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07-18刘宏英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淄博255000
刘宏英(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纳络酮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宏英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 讨论纳络酮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神经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纳洛酮+常规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治疗的动脉血气变化并观察呼吸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呼吸状态有明显的改善(χ2检验),两组动脉血气的变化(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十分明显,其在保证颅脑内血压稳定和维持脑部供血、供氧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纳络酮;脑损伤;并发症;呼吸功能不全
当颅脑出现损害时会造成内源性阿片肽尤其是内啡肽的显著上升。而在急性期给予纳洛酮应用,有利于减少颅脑的进一步损害,并增加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了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选取68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入组患者中男55例,女13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5.3岁。损害原因:车祸伤28例,坠落伤4例,煤井下砸伤23例。所有患者既往无慢性心肺病史、无明显的头外伤史,入院时GCS评分均在3~8分范围内并伴有呼吸衰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34例)患者和观察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具体包括病因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维持呼吸通道通畅、给氧,使用呼吸兴奋剂、人工冬眠、控制输液量、止血、脱水、能量等。而观察组同时加用纳洛酮治疗,具体用量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停药标准:SaO2达95%~100%,呼吸频率14~22次/分、节律规整、动度正常。
1.3 监测及观察指标: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第14天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选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当P<0.05时考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同期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表1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对比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坏的患者往往都会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颅压升高,此时可出现缺血、缺氧的临床表现,从而对大脑进一步的造成损害[1-2]。纳洛酮属于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属于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其对内啡肽的释放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这样能够减轻颅脑的损害。纳洛酮能够术中软膜血管,有利于增加脑血流量和颅脑灌注压;在缺血时会出现细胞膜脂质代谢并产生氧自由基,纳洛酮对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这样有利于稳定细胞膜;脑损伤后会出现神经细胞代谢紊乱,纳洛酮对其有改善效果,并对炎性介质反应有抑制作用[3-5]。此次研究显示,应用不同剂量的纳络酮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监测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动脉血气、呼吸状态等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呼吸状态用χ2检验,血气分析数据用t检验,P<0.05,两组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十分明显,其不仅能够保证颅脑内血压稳定,而且维持脑部稳定的供血和供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治疗。
总之,将纳洛酮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不仅缓解了脑水肿,降低了颅内压力,而且减少患者昏迷时间,在减少病死率和伤残率方面效果显著,并且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6-7]。
参考文献
[1] 漆松涛,邱炳辉,徐博昆,等.金尔伦(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17(3):149-151.
[2] 孔伟东,徐博昆,冯文峰,等.应用早期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对照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26(2):87-89.
[3] 江基尧,朱诚,王成海,等.急性颅脑伤患者脑脊液β-内啡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0,68(8):422-424.
[4] 陈大庆,张志军.大剂量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31(3):190-192.
[5] 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6-587.
[6] 刘明锋.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40-316.
[7] 谭新洪,黄震东.现代内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 164-166.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059-01