缺。但西部地区又因教育经费有限,无法保证教师正常的学习进修,更不用说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于是,他在为希望工程筹集资金、物品的同时,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希望工程教师人才的培训上。通过认真调研论证,他提出了在上海近郊建立全国第一所贫困地区教师培训中心的建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培训基地选址在市郊松江区小昆山。筹备过程中,吴仁杰带着基金会的同志一家家联系单位,一笔笔落实捐款。开工以后,他又成了总策划、总指挥、总采购。为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吴仁杰对进出的每一笔帐目都精打细算、再三核准,对每次采购的物资都会货比三家、亲自过目。他给自己规定:凡是亲戚朋友,一律不准来打工程的主意,以致得罪了不少三亲六戚。他的回答是:“我是共产党员,人民信任我,让我抓希望工程,我心里只认准一点,希望工程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
1998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一座现代教师培训基地拔地而起。设计新颖的楼群错落有致,教室宽敞明亮,文体设施、教学器材一应俱全,其环境、条件不亚于一所大学。更值得点赞的是,这一占地100亩、总投资3800万元的工程,没有要上级一分钱。
建成伊始,吴仁杰精心设计的“上海市希望工程西部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启动。后来,吴仁杰又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借助卫星、互联网、通信等“三网合一”技术搭建“白玉兰远程教育网”,为西部教师培训架设空中课堂,实施远程培训。十多年来,基地已为云、贵、陕、川等20多个省市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万多名。
作为市政协委员,吴仁杰在十年前就在市“两会”上提出议案:把在沪农民工子女教育列入上海服务全国的重要内容,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议案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后,他又积极运作承办,目前已发放助学金几千万元,使1.2万多名农民工子弟得到资助。同时还带头创建了“民工子弟学校”,为困难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2007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希望工程简报”上作出重要批示:“上海市的希望工程工作十数年如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效明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树立了上海服务全国的良好形象。近期开展的‘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工作已有一个好的开端,望继续努力,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
一种不灭的信念
“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有战胜困难的力量,就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2015年3月,作为上海“雷锋在身边”先进事迹报告团团长,吴仁杰带领的报告团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出身于上海郊区松江贫困农民家庭的吴仁杰,从小放过牛,回乡种过田。在土改中分了地、有了房,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种子。后来,虽然成长道路曲折坎坷,但他心里始终充满爱和阳光。1963年,17岁的他就响应毛主席学雷锋的号召,带领青年为军烈属做好事,修桥铺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雷锋积极分子。“文革”中因反对张春桥,21岁被关进“牛棚”,128次批斗也没有让他屈服,因为他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天空会亮的”。
因为心中有阳光、有信念,吴仁杰放弃不少可以让自己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机会。某大报经营公司、市委宣传部、文艺活动中心等单位想“引进”吴仁杰,他都没有动心。一位在美国做老板的老同学回上海,见他快到退休年龄了,邀请他做其上海公司的经理,承诺先付20万元作为安置费,然后每月工资1000美元以上,也被吴仁杰婉言谢绝。
如今,时光又过了十多个春秋,吴仁杰还是那样激情不灭,爱心永存,播种着希望和未来。
因为心中有信念,吴仁杰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记住共产党的恩情,他用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名字命名学校,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吴仁杰和爱心人士合影
5年前,吴仁杰将老家松江农村的旧宅重新翻建,办起“伟人毛泽东风采展”。走进一层客厅,一尊2米多高的木雕毛泽东挥手像迎面而立,“风采展”汇集了700余幅伟人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工作、生活的图片。吴仁杰经常对前来参观的人们说,学习思想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挖掘和运用。希望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所做的都与群众利益相关,诚心诚意为群众谋福利就是把毛泽东思想发扬光大。
曾经,“雷锋精神过时论”一度广为流传。从17岁就开始学雷锋、做雷锋的吴仁杰却在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专门腾出场地筹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陈列馆”。他几番周折,从军事博物馆、雷锋家乡等地收集了大量雷锋生前的图片资料,配上精彩的文字说明,给参观者展示了一个高尚、可亲的雷锋形象,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课堂。近年来,他还牵头与有关单位一起,编印出版了《雷锋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的指示》等图书,发行后深受欢迎。
“把忠心献给了祖国,把热心献给了社会,把爱心献给了希望,把恒心留给了自己。在您60岁生日之际,祝万事如意,幸福永远。”这是共青团上海市委贺吴仁杰60岁生日颁发奖杯时的祝词。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永远挺立在山巅。”如今,时光又过了十多个春秋,吴仁杰还是那样激情如火,爱心永存,播种着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